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山,留下了我永遠懷念的青春年華

光陰似白駒過隙,再回宜黃,已時隔三十六年。


經二都鎮山前村,沿蜿蜒崎嶇的林區公路一直上行。

山風吹拂著滿坡漫崗的竹林,竹枝竹葉齊刷刷翻騰起舞。延綿幾十裡的竹林似乎看不到盡頭,匯成浩蕩的竹海。我突然醒悟:那段扛竹子的童年夢憶並非沒有來由——勁風漫山吹,入竹萬竿斜,大王山的竹海果然壯觀!

大王山,留下了我永遠懷念的青春年華

大王山,留下了我永遠懷念的青春年華

大王山,留下了我永遠懷念的青春年華

大王山,留下了我永遠懷念的青春年華

砂石路上縱橫的溝坎和隨處可見的攔路石塊無不在提醒我們:這條窄窄的林區公路基本上沒有汽車走了。人跡少至,翠竹雜木野草放肆生長,張揚著山區植物的旺盛生命力。

當人類活動漸遠,大山歸於沉寂,最終回到天然狀態。一群黑山羊錯落列隊,在山路上踱步。住在半山的養羊人儼然成了看山人,他對我們的到來頗為高興,拿了鋤頭便去挖竹筍。筍乃山間平常物,卻是天然美食,令我們開心。

海拔漸高,臨崖山路視野開闊,望見遠處層疊的山巒。想起母親常說“誰說我沒看過雲海?我以前天天在大王山那個山口看雲海……”

可是,曾經住過的鎢礦在哪裡?還能看到什麼殘存的印跡?是否能找到一點記憶?

大王山,留下了我永遠懷念的青春年華

大王山,留下了我永遠懷念的青春年華

大王山,留下了我永遠懷念的青春年華


近鄉情更怯。早就聽父母說過礦山三十多年前已搬遷,難免有顧慮:無人可見、無物可尋,費這周折上山,是否太矯情?

轉念,生命皆有來處,亦將有歸期。父母漸年老,我們也人到中年。礦山十年,時間不長亦不短,生命印跡不深亦不淺。這座山承載過幾千礦業人的青春歲月,去看看他們曾經勞動和生活的大山,試著解讀大自然賦予這座山的天然密碼,某種程度上也是對往昔情境的回首張望,對人與自然共存方式的好奇探究。

陪同上山的宜黃朋友們都是熱愛大自然的有趣之人,我們從殘礦的坑道前走過,撿起紅的白的礦石;採下懸崖上的冰條,品嚐清涼的甜,合影拍照樂此不疲;觀察路邊的野花野草,說一說與山有關的故事。

稀裡糊塗的,經過野草蔓延的原礦部地址附近時,居然毫無意識,視而不見。

一直到下山,到底未見到兒時生活的礦部。

也許,我只能繼續睡夢中穿越回童年。也許,這也是上天對我的關照,讓我少了面對一片荒草的惆悵。

大王山,留下了我永遠懷念的青春年華

大王山,留下了我永遠懷念的青春年華

大王山,留下了我永遠懷念的青春年華

大王山,留下了我永遠懷念的青春年華

大王山,留下了我永遠懷念的青春年華

“本區屬峰巒起伏,地形陡峻的中山區,最高海拔標高1136.6m,最低侵蝕基準面海拔標高450m,相對高差686.6m,坡度30~45º”,地理術語這樣介紹大王山地區。

數字沒有溫度,記憶卻是有溫度的。

山水在程,鄉心切切。

記得山崖上綻放的鮮豔映山紅,打柴的鄰居姐姐攀上崖頂折了幾枝;記得春節冰雪封山,父親在火盆上架起鍋,水煮蠶豆吃了一個星期;記得經過大禮堂,聽到高音喇叭裡傳出的激越聲音;記得套上鞋釘,沿又陡又長的結冰臺階,連滾帶爬去山坡底下的學校;記得挖蚯蚓餵鴨子,那是一種特別粗壯的青灰色的蚯蚓……

