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歲阿婆與35歲帥小夥出走,事蹟拍成紀錄片,還獲得了奧斯卡提名

88歲阿婆與35歲帥小夥出走,事蹟拍成紀錄片,還獲得了奧斯卡提名

如果到了耋耄之年,

正常應該是安養晚年、含飴弄孫,

再也沒有精力折騰,

可這位90歲老太太也許能打破你的認知。

88歲,

和35歲帥小夥JR結伴旅行,

遍訪法國村莊,

為偶遇的普通人拍照,

拍成的紀錄片獲奧斯卡提名。

89歲,

獲第90屆奧斯卡金像獎終身成就獎,

成為了第一位獲得奧斯卡榮譽獎的女導演。

88歲阿婆與35歲帥小夥出走,事蹟拍成紀錄片,還獲得了奧斯卡提名

90歲,

她拍了一部《阿涅斯論瓦爾達》,

回顧自己的一生的影視創作,

送給自己當生日禮物,

她就是瓦爾達。

88歲阿婆與35歲帥小夥出走,事蹟拍成紀錄片,還獲得了奧斯卡提名

©《阿涅斯論瓦爾達》

01

如果不是因為好玩,

誰想活到90歲?

90歲高齡的瓦爾達,

沒有半點老人的沉悶樣子。

大大圓圓的灰色眼睛,

蘑菇頭,衣著鮮豔。

她無法忍受單調的顏色,

所以無論是妝容還是日子,

都過得明豔快活。

88歲阿婆與35歲帥小夥出走,事蹟拍成紀錄片,還獲得了奧斯卡提名

年近90的她保有著一顆年輕開放的心,

她的腦子裡總有源源不斷的創意和想法。

“難道我是想抓住飛逝的過去?

不,我只是為了好玩。”

所以,正是為了好玩,

她與年輕人JR的旅行開始了。

一個頂著雙色蘑菇頭的80歲老少女,

一個戴著墨鏡的35歲帥小夥,

一對有趣的靈魂,

一輛能即即時照沖洗的小貨車,

就是旅行的全部。

88歲阿婆與35歲帥小夥出走,事蹟拍成紀錄片,還獲得了奧斯卡提名

走遍法國各個村莊,

給偶遇的普通人拍巨幅照片,

貼在牆上,

展示不同的故事和人生。

88歲阿婆與35歲帥小夥出走,事蹟拍成紀錄片,還獲得了奧斯卡提名

旅途中,

這對年齡相差半個世紀的老少組合,

卻沒有一絲隔閡,

瓦爾達甚至比JR還要跳脫。

在盧浮宮坐著輪椅,

讓JR推著她在名畫中飛馳,

致敬老友戈爾達的電影《法徒之外》,

瓦爾達就像少女奔跑在花田中。

88歲阿婆與35歲帥小夥出走,事蹟拍成紀錄片,還獲得了奧斯卡提名

©瓦爾達與JR在盧浮宮

88歲阿婆與35歲帥小夥出走,事蹟拍成紀錄片,還獲得了奧斯卡提名

©《法徒之外》

在小卡車上聽到喜歡的歌曲,

和JR一樣手舞足蹈。

歲月在她的臉上只留下了皺紋,

她的心永遠如孩童般明亮快活。

88歲阿婆與35歲帥小夥出走,事蹟拍成紀錄片,還獲得了奧斯卡提名

她不喜歡JR整日戴著墨鏡不以真面目示人,

為了讓他脫下墨鏡,

老太太耍了好幾次小脾氣。

88歲阿婆與35歲帥小夥出走,事蹟拍成紀錄片,還獲得了奧斯卡提名

©《臉龐,村莊》劇照

35歲的JR面對88歲的瓦爾達,

不是對待老人的那種畢恭畢敬,

更多是對待朋友的尊重和喜愛。

他們相處起來也非常輕鬆愉快,

像兩個大孩子。

88歲阿婆與35歲帥小夥出走,事蹟拍成紀錄片,還獲得了奧斯卡提名

得知阿涅斯有眼疾,

JR拍下阿涅斯的眼睛和腳的照片,

把他們貼在火車上,

代替她去往已無法到達的遠方。

88歲阿婆與35歲帥小夥出走,事蹟拍成紀錄片,還獲得了奧斯卡提名

瓦爾達去拜訪老朋友戈爾達卻吃了閉門羹,

為了安慰這個感傷的老太太,

JR摘下了墨鏡,

瓦爾達露出如願以償的笑容,

“其實我也看不清了,

但我終於看到你了!

