“失敗讓我學會了對自己負責。”

是時候為自己考慮一下了。

“失敗讓我學會了對自己負責。”

最近有個粉絲問了我一個很奇怪的問題:是什麼讓一個人學會了對自己負責。

這個問題我想了很久,想起曾經好吃懶做不思進取的自己,再想了想現在做夢都想賺錢的自己,感覺這個讓自己蛻變的過程就是學會對自己負責最重要的原因。

其實更簡單的來說是自己想要的東西多了,牽掛的東西多了,甚至放不下的東西也越來越多了。

就像我曾經想買對球鞋,自己可以理直氣壯地問家人要錢,可現在想買對鞋子只能靠自己的努力買。

而隨著對生活的不知足和不斷在社會中碰壁的次數,我給予粉絲的答覆是:“是失敗讓一個人學會了對自己負責。”

“失敗讓我學會了對自己負責。”

從小到大,無論是老師父母還是電視節目都在告訴我:失敗是成功之母。

而我也堅信這個道理,所以我把未來日子裡的失敗都變成了一種安慰自己的藉口,比如:


“今天的推文沒什麼人看,可能是讀者沒時間。”

“喜歡的人對自己不怎麼樣,可能是她心情不好。”

“老闆加了別人工資為什麼沒有加我的,可能是他忘記了。”


這種不斷自我心理安慰的循環讓自己感覺成功一定會來,只是時候未到而已。可有個人狠狠抽了我一耳光,讓自己所有的理所當然都破滅了,他說:“你明明就是假裝努力敷衍自己罷了,成功對於現在的你來說簡直是天方夜譚。”

就這句話讓我愣了很久很久,似乎我真的是在用假裝努力而敷衍著自己。

就好像自己寫文章從來都是遇到什麼寫什麼,從來不會去考慮讀者的感受;就好像面對自己喜歡的人,我只會去考慮自己喜歡什麼而不是考慮她究竟喜歡什麼;就好像我只看到別人加工資的輝煌,卻忽略了別人在背後付出了比自己多幾倍的努力。

似乎成年人最大的錯覺是:我以為。

“失敗讓我學會了對自己負責。”

或許失敗的意義並不是僅僅讓我們學會心甘情願,更多的應該是怎麼去糾正自己,怎麼去真正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而這個不斷糾正自己不斷改變自己,和不斷接納全新的自己的過程,才應該是對自己最大的負責,才能算配得上失敗的意義。

這個親手操刀自己人性的過程的真的很難,畢竟誰都不願意直面自己的缺點和承認自己的不足,更別說能堅持做出行動去改變。

但難並不是選擇理所當然安逸的藉口呀,倘若真的想舒舒服服過完一輩子,大可以找份普通的工作過一個不怎麼樣的人生,反正餓不死,就是沒人愛,也買不起自己想要的東西罷了。

所以你什麼時候才能學會對自己負責?是失敗到透徹心扉才醒悟呢?還是不斷失敗不斷改變自己呢?

無論你什麼時候開始學會對自己負責,也無論是什麼讓你開始學會對自己負責,我都希望你記住:不久的將來,你要為很多人負責,並不只有你自己。

“失敗讓我學會了對自己負責。”

其實我也不知道今天為什麼會寫下這篇文章。

或許是因為這幾年時間裡自己遇到的問題多了很多,所導致自己改變的程度強了很多。

我感覺你們也一樣,在這個壓力山大的社會中不斷為了自己想要的東西,而變成了一個連自己不怎麼喜歡的人。

而這個不斷變化的原因大概就是想盡快來對自己負責,畢竟誰都不想因為當下的不努力而遷就著一個不怎麼樣的人生。

所以越長大越發現,比起知道自己想做什麼,更難的是自己能做些什麼。這或許就是我們很難找到自己內在價值的原因之一,也是我們為什麼要對自己負責的原因之一。

最後不管你年紀多大,是失敗還是成功,都希望你們記住:自己能解決的問題和自己所負責的能力是成正比的。


“失敗讓我學會了對自己負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