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必勝,經濟必將化“危”為“機”

時報時評 周子勳

鼠年新春伊始,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牽動著國人的心。在戰“疫”中,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保障充足資金投入已然成為當前頭等大事。

央行等五部門2月1日聯合發佈《關於進一步強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重點是加大貨幣信貸支持力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強化對重點醫用物品和生活物資生產企業的金融支持,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正常的金融服務需求。財政部等三部門也在2月1日發佈公告,擴大免稅進口範圍,對捐贈用於疫情防控的進口物資免徵進口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消費稅。同時,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發布通告,對按照防控疫情進口物資免稅政策進口且原產於美國的物資,不實施對美加徵關稅措施。一系列財政金融新舉措的出臺是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維護經濟穩定發展大局的重要保障。

當前我國經濟運行整體平穩。但此次疫情對2020年中國經濟將是一個新變數,對今年穩增長將帶來一定影響。2019年我國GDP已接近100萬億元,第三產業(服務業)增加值佔GDP總量的53.92%。

疫情對2020年我國經濟開局帶來了嚴峻挑戰,尤其對旅遊、交通、娛樂、零售、餐飲等領域的消費影響更為明顯。消費作為經濟增長的主動力,2019年已佔我國GDP的57.8%。疫情對服務業消費的影響勢必對2020年第一季度GDP增長、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等核心數據帶來不小衝擊。

目前,從中央到地方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安排,“全國一盤棋、全局系統性”的聯防聯控機制有序高效運行,舉國上下勠力同心、共克時艱。當前正處在疫情防控關鍵期,確保重點醫療物資和藥品的充足供應是科學有效防控的基本條件。對此,多個經濟部門及時出臺新政策,包括延期還款、適當下調貸款利率、降低收費標準、降低企業貸款成本、降低涉及疫情防控的重點行業和中小微企業的負擔、定向緩解企業租金等。 這為堅決遏制疫情蔓延勢頭,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了強有力的財政金融支持,可謂有的放矢。

當前中國經濟基本面整體向好,經濟發展中的積極因素在增多,經濟增長內生動力在增強,潛力巨大的內需市場在激活等。這些都對我國經濟穩定運行形成重要支撐。應當堅信,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一定能儘快遏制,疫情對於經濟衝擊只是一個“小插曲”,不會影響我國發展大局。

隨著疫情徹底消失之後,一些被迫推延的企業間商務活動會被集中啟動,一些被抑制的居民消費活動也強力反彈,一些被迫停頓的投資活動也會逐漸恢復投資進度。由於我國市場容量大、潛在機會多等優勢,隨著投資環境的逐步完善,外商對我國發展前景信心不減。2019年我國吸收外資9415.2億元,再創歷史新高,已經顯示出中國對外資的強大吸引力。

只要堅決貫徹中央的決策部署,措施及時得力,中國經濟就能無懼風雨,必會化“危”為“機”,行穩致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