山之所在,有巨石高崖,有山林走獸,有礦石寶藏。幾分記憶,幾分神秘,幾分歡樂,足矣。

大王山,留下了我永遠懷念的青春年華

大王山,留下了我永遠懷念的青春年華

大王山,留下了我永遠懷念的青春年華

大王山,留下了我永遠懷念的青春年華

大王山,留下了我永遠懷念的青春年華

“1953年11月根據群眾舉報,宜黃縣大王山發現鎢礦。

1958年7月大王山鎢礦成立,該礦80噸/日選廠建成投產。

1954年江西大批幹部從地方轉業到鎢礦,支援工業建設。

1957年10月大王山分場80噸/日機選廠破土動工。

1982年4月大王山鎢礦因資源枯竭閉坑,人員和設備陸續調往彭山錫礦開展籌建工作”。

在密密麻麻的江西礦業史中找到幾行有關大王山的文字,如獲至寶的感覺。

從山上礦石堆裡挑選了一小塊純白礦石帶回家,與父親聊起礦山開採的話題。父親拿起礦石在手中反覆端祥,話匣子打開就收不住,“這是純度相當高的石英礦。很多礦是共伴生的,我還在大王山時,鎢的開採已很長時間,資源近枯竭,我建議過繼續開採石英礦……”

母親起身去書櫃裡找出了發黃的老相冊。新舊照片對比,看到了昔日主峰,有點好奇,它一點也沒有變嘛,現在還是那個樣子。看到了坐落於起起伏伏山坡山凹處的礦山建築,木質板房,清一色深灰的瓦頂;看到了昔日學校教師和醫院職工的合影,還有一個小小的女孩,那是我。

那段長長的時期裡,通過礦業人的辛勤勞動,大山將它蘊藏的寶貴礦產饋贈給了人類。鎢礦石被採集、運送出大山,到需要它們的地方去……

大王山,留下了我永遠懷念的青春年華

大王山,留下了我永遠懷念的青春年華

大王山,留下了我永遠懷念的青春年華

大王山,留下了我永遠懷念的青春年華

大王山,留下了我永遠懷念的青春年華


此行之前,對我來說,宜黃只是一個地名而已。

此行之後,宜黃是一個氣質脫俗的山水之域。

回吉安後,我對父母說得最多的是“宜黃的自然環境超出了我的想象,它的山水和人文保留了很多原汁原味的元素。要說旅遊,宜黃可玩的地方好多。”

上卓望山,登卓望塔。臨塔遠望,宜水黃水靜水流深。

如寶積寺,曹山清幽。群山形如蓮瓣,晨鐘暮鼓,風雨千載。

往太極巖,觀石鞏山。神奇丹霞石,天然一橋橫空跨,義泉寺畔十八峰。

更值得探究的是,地處武夷山西翼的宜黃,“三面環山,以軍峰山、魚牙嶂、大王山三大主峰組成三個走向的主山脈,在南端相連接,形成南部封閉而高起,北部傾伏而開口的‘山’字地形”。

連地形都能用“山”字來繪,就不是一個“巧合”可概括的了。聽說軍峰山乃贛東群山之首,奇石怪松勝景紛呈;聽說魚牙嶂設華南虎自然保護區,森林繁茂,是野生動物的天堂……遍佈宜黃縣域,還有數不清的大大小小的群山,數不清的清秀山村幽幽古屋,集雄奇靈秀於一域。

