縫縫補補又三年的古巴人民軍武器裝備

古巴由於特殊的地理條件,在冷戰中成為了社會主義陣營對抗美國的橋頭堡之一。而古巴人民軍的武器裝備也非常富有蘇聯特色,但冷戰結束後,受蘇聯解體和美國製裁等多方面影響,古巴人民軍的武器裝備更新緩慢,部分裝備開始同時代脫節,軍隊員額也不斷縮減。在這樣的背景下,古巴開始了自己的裝備發展道路,利用已有產品和自身技術,成功對一些裝備進行了升級和改進,使其具備了一定的應對現代化作戰的能力。

縫縫補補又三年的古巴人民軍武器裝備

古巴軍隊

自行火炮

說到古巴改裝的自行火炮,就不得不提非常有名的“T-34 M-46”了。這是古巴人民軍科研單位將M-46式130毫米加農炮安裝在T-34坦克上而來的一種自行火炮,北約代號AAP-T-130

冷戰時期,古巴從蘇聯的軍事援助中獲得過一定數量的T-34坦克。顯然,這型上世紀30年代的坦克早已無法滿足當時的作戰需求。但對於古巴這種工業基礎相對薄弱的國家來說,退役拆解T-34並不是很好的選擇。所以古巴人另闢蹊徑,將M-46裝在了T-34坦克底盤上。

縫縫補補又三年的古巴人民軍武器裝備

使用T-34坦克底盤的M-46加農炮

M-46加農炮,口徑130毫米,是蘇聯於上世紀50年代開始裝備的一型牽引火炮。我國在接受蘇聯提供相關技術資料的前提下,於1959年定型生產了該炮的仿製型號59式130毫米加農炮。該炮還大量出口至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區,是一款設計十分成功的遠程壓制武器,現在仍有許多國家在裝備。M-46加農炮最大射程可達27千米,對古巴而言,能將該炮完成自行化,將極大地提升炮兵部隊的戰場生存能力。

縫縫補補又三年的古巴人民軍武器裝備

朝鮮岸防部隊使用的M-46加農炮

但同時,受制於T-34坦克底盤的一些侷限,這種改進更像是一種“湊合”。首先,T-34坦克使用的是一臺500匹馬力的柴油機和“克里斯蒂”懸掛系統。這種底盤比較適合在越野路段進行機動,但考慮到這些坦克底盤的壽命和古巴高熱高鹽的氣候特點,這些坦克作為自行火炮底盤的實際機動能力是十分有限的。

其次,古巴將M-46安裝在T-34上時,炮口指向與車尾方向一致。這樣的設計很有可能是出於平衡車體重心的考慮(T-34坦克的發動機和傳動系統均佈置在車體後部,後部重量較車體前部明顯更大),但同時也大大限制了火炮的機動性。安裝火炮顯然會影響底盤重心位置,進而影響車體穩定性。考慮到T-34坦克最快速度也僅有50千米/小時,再加上嚴重偏高的重心,勢必會進一步影響機動能力。該自行火炮取消了M-46原有的兩腳式大架,在車體上安裝了一個駐鋤,但這個駐鋤的尺寸較原有大架明顯小很多。雖然底盤重量可以用來穩定開火時的後坐能量引起的部分火炮晃動,但M-46上數米長的大架也可以用來抵消開火時後坐能量產生的轉動慣量,更換了較小的駐鋤後,自行火炮在開火時會產生“躍動”,嚴重影響射擊精度和密集度。

該炮在改裝時還在T-34坦克的翼子板上方加裝了彈藥架,用於存放M-46的分裝式彈藥。不過這種外置彈藥架的防護水平十分有限。

同樣是T-34坦克底盤,古巴人還有一款安裝100毫米KS-19高炮的自行高炮。蘇聯KS-19式100毫米高射炮,又稱M1949式100毫米高炮,是蘇聯在20世紀40年代末研製的集團軍屬高射炮射,主要打擊12000米高度左右的飛行目標。該炮射程遠,彈丸威力大,除可以使用炮身上的光學瞄準系統鎖定目標外,還可以接受配套的射擊指揮儀和炮瞄雷達指揮,增強了精確瞄準和全天候作戰能力。但該炮機動性差,需使用重型履帶牽引車牽引,一個訓練有素的7人炮班在極限狀態下才能達到每分鐘15發的射速水平。我國曾仿製該炮,定型型號為59式100毫米高炮。