我們看海吧。”

88歲阿婆與35歲帥小夥出走,事蹟拍成紀錄片,還獲得了奧斯卡提名

他們就這樣一路走一路拍,

不設劇本,

卻收穫了一路的驚喜與感動。

88歲阿婆與35歲帥小夥出走,事蹟拍成紀錄片,還獲得了奧斯卡提名

02

小漁村裡走出來的新浪潮教母

瓦爾達生於1928年,

童年是在巴塞羅那度過的。

二戰爆發,

全家人被迫逃亡到法國,

一家人在小漁村裡艱苦度日。

為了填飽肚子,

十幾歲的她學會了修補漁網。

可是很快

小漁村困不住她想出逃的心。

88歲阿婆與35歲帥小夥出走,事蹟拍成紀錄片,還獲得了奧斯卡提名

©瓦爾達在拍攝《短角情事》

18歲,她孤身來到巴黎,

沒有錢交租金,

她就住在廢棄的宅子裡,

沒有暖氣,沒有淋浴,只有一個簡陋的廁所,

那是瓦爾達夢開始的地方。

為了謀生,

瓦爾達學習攝影,

幫別人修補照片,拍自己的鄰居,

在自己的院子裡開影展。

88歲阿婆與35歲帥小夥出走,事蹟拍成紀錄片,還獲得了奧斯卡提名

©瓦爾達在拍攝《短角情事》

電影都沒有看過幾部的瓦爾達,

萌生了拍電影的想法。

想到什麼就去做了,

只為了把腦子裡的事情表現出來,

強烈的表達與分享欲,

是很多優秀導演必不可少的潛質。

在1954年她自編自導首部電影短片

《短角情事》大獲成功,

她也被稱為「法國新浪潮電影之母」,

從此開啟了她不平凡的導演生涯。

88歲阿婆與35歲帥小夥出走,事蹟拍成紀錄片,還獲得了奧斯卡提名

回憶往事時,瓦爾達感嘆:

“如果當時知道有那麼多偉大的作品,

我可能這輩子都不敢拍電影。”

實現夢想除了努力和汗水,

還需要一點挑戰的勇氣和不知者的無畏。

88歲阿婆與35歲帥小夥出走,事蹟拍成紀錄片,還獲得了奧斯卡提名

1962年,

瓦爾達執導的《5點至7點的克萊奧》

入圍戛納主競賽單元。

這兩部作品足以讓瓦爾達留名影壇,

但她怎會止步於此?

在她超過60年的導演生涯中,

共執導三十多部作品

雖說不是部部經典,

但她在導演界的地位至今無人可替代。

88歲阿婆與35歲帥小夥出走,事蹟拍成紀錄片,還獲得了奧斯卡提名

©《一個唱,一個不唱》影片中的女權主義遊行

她從19歲起就成為了女權主義者,

身體力行為女性權利奔走。

1971年,

她與同伴聯署《343蕩婦宣言》,

要求法國政府將墮胎合法化,

在1975年獲得成功。

她用一生的作品為女性發聲,

回應著那個時代的女性主義話題。

《創造物》(1966)、

《獅子、愛、謊言》(1969)、

《女人之聲:我們的身體,我們的性》(1975)、

《千面珍·寶金 》、《功夫大師》(1988)

......

88歲阿婆與35歲帥小夥出走,事蹟拍成紀錄片,還獲得了奧斯卡提名

©《千面珍寶金》劇照

她的電影廣受關注,

但她被迫捲入到不同女性主義文化語境

對其電影文本的撕扯、利用、

批判與質疑之中,

但她也從未停止過戰鬥,

做正確的事情她有堅持的底氣。


03

我對你的愛藏在聲色影像中

一提到瓦爾達,

人們總會聯想到她的丈夫雅克·德米,

同樣出名的法國導演。

電影史上從來不缺耀眼的熒幕伉儷,

但像德米和瓦爾達這樣廝守長久的導演夫妻,

恐怕找不出第二對。

88歲阿婆與35歲帥小夥出走,事蹟拍成紀錄片,還獲得了奧斯卡提名

©阿涅斯與丈夫德米

兩人共同生活在熱愛的電影裡,

細水長流,相濡以沫,

育有一兒一女,家庭幸福。

電影是時間的魔術,

但電影人未能被時間赦免。

上帝選擇了帶走德米,

德米患了病,將不久於人世。

88歲阿婆與35歲帥小夥出走,事蹟拍成紀錄片,還獲得了奧斯卡提名

©瓦爾達與德米生前的最後一張合照

雅克·德米在病床上寫下回憶童年的文字,

德米的身體越來越虛弱,

她知道留不住丈夫了。

即將天人兩隔,

痛心之餘,瓦爾達想為丈夫做點什麼。

“如果我拍下了你的童年,

你會不會開心一些?”

