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南山村农民大姐用水果掺面蒸馍,日销600年赚10万,用的啥水果


腊月十七是个周末,我和几个影友来到晋南山区采风,当车子走进一个叫神河西的小村落时,我们远远的就看到一位农民大姐手里提着2根木头走进了一个院子,院子的门楼高大气派,红红的门楣上镶嵌着“紫气东来”四个大字,院子里一直向天空冒着热气,几个人商量一下,决定去大姐家转转,看看她家院子里在搞啥名堂?

进到院子里就看到刚做好的锅的馒头摆放了一地,奇怪的是这馒头不是白面的,也不是玉米面。金黄色的馒头飘着面香还有一种水果的味道,大家都觉得很惊讶,这做的是一种什么美食啊?在农村长大的我们几个竟然没有见过,仔细观察馒头皮疙疙瘩瘩,里边还有红色的食材,这让大家更是好奇。刚才进院的大姐看到来人,她一边蹲在火炉前忙着添柴火,一边问你们是来买馒头的吧?我们这才注意沿墙跟盘着三个火炉,烟和气就是从这里冒出去的。

放好柴火,大姐正起身回到厨房里忙着合面, 她对我们说说:“这锅馒头是预定的,你们要买等下一锅吧。”说完地头又忙着合面,当地的影友赶快搭上了话,他说我们摄影爱好者,只是想拍拍你家的馒头,能不能给介绍一下啊?


大姐这才抬起头说,我家的馒头人称“黄金馍”,是柿子合面蒸出来的,这位大姐叫赵俊霞,今年49岁,是这户小院的主人,三年前结束了在外长达十年的打工生活,回到了村里做手工馒头搞创业。大姐说,早上凌晨4点多起床一直忙到现在还没顾得上吃早饭。

在另一个房间,我们看到了整框的柿子,和大姐一起蒸馒头的美女告诉我们。这就是当地的软柿,洗干净除皮,按比例和入面粉里。现在村里柿子树多了,树上的柿子没人摘,都烂在地里了,自己正好废物利用,把它掺在面里做出可口的柿子馍满足了大家调剂口味的需求。

大姐一边和着面,一边说自己经熟人介绍在北京打工,做过保姆,干过保洁等工作,前前后后干了将近十年,工资待遇方面还不错,但由于人在外地,不能照顾到家里,娃他爸在厂里上班,也顾不上家里,另外一个是,孩子在读高中,即将面临高考,如果俩家长都不在孩子身边,担心会影响到孩子的情绪和学习,钱挣再多也没孩子的前途重要,考虑到这些因素所以就回来了。


在北京做家政服务那些年,发现城里人吃的馒头是机器做的,口感不好,手工馒头卖的比较贵,口感也香,所以回来后就萌发了卖柴火蒸的手工馒头赚钱的想法。从北京回来没多久,就请人在自家院子里盘了个大土火炉子,花了1千多元买了大铁锅和笼屉等蒸馒头的器具,然后就开始动手蒸馒头了,第一天蒸了三锅手工馒头,拉到县城后不到2小时,全部销售一空,从那天起,感觉到手工馒头在县城里确实很畅销,所以一干就停不下来了。

大姐说刚开始自己只蒸白面馒头,去年柿子成熟的时候,家里的老人想吃柿子面馍,我就蒸了几十个,本来是留着自己吃的,不料来家里买馒头的看到了,也要买,结果几十个馒头除了老人吃了一个,剩下的被来的客人一抢而空,销量比白面馒头还好的多,所以自己就开始制作柿面馍,现在已经成了主打产品,每天要蒸出3大锅,大约有600个左右,因为离县城很近,零售商都是上门来拉,足不出户就卖完了。

大姐说,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当地农村,农民们温饱是个大问题,白面的小麦面粉非常少,就连玉米面也常常吃不饱,为了填饱肚子,所以到了冬季,大家就会把软柿子和玉米面合在一起蒸馒头,用来代替粮食。现在生活好了,大家吃柿子面馒头就是为了调剂口味,因此我的柿子馍里主要用的是白面粉和柿子,为了吃着更有口感,大姐还往里边夹了豆沙馅。图为豆沙馅料,使用当地的红小豆做成。


大姐说现在人吃柿子馍就是吃个稀茬,这“黄金馍”是老人小孩都喜欢,所以销量好,批发价格一个是2元钱,一年下来能赚上10多万元钱。现在到腊月了,一个人根本忙不过来,所以还请了2个农村的姐妹做帮工,年关是个销售旺季,每天都是从早上一直忙到晚上,虽然有点累,但是能赚上钱,心里还是乐呵呵的。这位下蒸笼的老嫂子就是赵大姐请来帮忙的。

大家看看这满院子里都是刚刚出锅的柿子馒头,热气腾腾还飘着面香还有一种水果的味道,各位亲是不是很有食欲?想吃的话告诉我,为免费送你两个尝尝鲜。反正我是食欲大开,除尝了一个外,还买了十个带回家让家里人都尝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