縫縫補補又三年的古巴人民軍武器裝備

100毫米KS-19高炮

古巴的100毫米自行高炮,北約代號AAPMP-100,是將大架拆除的KS-19高炮,安裝在去掉炮塔的T-34坦克底盤上。有圖像資料展示該炮在T-34坦克後部安裝了火炮行軍固定器,說明該型高炮在機動時依舊是朝後固定的。底盤上還有整理線纜用的線盤,說明該炮很有可能依舊是作為高炮使用,線盤上的線纜正是用來連接高炮和炮瞄雷達以及高炮指揮儀的。

縫縫補補又三年的古巴人民軍武器裝備

使用T-34坦克底盤的KS-19高炮

不過之後的一幅圖片顯示,似乎該炮取消了底盤後部的火炮行軍固定器(也有可能行軍固定器是可摺疊的),在火炮後部還安裝了一挺SG-43機槍。筆者認為這款自行高炮有可能現在還在古巴軍隊中作為直瞄火力使用。

古巴軍隊中的T-34還有一款使用D-30榴彈炮作為主武器的自行榴彈炮,即AAP-T-122。這款產品還有一個增設炮塔防盾的改進型號。D-30式122毫米榴彈炮是上世紀60年代,蘇聯用於替換M1938式(我軍型號為54式)122毫米榴彈炮而研製的一種長身管榴彈炮。該炮一經推出便在蘇軍內受到廣泛好評,並出口國際市場。

縫縫補補又三年的古巴人民軍武器裝備

D-30式122毫米榴彈炮

對火炮自行化有著迫切需求的古巴人民軍將D-30裝上了T-34底盤的方式,和安裝在T-34上的M-46一樣,也是將身管方向指向了坦克底盤的後部,不過沒有安裝駐鋤。較早期的版本中,D-30榴彈炮似乎是直接安裝在了T-34坦克的炮塔座圈上,依然有T-34坦克的明顯特徵。後來古巴在國防工業展示中展示了該炮的改進型號,即在炮塔座圈外側增加了一個半封閉炮塔結構,並且擴大了操作平臺的面積,同時在車體翼子板上安裝了彈藥架。

縫縫補補又三年的古巴人民軍武器裝備

使用T-34坦克底盤的D-30榴彈炮

由於D-30的重量較輕和後坐能量較小,該炮就為超輕化改裝提供了可能。古巴人自然也不會放棄這一優勢,應運而生的便是使用克拉斯卡車底盤的車載榴彈炮和由BMP步兵戰車底盤改進而來的122毫米自行榴彈炮。

使用克拉斯-255B(KrAZ-255B)底盤的這款車載榴彈炮被古巴稱為“木星”III(Jupiter III)。其後部的平臺圍欄可以放倒以增加額外的操作面積,減小了操炮難度。該車使用了一套形似四個液壓千斤頂的裝置作為自行火炮的駐鋤,這樣的設計似乎使該炮具備了一定的全向射擊能力,但考慮到古巴缺乏相關的系統設計經驗,也沒有該炮實際開火時的資料,因此很難對此做出判斷。

縫縫補補又三年的古巴人民軍武器裝備

使用克拉斯卡車底盤的車載榴彈炮

除了“木星”III,古巴還在這款底盤基礎上研製了搭載A-19加農炮的“木星”IV(Jupiter IV)和搭載M-46加農炮的“木星”V(Jupiter V)。比較意外的是,雖然“木星”IV和“木星”V的底盤看似和“木星”III使用的克拉斯-255B三軸底盤有較大區別,但實際上其傳動和底盤構架是基本一致的,僅對上裝如駕駛樓進行了重新設計以滿足不同的火炮需要。