“會的。”

88歲阿婆與35歲帥小夥出走,事蹟拍成紀錄片,還獲得了奧斯卡提名

於是就有了這部《南特的雅克·德米》,

這部電影就像一部情書,

講述了瓦爾達對相伴她40年的男人的愛。

她把對丈夫的欣賞、

濃濃的愛融入聲色影像中,

電影裡所有人物對雅克的愛,

都是瓦爾達對丈夫的愛。

在拍攝過程中,

兩人也是難捨難分,

時時刻刻都不忘秀恩愛。

瓦爾達坐在監視器前牽著患病的德米,

緊緊地握著他的手,

彷彿在炫耀:

看,這個我在拍攝的優秀的男人,

是屬於我的。

88歲阿婆與35歲帥小夥出走,事蹟拍成紀錄片,還獲得了奧斯卡提名

德米對瓦爾達報以同樣的深情,

常常望著在片場運籌帷幄的瓦爾達,

看得出神。

彷彿在說:

看!眼前這個優秀的女人是我的妻子,

我是她一生中最愛的人。

瓦爾達以這樣的方式重回丈夫的童年,

那是一種絕倫的深情。

88歲阿婆與35歲帥小夥出走,事蹟拍成紀錄片,還獲得了奧斯卡提名

德米最後還是在影片完成前一週離開了,

影片最後,

鏡頭輕撫過德米發皺的皮膚、乾枯的手指、

病變的斑痕和花白的頭髮。

沒有眼淚,沒有哭聲,

只有深情而無聲的想念。

88歲阿婆與35歲帥小夥出走,事蹟拍成紀錄片,還獲得了奧斯卡提名

©《南特的雅克·德米》劇照

儘管有紀錄片的留念,

瓦爾達還是很難釋懷德米的離世,

深愛過的人沒有那麼容易放下。

她拍攝結婚40多年的夫婦,

鏡頭下的夫婦生活在愛與和睦中,

她好羨慕,

如果德米沒有去世,

他們也能幸福地一起變老。

她好心痛,

德米竟然就這樣離開了,

連同那段幸福的生活也一同帶走了。

88歲阿婆與35歲帥小夥出走,事蹟拍成紀錄片,還獲得了奧斯卡提名

©年輕時的瓦爾達與德米

德米的所有東西,瓦爾達一件都沒有扔掉,

她不捨得。60多年來,

她依然住在那個巴黎達蓋爾街上的小院裡,

那裡有她和德米的回憶。

88歲阿婆與35歲帥小夥出走,事蹟拍成紀錄片,還獲得了奧斯卡提名

©年輕時的瓦爾達與德米

沒有你的日子,

我不會過度憂傷,

但我還是會時不時想起你。

我會好好過生活,

你在那邊也要好好的,

終有一天,我們會重逢。


04

有趣的靈魂是對抗衰老的良藥

德米去世後,

瓦爾達消沉了近十年,

除了接連拍攝了另外兩部懷念米德的作品,

再沒有新作。

衰老、病痛和死亡對她而言,

也是一件很沉重的事情。

88歲阿婆與35歲帥小夥出走,事蹟拍成紀錄片,還獲得了奧斯卡提名

年齡漸長時都會選擇逃避

歲月給自己帶來的痕跡,

有人害怕皺紋,所以選擇拼命保養,

有人害怕年齡,所以拒絕過生日,

害怕所有的一切都在提示自己衰老不可避免。

但衰老確確實實不可避免,

要坦然地接受歲月的痕跡,

直面生死,很難。

88歲阿婆與35歲帥小夥出走,事蹟拍成紀錄片,還獲得了奧斯卡提名

©《臉龐,村莊》劇照

“80歲時感到恐慌,

時間像火車一樣向我疾馳而來。”

所以瓦爾達又拍了很多影片回顧自己的一生,

可在她90歲生日面對媒體時,

她看著攝像機,舉起雙手,大喊:

“我90歲了,我不在乎!

