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都好難!疫情之下,沒有一家教培機構能獨善其身

最近都好難!疫情之下,沒有一家教培機構能獨善其身

文|八月哥


轉眼17年過去了,人們幾乎要忘記了非典時期留下的傷痛。


直到新冠來襲擊,校長們才突然意識到,大環境對於行業的衝擊,會如此清晰的投射到每一家機構的每一間教室裡。


相信,從過年開始,很多校長已經睡不著覺了。


誰能想到,一場由國人“愛吃野味”引發的肺炎疫情,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行業挑戰,蝴蝶效應。


從武漢封城開始,一場風暴即將席捲整個教培。


01


其實,說到影響,教培行業還是滯後的,畢竟災難的傳導還是分先後,所以,一開始,大部分人應該沒有意識到,甚至大部分機構還沉浸在過年的祥和氣氛中。


直到現在,有些學校的媒體平臺還在推送新年快樂的消息,果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1月底,由於疫情影響,多地教育部發文,中小學延期開學。


不久又規定所有線下機構課程全部停課,寒假班及各類群體性活動全部叫停。前者影響了90%的教育機構,後者則將100%的遊學機構推進了深淵。


新東方、好未來們隨即宣佈,所有線下課平移到線上,也就是,線下怎麼上的,線上還怎麼來,

老師不變、課程不變、時間不變,有的機構更誇張,通知裡寫道連同學都不變,原班人馬齊上陣,就差再補充一句“連學費也不變”了。


這波操作,堪稱應急典範!於是,中小機構應聲而動。


大家紛紛開始雲辦公,建立空中指揮部,擬定通知,發佈公告,尋求往線上轉型。


02


走,想活命,就要到線上去。


曾經對在線教育愛理不理,覺得線上永遠不可能替代線下,因為K12的學生就是坐不住, 就是需要面對面教學啊。


所以,什麼雙師課堂啊,線上直播課啊,也就是試試看吧,這些“奇技淫巧”的東西,怎麼能和我地面1000平的學習中心相比?!畢竟綜合體都橫空出世了喂。


如今,新冠面前,真香!

這段時間,你會發現很多為教培賦能的第三方機構忙的不行。


畢竟是做服務的,當客戶(校長)還沒有緩過勁兒的時候,市場先動起來。


各類行業性質的商學院充當了排頭兵,開始輪番上陣各類《疫情下培訓機構如何應對》的剛需課程;行業媒體更是打了雞血一樣,連年都不過了,編輯們操起鍵盤集體出動,一篇篇熱點文章“嗖嗖”的發出;各類直播平臺,搞線上教育,搞設備硬件的,營銷工具的,全都迅速反應,贊助、公益,免費,噱頭十足。


反而是傳統培訓機構的校長們,在鋪天蓋地的疫情動態面前,一臉懵逼。


03


擺在眼前的難題頗多,哪怕是經歷過非典的機構,也不敢掉以輕心,亟待校長們解決的有三大難題:


一、停課。


怎麼停?很多機構從未經歷過類似情況,估計連應急預案都沒有。通知家長和學員的話術都需要臨時整理,或者網上找?更緊要的是,線下不能開展,但“課不能停”啊,如何換一種打法,成了當務之急。


並且要在通知家長停課之前找到解決方案,這就更加十萬火急!


二、停工。


這個更難了。如果說對客戶還可以換個方式來交付課程,但是,整個機構無法開工,就意味著老師、市場、行政、財務各個部門人員面臨大調整。說心裡不慌,那是騙人的。


如何穩住員工,自己又不傷筋動骨,在雲辦公的前提下,還能夠保持思想一致、行動統一,這就很考驗。


畢竟成熟的商業化公司管理機制在教培滲透的還遠遠不夠,很多校長要通知大家延期上班都要花費很大力氣,幸好有釘釘,不是嗎?


三、缺錢。


很多專業人士跑出來講:現金流很重要啊,一定要儲備好資金,以應對可能到來的“退費潮”。


可是問題來了,作為預付費、低週轉的培訓機構,花的就是現金儲備,寅吃卯糧是行業通病。大部分機構賬面上的儲備金不會超過3個月。


尤其寒春交替的日子,是一年當中最苦逼的日子,說青黃不接都不為過。


加上這次疫情比非典時期更嚴峻,非典是二三月開始,4月份大爆發,北京的學生4月中下旬開始停課,大部分機構有兩筆錢已經到賬了,一筆是寒假班交付的利潤,一筆是春季班的預付款。相對賬面上還是有點錢的。


可是,這次1月底就開始停課了,恰逢過年。


這意味著:寒假班的續費上來了,可還沒交付,大部分機構在過年前剛好進行了分紅,發完了年終獎。為了激勵員工股,有的校長甚至大手筆的用預付款獎勵,別說你沒做過。據說某線上平臺獎勵總裁的個人獎金都高達100萬。


這種情況下,教培機構賬面上正是空虛的時候,亟待開春春季班進行回血。


所以,相比停課、停工,校長們最怕的其實是第三點,缺錢。


04


聽說有些校長已經開始默默的抵押房產了。


這是最後一步,如果疫情1個月能控制(基本無望),還沒啥,3個月呢?可能會吃點土。但是超過3個月到五六個月,那麼一半左右的機構可能看不到明天的太陽。


為什麼這麼說呢?2019年行業被整頓了兩年,眼看最後一顆稻草即將落下,這顆稻草就是“預付費不能超過3個月”。這個規定讓校長們如坐針氈,行業幾乎面臨絕境。


試問其他行業經歷過這樣“力度”的整頓嗎?買房你說一次性付款不能超過3個月?人家貸款一下子20年好吧?就算租房,也至少半年起租,如果哪裡規定租金不能收超過3個月?房東一定把你懟死。


可是,這麼BT的政策就在教培出現了,而且似乎有些地方還在落實,也就是在2019年底的時候,大家已經一片哀鴻了,對新的一年期望值並不高,能夠活下去,就知足了。


沒想到,新冠疫情來了,比“預付款不能超過3個月”更狠,直接”釜底抽薪”,停課了。這相當於端掉了80%教培的飯碗。很多校長都慌了,老師們也慌了,當然,顧問們更慌,以後招生咋辦呢?雲招生?


想到剛剛收到一條某房產銷售顧問的信息,和大家分享下:


最近都好難!疫情之下,沒有一家教培機構能獨善其身


不見面,也可以瞭解所有信息。

教培行業做的到嗎?


05


教培人的劫,需要教培人一起抗。

最後這片江湖還有哪些人笑傲不倒呢?


私以為,行業巨頭依然堅強。


去年政策擠壓了一批中小機構不合規機構出局,加快了行業整合步伐,今年突然又殺出一個疫情,一些資金不足的小機構將自行淘汰。猶太效應愈加明顯。


第三方機構尤其提供在線教育的技術公司,迎來機遇。


2003年,非典停課誕生了網校,學而思(網校)崛起,2017年張邦鑫成了教培最年輕首富,如今身家超過俞敏洪兩倍有餘。


2020年,新冠停課,5G時代,教培江湖又會出現哪些黑馬呢?作為普通教培從業者,你又有哪些體會呢?


“最近都好難!”一位教培老師如是說。


只想對掙扎在生死邊緣的機構校長們,老師們說,辛苦了,我們一起見證這個時代。


扛過去,便是英雄,輸了,也不過從頭再來。


保重身體,活著比賺錢更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