而使用BMP底盤的D-30自行榴彈炮(北約代號AAP-BMP-122)則在改進時將原有BMP底盤的中置炮塔改為了後置炮塔,後置的炮塔是一個焊接成型的半封閉炮塔。該炮雖然有一個炮塔,但和上面的T-34底盤榴彈炮一樣,很有可能不具備全向射擊能力,甚至有可能這個炮塔根本不能轉動。BMP底盤的重量和動力都比較有限,這樣的改裝很有可能也就是將火炮搖架和車體簡單組合而已。這種沒有經過系統設計的工程方案,其實戰效果實在同樣令人堪憂。

縫縫補補又三年的古巴人民軍武器裝備

使用蘇制BMP步戰車底盤的D30型122毫米自行榴彈炮

在古巴閱兵活動中還出現過一款使用BMP底盤的履帶式突擊炮。這款突擊炮採用的是蘇聯的MT-12型100毫米反坦克炮,北約代號CATAP-100。

MT-12,又稱T-12,是蘇聯於上世紀60年代初開始換裝的一款牽引反坦克炮,一般配屬於蘇聯摩托化步兵師的師屬反坦克營,常用MT-LB履帶式牽引車牽引,採用6人制炮班。該炮發射的3BM-2型100毫米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可在2000米距離上擊穿超過150毫米厚的均制鋼裝甲,其配備的3BK16M破甲彈可以達到350毫米左右的靜破甲深度。

縫縫補補又三年的古巴人民軍武器裝備

蘇聯的MT-12型100毫米滑膛炮

古巴將T-12滑膛炮安裝在了BMP裝甲車的後部,取消了BMP上原有的炮塔,焊接了一個敞開的固定戰鬥室,外形同納粹德國的“犀牛”(Nashorn)坦克殲擊車有幾分相似。考慮到BMP底盤相對優秀的機動性和通過性,使用這樣的一種方案來佈置反坦克陣地也未嘗不是一種方法。只是該炮明顯已經很難對現代主戰坦克構成威脅,更多的應該還是作為一種直瞄火力的補充和對輕裝甲目標的打擊手段。

除了使用BMP履帶式步戰車改裝的各型自行火炮,古巴還有非常多的由輪式步戰車改裝而來的組合裝備。這其中有安裝了PT-76輕型坦克炮塔或是BMP-1步戰車炮塔的BTR-60裝甲車,有些加裝了BMP-1炮塔的裝甲車還在側面的掛架上掛載了“紅箭”-73D反坦克導彈。還有安裝了一個古巴自己設計的炮塔和D-10坦克炮的自行突擊炮,還有安裝了ZSU-23-2和B-47雙管37毫米等型高炮變型而成的自行高炮。

縫縫補補又三年的古巴人民軍武器裝備

採用BTR-60PB輪式裝甲車底盤的ZU23-2型23毫米自行高炮

使用坦克炮,甚至是直接安裝輕型坦克炮塔改造輪式步戰車,是為了給摩托化部隊提供可觀的直瞄伴隨火力。

使用設計成熟的坦克炮或者輕型坦克炮塔顯然能降低設計難度和製造成本,但不可避免的是,PT-76和T-54坦克的主炮很難滿足現在的作戰需求,無論是火炮本身還是火控系統,都已經落後於時代。

輪式“T-54”雖然有著和T-54系列坦克較為相似的炮塔正面,但不難發現這款輪式突擊炮的炮塔其實是焊接炮塔。其炮塔長度比T-54坦克炮塔明顯有所加長,加長的部分有可能用於儲存D-10坦克炮使用的100毫米定裝彈,另外加長的炮塔空間也更有利於裝填手裝填。

較為有趣的是,古巴在這款輪式突擊炮的D-10坦克炮上加裝了一個炮口制退器。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該炮採用了10噸重的BTR-60步戰車作為底盤,比原本36噸重的T-54坦克輕了很多,加裝炮口制退器可以減小火炮的後坐衝擊。