88歲阿婆與35歲帥小夥出走,事蹟拍成紀錄片,還獲得了奧斯卡提名

©阿涅斯對年輕的自己做鬼臉

當衰老可承受時,

人們才會恐慌、抱怨、逃避,

而當突破了某個臨界點,

你就不再選擇對抗年齡,對抗衰老,

反而變得坦然從容。

瓦爾達最終選擇直面自己的衰老,

在《拾穗者》裡,

她記錄腐爛的土豆

和自己衰老的皮膚、佈滿老年斑的手,

看著心形土豆從圓潤飽滿到、抽芽、皺縮,

就像看到生命的皺縮。

88歲阿婆與35歲帥小夥出走,事蹟拍成紀錄片,還獲得了奧斯卡提名

©《土豆烏托邦》

“我喜歡皺紋和手掌。

我對於一隻手能發生什麼變化有興趣,

那可能會是一幅可愛的圖畫。

所以我很享受自己的衰老,

也喜歡看到事物自然而然地、漸漸地被毀掉。”

她選擇尊重歲月在她身上留下的所有痕跡,

以玩味的心態直視生命中的每一道皺紋,

與其做無力的抵抗,

她選擇享受。

88歲阿婆與35歲帥小夥出走,事蹟拍成紀錄片,還獲得了奧斯卡提名

©《土豆烏托邦》展出時穿著自制土豆服的阿涅斯·瓦爾達

90歲時,媒體問她還有夢想嗎,

“我想在平靜中死去,

在我這個年紀,

死亡的確就是我的夢想了,

不是因為意外,不是因為病痛,

而是在平靜中不知不覺離開。”

活太久有時候也是一種痛苦,

看著身邊的親人、朋友一個個離開自己,

掰著手指頭數自己剩下的時日,

瓦爾達有點想念德米了。

88歲阿婆與35歲帥小夥出走,事蹟拍成紀錄片,還獲得了奧斯卡提名

©《臉龐,村莊》劇照

她的貓茨古古也比她先走一步,

她把茨古古埋在花園裡,

為它做了一部定格動畫,

在它的墓上灑滿鮮花和貝殼。

死亡不應該是一件沉痛的事情,

她的貓也不例外。

88歲阿婆與35歲帥小夥出走,事蹟拍成紀錄片,還獲得了奧斯卡提名

©阿涅斯《茨古古的墳墓》

好像事先預知了自己的生命即將走到盡頭,

發佈完最後一部影片《阿涅斯論瓦爾達》

瓦爾達說:

“我確實要準備說再見了。”

在為60年的執導生涯交上最後一份答卷後,

瓦爾達也即將走向她生命的最後一個夢想,

平靜地離開。

88歲阿婆與35歲帥小夥出走,事蹟拍成紀錄片,還獲得了奧斯卡提名

萬千浩渺,

我們只是很短暫地存在著,

然後在沙塵和狂風中找尋到寧靜,

並最終在模糊中消失。

“所有死亡都將我引回雅克,

每一滴淚,每一束花,

每一支玫瑰,每一朵秋海棠,

都是獻給雅克的花。”

瓦爾達一生摯愛德米,

她正一步步走向她的愛人。

88歲阿婆與35歲帥小夥出走,事蹟拍成紀錄片,還獲得了奧斯卡提名

©JR讓一束彩色氣球帶著瓦爾達升上空中,以一種童趣的方式懷念他的老夥伴

2019年3月28日,

上帝帶走了這位可愛的蘑菇頭老少女。

時隔28年,

終於,她與德米重聚。

88歲阿婆與35歲帥小夥出走,事蹟拍成紀錄片,還獲得了奧斯卡提名

有趣的靈魂永遠無懼衰老,

死亡也不過是與舊人久別重逢。

漫漫人生,

有人30歲就死了,80歲才埋,

日子過得單調無趣。

有人80歲,依然眼裡有光。

願你我都能成為後者,

日子過得明豔快活。


- END -

排版丨阿遊

圖片丨網絡

策劃媒體丨廣州遊行跡新媒體科技有限公司

活動策劃丨廣州遊行跡旅行社有限公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