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領跑英國電影學院獎,皮特祝英國“單身快樂”

當地時間2月2日晚間,有“英國奧斯卡”之稱的英國電影學院獎(BAFTA Awards)在皇家艾伯特音樂廳舉行頒獎典禮。英國導演薩姆·門德斯的戰爭片《1917》拿下了最佳影片、導演、攝影、美術指導、特效、音效和最佳英國電影共七項大獎,延續著其自金球獎以來的良好勢頭。

《1917》领跑英国电影学院奖,皮特祝英国“单身快乐”

執導《1917》的薩姆·門德斯獲得最佳導演獎

以提名數量來看,《1917》共入圍九項,略少於《小丑》的十一項和《好萊塢往事》及《愛爾蘭人》的十項。但最終《小丑》只拿到三個獎項——包括最佳男主角、配樂和新設立的最佳選角指導獎;而《好萊塢往事》更是隻拿到一項最佳男配角獎;馬丁·斯科塞斯的《愛爾蘭人》則是顆粒無收。

歷史上,英國電影學院獎的最佳影片與奧斯卡最佳影片之間的重合度,其實並不怎麼高。過去二十年裡,兩者有十一次呈不同結果,甚至過去五年裡已連續五屆不曾重合過。所以,昨晚的大勝,也不代表《1917》就已穩贏奧斯卡。

《1917》领跑英国电影学院奖,皮特祝英国“单身快乐”

奉俊昊憑《寄生蟲》拿下最佳原創劇本、外語片兩項大獎

不過,在其他一些獎項上,有些影片和有幾位電影人,幾乎可以說“衝奧”十拿九穩。比如,最佳外語片由《寄生蟲》拿下,最佳男主角、女主角、男配角、女配角四個演員獎,也都分別由大熱門華金·菲尼克斯、蕾妮·齊薇格、布拉德·皮特和勞拉·鄧恩收入囊中。這五個獎項,應該會在一週之後的奧斯卡頒獎典禮上全盤複製。

《1917》领跑英国电影学院奖,皮特祝英国“单身快乐”

蕾妮·齊薇格獲得最佳女主角獎

其餘獎項方面,最佳原創劇本和最佳改編劇本獎分別由《寄生蟲》和《喬喬的異想世界》所獲,也和早一天揭曉的美國編劇工會獎結果完全雷同。最佳剪輯獎授予了《極速車王》,最佳服裝獎授予《小婦人》,最佳化妝和髮型獎授予了《爆炸新聞》。

在最佳動畫這一項中,奈飛製作的《克勞斯:聖誕節的秘密》拔得頭籌,它戰勝的是《玩具總動員4》《冰雪奇緣2》和《小羊肖恩2》。獲得奧斯卡提名的《失去的環節》、《我失去了身體》和《馴龍高手3》並未獲得英國學院獎提名,因此這一項將來究竟鹿死誰手,還存在不少懸念。但從英國電影學院獎的結果來看,向來幾乎為迪士尼、皮克斯所壟斷的這一獎項,今年翻天覆地的可能性已相當之大。

今年的英國電影學院獎,因為提名名單中完全沒有非白人演員和女性導演的緣故,早已被外界口誅筆伐了一遍又一遍,頒獎典禮當晚自然也免不了有人在頒獎舞臺上繼續針對這一問題“開炮”。其中,又以憑《小丑》拿下最佳男主角獎的華金·菲尼克斯火力最猛。

《1917》领跑英国电影学院奖,皮特祝英国“单身快乐”

華金·菲尼克斯獲得最佳男主角獎

他完全不給當晚的東道主任何面子,直斥英國電影學院獎是“系統性的種族歧視”(systemic racism),對於非白人演員十分不公,等於是在告訴他們:“你們在這裡不受歡迎。”他覺得自己在這種情況下拿到獎項,感覺反而很“矛盾”,有一種勝之不武的味道,“因為我還有那麼多優秀的同行,明明也很應該獲得這些,但事實上卻沒能享有我這樣的特權。明明所有人的付出都應該獲得承認、讚賞和尊重”。

當然,在批評完主辦方之後,華金·菲尼克斯也表達了自責之情。“我覺得很慚愧,因為我也是這個大環境裡的一分子。我做得還不夠好,沒能做到每參與拍攝一部電影,就堅持要求片方在用人上必須做到多元化。”誠懇自責的菲尼克斯最後大聲疾呼,包括他自己在內,所有圈內這些既得利益者,都要站出來,“努力打破這一切”。

平時作品數量不算很多,媒體曝光也時有時無的華金·菲尼克斯,藉著今年由《小丑》颳起的這股人氣旋風,在多個公開場合為包括環保、平權、地球暖化在內的各種議題奔走疾呼。早在金球獎頒獎典禮結束之後,他就借著名服裝設計師史黛拉·麥卡特尼之口宣佈,今年頒獎季他將會一套燕尾服,由頭穿到尾,絕不會再像以往那樣頻繁更換行頭,浪費金錢與資源。雖然此舉也被不少民間人士斥為“作秀”——“明明衣櫃裡肯定有現成的衣服,卻穿著幾千美元、上萬美元一件的新外套,還在那裡談什麼節約、環保”,但華金·菲尼克斯並不理會這些雜音。就在美國演員工會獎頒獎典禮時,他提前離開晚宴,去了一家豬肉屠宰場,為那些即將被殺死的肉豬舉行了一個守夜禱告儀式,呼籲人類改吃素食,拒絕肉類。就連在英國參加學院獎頒獎前,他都抽空去倫敦塔橋出席了當地民間組織的一個“拒絕吃肉”的集會,著實是這次頒獎季的公益紅人。

當然,也並非所有人都是那麼一本正經。獲得最佳男配角的布拉德·皮特儼然已成了頒獎季的最佳段子手。雖然昨晚他因故未能到場,卻委託《好萊塢往事》裡的搭檔、女演員瑪格特·羅比代為領獎,並讀出了他事先準備好的拿英國脫歐開涮的發言稿:“嘿,英國!聽說你最近也又‘單身’了啊,歡迎加入單身俱樂部,祝你離婚辦得順利。”

【第73屆英國電影學院獎獲獎名單】

最佳影片:《1917》

最佳外語片:《寄生蟲》

最佳動畫:《克勞斯:聖誕節的秘密》

最佳英國電影:《1917》

最佳英國處女作:《誘餌》

最佳英國短片:《女孩的戰地滑板課》

最佳女主角:蕾妮·齊薇格 《朱迪》

最佳男主角:華金·菲尼克斯 《小丑》

最佳女配角:勞拉·鄧恩 《婚姻故事》

最佳男配角:布拉德·皮特 《好萊塢往事》

最佳新人演員:邁克爾·沃德

最佳導演:薩姆·門德斯 《1917》

最佳改編劇本:《少年喬喬的異想世界》

最佳攝影:羅傑·迪金斯 《1917》

最佳剪輯:安德魯·巴克蘭/邁克爾·麥卡斯克 《極速車王》

最佳藝術指導:丹尼斯·加斯納/李·桑多斯 《1917》

最佳原創配樂:希爾迪·居茲納多蒂爾 《小丑》

最佳服裝設計:傑奎琳·杜蘭 《小婦人》

最佳妝發:Vivian Baker/Kazu Hiro/Anne Morgan 《爆炸新聞》

最佳視覺效果:Greg Butler/Guillaume Rocheron/Dominic Tuohy 《1917》

最佳聲效:Scott Millan/Oliver Tarney/Rachael Tate/Mark Taylor/Stuart Wilson 《191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