縫縫補補又三年的古巴人民軍武器裝備

安裝有100毫米主炮的BTR-60型輪式突擊炮


古巴還使用BRDM-2輪式裝甲車衍生出了幾款自行迫擊炮,比如使用蘇聯PM-38式120毫米迫擊炮的版本。

縫縫補補又三年的古巴人民軍武器裝備

採用BRDM輪式裝甲車底盤的M1943型120毫米自行迫擊炮

防空導彈

古巴還對防空武器進行了力所能及的簡單改進,不僅將S-75導彈與S-125導彈(雙聯裝)的發射架搬到T-54坦克底盤上,還將配套的SNR-75“扇歌”(FanSong)雷達與SNR-125“低擊”(Low Blow)雷達搬上了T-54坦克底盤。而且,古巴還將一部分PT-76輕型坦克底盤改裝成了S-125導彈的運輸裝填車。不過這種簡單的嫁接,並不算將這兩種防空導彈系統自行化。防空導彈系統除了發射架、導彈、雷達,還包括髮電車、導彈燃料加註車、各種纜線等一系列裝備。而在實際作戰中,由於S-75導彈系統是一種要地防空導彈系統,其在發射前還必須進行構築陣地、連接電纜、推進劑加註等一系列非常耗費工時的發射準備工作。所以,古巴軍工部門的這些改進,僅僅只是將導彈牽引車升級成了坦克底盤,提高了一定的機動性,但對作戰能力沒有本質提高。

縫縫補補又三年的古巴人民軍武器裝備

安裝在T-55坦克底盤上的S-75地空導彈


縫縫補補又三年的古巴人民軍武器裝備

使用T-54主戰坦克底盤的薩姆3機動地空導彈

除了對固定式防空導彈系統進行改進外,古巴還對野戰機動防空武器進行了改進。

在ZSU-23-4高炮頂上安裝了兩具SA-14便攜式防空導彈發射器,實現了簡單的“彈炮合一”;將K-13紅外製導近程空空導彈裝在了以BRDM-2水陸兩用輪式裝甲車為底盤的9K31“箭”-1防空導彈系統和其下一代產品9K35“箭”-10防空導彈系統上。K-13導彈是蘇聯第一種批量生產的紅外製導空空導彈,已經非常陳舊。因為K-13導彈與上述兩種防空導彈都採用的是被動紅外製導,所以整合起來比較容易。不少國家,如南斯拉夫也曾將空空導彈裝在地面載具上。至於為什麼要這麼做,第一可能是古巴9K31與9K35導彈系統所使用的導彈庫存不足,而K-13導彈的庫存較大;第二可能是K-13導彈較他們使用的9M31、9M31M、9M37、9M37M和9M333導彈體積更大,射程更遠,可以增加一點射程。

縫縫補補又三年的古巴人民軍武器裝備

9K31“箭”-1防空導彈系統


縫縫補補又三年的古巴人民軍武器裝備

9K35“箭-10”防空導彈

古巴軍事工業部門的技術力量非常薄弱,這些自力更生的改進武器本質上還是對裝備維修的一種延伸。由於古巴對武器裝備的改裝還處於初級的“嫁接”階段,所以對裝備性能的提升十分有限。不過近年來,古巴加大了與傳統友好國家的軍事交流,特別是同朝鮮一直保持著密切的軍事聯繫,力圖推動軍事工業的進步。2010年10月底,時任朝鮮人民軍總參謀長李英浩率團訪問古巴;2013年6月底,時任朝鮮人民軍總參謀長金格植率團訪問古巴,之後便發生了“清川江”號事件。“清川江”號的重要任務就是將古巴老舊的米格-21及發動機和防空導彈運到朝鮮進行維修與升級。

整體上看,不難發現同眾多第三世界國家一樣,古巴的國防工業缺乏自行研發新式裝備、發展新一代裝備體系的能力,那就免不了對現有裝備“縫縫補補”,讓它們延期甚至超期服役,這就誕生了種種看似怪誕實則無奈的裝備。當然我們也能看到一些第三世界國家採取了“抱團取暖”的策略,但受制於一些國際條約和制裁,這種策略也僅僅是緩兵之計,並不能真正解決自身的國防需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