而大王山,從深山變礦山,又復回歸安靜的自然。

山長在,水長流。

猶記風吹水上粼,餘音繞樑宜黃腔。

變與不變間,是一個值得期待的魅力宜黃。

大王山,留下了我永遠懷念的青春年華

大王山,留下了我永遠懷念的青春年華

大王山,留下了我永遠懷念的青春年華

大王山,留下了我永遠懷念的青春年華

大王山,留下了我永遠懷念的青春年華


下面是俺老爸寫的文字,相當靠譜,而且很有地質工程師的風格。

更可貴的是,他老人家居然還手繪了一張礦山地域地圖,把我給樂得,呵呵。

《大王山憶想》

溫暑清

1968年冬,一夥大學剛畢業的同窗學友,按照統一分配,冒著嚴寒雨雪,踏上冰凍的土地,來到了稱為“一腳踏三縣”的江西省冶金廳一個下屬礦山——大王山鎢礦。

來到礦山不久,大家就先後分配到坑口、選廠、車間等參加實際生產勞動。有的打風鑽,有的井下爆破,有的做人工扒礦裝車推車運礦等工種。此後,根據礦山的需要,先後調整至不同的崗位,大部分調到礦山職工子弟學校從事中小學教學工作,時間從三、五年至七、八年不等。後來,有的逐步調到生產、技術部門擔任職務或從事技術管理工作。

大王山位於江西省撫州地區宜黃、樂安、崇仁三縣交界處,其主峰不算太高,海拔僅1100多米,但山勢突兀,同周邊海拔多在六七百米的地形比較,顯得十分突出。同其它許多著名大山類似,十多億年前的燕山期造山運動,讓花崗岩漿從地殼下衝破阻力突出地表,形成了其今天的模樣。

大王山山嶺主體大致呈一個三角形,幾條主脊向外延伸,將其所在地區隔離出宜黃、樂安、崇仁縣屬三部分,鄰近周邊以宜黃範圍為主,樂安縣次之,崇仁縣較少。所在地區具有典型的花崗岩山地特徵,,地形差異明顯,少量地方平緩,多數地段地形坡度大於40度,且懸崖峭壁廣泛分佈,有的陡直崖壁高達數百米,使人無法進入。

大王山所處的地理環境及地理位置決定了該地區的氣候特徵。總體上同全省一樣,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想當年,每當寒冬冰雪消融之時,山中倒木枯樹被雨雪滋潤,野生香菇木耳在枯木上一層層一片片地密密生長,這是假日礦山人採集的好時光,有時帶的包袋不夠,有人就脫下身穿的長褲,將褲腳紮起,做成一個長袋,從褲腳到褲腰腹滿滿的,往兩肩一跨,馱著回家。至於適應時節的挖筍、採花、摘野菜,甚至砍柴伐木等,均是許多礦山人的業餘活動愛好。

大王山獨特的地域地理牲,使得該地區在礦山開採以前,交通異常不便,很大範圍內無村莊,人煙稀少、人跡罕見,大範圍內僅靠近樂安縣一邊地形較平緩處有幾處人家。據說鎢礦礦部所在地的山窩內,原來僅有一戶人家,姓李,後來成了礦山人。附近較遠處的鄒村(人稱鄒子涵),更遠些的廠下村,均僅有五六戶或七八戶人家。因此該地區礦山開採前大多應為原始森林密佈,野生動植物豐富的無人區。但礦山建設後,職工家屬最多時有幾千人,由於建設的需要,工地、廠房及住宅區、公路沿線的林木均被採伐,徹底改變了當地的自然環境,僅在較偏僻危險的地方影響較小。

如今,礦山已結束了規模開採,大王山地區已逐漸變得靜寂,開礦前荒僻野嶺的風貌將會有所恢復。我國現今社會狀況早已不同以往,不再需要以破壞青山綠水來取得溫飽,也不用以無限制開發資源來發展經濟。隨著旅遊業的廣泛興起,在可預見的將來,大王山地區依據其獨特的地理環境特徵,有可能成為一個具一定規模的旅遊景點或當地的避暑勝地。

附圖:大王山地域示意圖

大王山,留下了我永遠懷念的青春年華

大王山,留下了我永遠懷念的青春年華

大王山,留下了我永遠懷念的青春年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