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棵母樹大紅袍究竟為何物?

翹望半壑茗叢居,瓊露聖土古窠育。
頌傳皇賜紅袍披,巖骨茶香醉萬里。

對於母樹大紅袍大多數茶友可能會被誤會。

嗯~它不就是一片一模一樣的樹,同樣品種同樣種植週期。然後生成一片大紅袍茶園嗎。?

這投保高達一個億保額的母樹大紅袍究竟是何物呢?

它只是我們在景區裡看到的三棵六株嗎?還是那遙不可及的皇家貢品?還是他只是一個概念?母樹大紅袍究竟是什麼?

今天就讓茶人陳馨帶大家走進這神秘而又古老的——母樹大紅袍


六棵母樹大紅袍究竟為何物?



在武夷巖茶裡,大紅袍其實一共有三個含義。

1,品牌大紅袍

2006年武夷山市政府註冊了商標——“武夷山大紅袍”,由茶科所統一授權給具備一定生產資質的茶企來生產“武夷山大紅袍”。後續成為了武夷巖茶的統稱。

2,商品大紅袍

指拼配大紅袍,香水結合完美調配的商品大紅袍。

3,品種大紅袍

指母樹大紅袍三棵六株裡的茶葉品種。


六棵母樹大紅袍究竟為何物?



母樹大紅袍僅有三棵六株,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生長在武夷山景區九龍窠之中。

而三棵六株大紅袍並不是同一個樹種的茶樹,發芽週期都不是同一個時間段。

而這三棵六株茶分別是“奇丹,北斗,北斗一號,雀舌”組成的一個小茶樹群,生長在九龍窠大紅袍景區內。

2005年母樹大紅袍最後一次採摘母樹大紅袍鮮葉製作而成的20克大紅袍成品茶由武夷山市政府贈送給中國國家博物館珍藏。2007母樹大紅袍正式宣佈停採進入養護階段。

那很多茶友會疑慮,2007年就正式停採了,那我們現在所喝到的母樹大紅袍究竟是什麼呢?

我們引用一下中國茶葉書籍裡的權威《中國名茶志》裡的選段給大家解釋一下:

北斗及九龍窠的於20世紀末均曾於衰老茶樹上剪穗扦插,成活三株,北斗峰的稱北斗一號,九龍窠的稱北斗二號,十餘年試製結果,均證明制優率極高,香氣滋味極受讚賞,現已較大量繁殖栽種於武夷不同山岩

——《中國名茶志——福建卷》

自2007年母樹大紅袍停採養護後我們並不是喝不到母樹大紅袍品種的茶品了。

經過幾代茶人的科研無性繁殖後,現在奇丹北斗以及雀舌已經進入大量繁殖栽種,所以在停採後我們依然能夠喝到和母樹大紅袍一樣味道的大紅袍。使得這款自古以來便是皇家貢品的茶葉成為我們大眾生活中的茶品。使得更多茶友可以品飲到母樹大紅袍的味道。


六棵母樹大紅袍究竟為何物?



大紅袍究竟有沒有一代,二代,三代之分?

這裡我給大家解釋一下這個問題。

雖然我們現在喝的母樹大紅袍的品種是屬於我們後期研發栽種的成果。但是他們卻擁有著和母樹大紅袍一樣的性狀特徵。

而大紅袍品種的繁殖栽種是使用無性繁殖進行扦插培育,準確來說我們現在說喝到的大紅袍和母樹大紅袍是一模一樣的茶樹,只是茶樹的年齡不太一樣。

所以大紅袍根本沒有一代二代三代之說,因為他們一直都是同一代同一棵因子的茶樹,而採用這些茶樹鮮葉製作的茶葉就是大紅袍本尊了。

六棵母樹大紅袍究竟為何物?



番外小解惑:很多茶友私信問我,母樹大紅袍究竟有沒有官兵把守?

網絡上傳的官兵看守圖究竟是真是假?武夷巖茶一斤520萬是真的嗎?

現在我來回答一下這兩個問題。

據武夷巖茶志記載,新中國建國後武夷巖茶母樹大紅袍繼續由武夷山天心寺廟僧人進行看守養護。

後由政府進行看護栽種(官兵把守在小部分時間內是有的),最後交由武夷山市茶葉研究所進行培育栽種以及養護製作。

經由茶葉科學研究所的科研人員結合武夷巖茶傳統制作工藝:採摘三四葉的中開面茶青進行曬青,晾青,做青,搖青,炒青,揉捻,走水焙,精焙後成為一杯完美的大紅袍。




而520萬元一斤的大紅袍確有其事,1998年在武夷山舉行的首屆大紅袍文化節上,20克母樹大紅袍在競拍中以15.68萬的價格成交,2005年在第十二屆上海茶文化節上20克母樹大紅袍以19.8萬元的價格成交,2005年在第7屆武夷山大紅袍文化節上20克母樹大紅袍更是以20.8萬元的天價成功的進行了拍賣交易。

而20克20.8萬的價格折算下來一斤剛好為520萬元整。

所以這520萬元的母樹大紅袍確有其事。


六棵母樹大紅袍究竟為何物?




希望愛茶的你經過茶人陳馨的解釋可以初步地瞭解邊茶的歷史。明天我們將帶大家走進母樹大紅袍之奇丹。

歡迎大家關注點評在評論區進行討論。感謝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