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對手膽寒!馬龍“高拋抖動式”發球的技術要點

高拋抖動式發球最早由我國吉林省運動員劉玉成在住院期間發明,而後得到推廣。許紹發是第一位在世界大賽中使用這項發球的運動員,是高拋發球最早的集大成者。馬龍也經常在比賽中使用~

讓對手膽寒!馬龍“高拋抖動式”發球的技術要點

高拋發球風靡世界後,著名女運動員如李楠、福原愛、高軍,男運動員如孔令輝、馬琳、薩姆索諾夫等都曾使用和正在使用。高拋抖動式發球一般分四個步驟:準備;拋球;擊球;隨揮

一、準備

身體與球檯保持適當距離,不要太近,也不要太遠;持球手掌平展,球放在掌心,不能放在手指或指關節上,否則拋球容易帶有旋轉(有旋轉則屬犯規);準備向上拋球之前,膝蓋微彎,含胸、收腹,重心適當降低。

二、拋球

拋球的時候,持球手的手掌在舉過頭部之前要和身體近似垂直,勻速把球向上托起;拋球的初期時候要多用膝蓋的力量,同時腰腹要含著力,藉以穩定重心,持球手臂要相對放鬆;

球快要舉過頭頂出手時,重心要抬高,下肢的力量通過腰腹進一步傳導給持球手臂,做最後的“託舉”,手腕成放鬆狀態,不能僵硬,也不能“甩”。

拋球的弧線應該是垂直的,球下落的時候身體儘量不要移動位置,否則球的弧線會不穩定。再一個,拋球的時候要適當用上腰腿的力量,不能光用手臂。

三、擊球

當拋出的球到達最高點,隨著球的自然下落,身體重心也要跟著降低,同時伴隨轉腰和引拍。觸球的時候,要會用手指和手腕發力。

擊球的時候要注意板形。以直拍為例,發下旋的時候,拇指要把板形扳住,而發側旋或側上旋球的時候,拇指要放鬆,如果用力,板形就很難調過來。

擊球的時候也要注意觸球點,球降落得越低,越接近檯面,球發出去的弧線也就越低平,反之弧線相對較高。一般來說觸球點應與球網同高,或稍低。

此外,與其它發球原理相同,如果髮長球,球拍觸球后的第一落點應該在己方檯面靠近底線的位置;如果發短球,觸球后的第一落點應該在己方檯面靠近球網的位置。

四、隨揮

隨揮動作也很重要。一是解決身體的慣性問題,為下一板還原做準備;二是製造假動作迷惑對手。

以發左側旋球為例,球在離開球拍後的瞬間,球拍應有一個向外“帶”的動作,即所謂“抖動”,這樣在一定程度上能干擾對手的判斷,使其誤以為會是右側旋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