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被光抓走的人》為例,探討“打出常規"的敘事在電影中的運用

孫紹振曾經在書中提出了一種"打出常規"敘述故事的模式

主要說的是本來正常生活的人們,經過某些特殊的原因,其正常生活狀態被打破,因而被迫進入另一種陌生的情境,而在這種新的情境中生活,往往會暴露出一個人的更深層次的心理狀態。

比如說達蒙·林德洛夫的《守望塵世》就是使用類似的故事手段,地球2%的人口在毫無徵兆的情況下神秘失蹤,剩下的不知可以算作倖存者還是受害者的人,在失去親人後悲痛欲絕,苦苦掙扎。而每個人在這種突發狀況後都會採用不同的態度,使用不同的處事方式來應對眼前面臨的困難。

或是試著假裝忘記他們,或是從此一蹶不振,亦或者是直面悲痛的現實,千人千面,這也是這部劇最吸引人的地方。

而《被光抓走的人》比之不同的地方是它的打破方式更為具體的,導演或多或少地都在一遍遍引導著觀眾"這道光所篩選的就是真愛"。留下來的人不知該不該稱為倖存者,他們如何面對這種沒有真愛的尷尬局面,也是全片討論的核心。

這部電影雖然是因為一道光而開始,但全片的基調卻並不定格於探尋這道光是如何產生,它是如何帶走人,之後如何營救,這只是給電影的敘事以一個合理的藉口,本質上,它還是一部文藝片,探討的還是愛情,真愛,到底是什麼。

以《被光抓走的人》為例,探討“打出常規

01

電影在120分鐘內描述了四段不同的愛情在這道光照後的變化,有生活中最平凡的中年夫妻,有婚姻已經走到盡頭的即將離婚的兩個人,有對自己的愛和性向不願承認的人,有為了愛可以不顧一切甚至是生命的年輕人。

黃渤飾演的武文學和譚卓飾演的張燕是一對中年夫妻,在光照之前,他們的生活看起來甜蜜、溫馨、幸福,似乎就是一對兒模範夫妻該有的模樣;而在光照之後,他們並沒有被帶走,伴隨而來的是懷疑,是吵架,是造假,是出軌,與原本幸福的生活漸行漸遠。

在光照之前,他們的愛情有著一塊遮羞布,遮擋住了婚姻中已經出現的所有問題,而在光照之後,這些矛盾與裂縫變成了兩個人不得不去面對的事情。這道光的出現,其實並沒有改變什麼,只是將隱藏在背後的,兩個人都不願承認、都不願面對的東西,放到了檯面上,它的作用,也僅僅是將這塊兒布掀開而已。

以《被光抓走的人》為例,探討“打出常規

王珞丹飾演的李楠面對著一場婚外情所帶來的離婚,還沒和她離婚的老公隨著光一起消失了。她苦苦想要知道的只是一個答案:他真正愛的人到底是誰。那個當初口口聲聲說著喜歡端莊、喜歡自主的女人的人,在自己成為那種人後,為什麼還會離開她和別人在一起。

她看起來已經放下了這段愛情,實際上卻始終無法與自己和解,她不相信這段婚姻是依靠對方的謊言維持的。因此與其說這一路上她是在尋找那個還沒離婚的丈夫的蹤跡,不如說她是在給自己創造一個機會,讓自己真正走出這段畸形的關係。

以《被光抓走的人》為例,探討“打出常規

白客飾演的筷子在電影中只堅持著做一件事,那就是要證明,他的同性愛人秦山不是隨著真愛之光消失的。他跟蹤、找證據、報警,想盡一切辦法尋找到蛛絲馬跡證明秦山的消失是被謀殺,他不相信,或者說他欺騙自己不去相信自己不是對方真正愛的人。

筷子有自己的異性愛人,但他很迷茫,他不知道自己究竟愛誰,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愛的是女人還是男人,他不想面對這些問題,而尋找真兇的這種逃避現實的手段是能讓他有所慰藉的,因此在故事的最後,他在"報仇"後,也是笑著被逮捕的。

他給自己創造了一個讓自己滿意的答案,哪怕這個答案是虛假的。

以《被光抓走的人》為例,探討“打出常規

李嘉琪飾演的劉佳一與丁溪鶴飾演的王揚是一對兒年輕情侶,劉佳一討厭自己的家庭,爸爸在外面包養小三小四小五,媽媽成天不回家在外面過自己的生活。她相信自己的眼光,相信自己已經找到了真愛,因此揹著家裡人,準備和王揚私自領證。

而白光之後,他們誰都沒被帶走,反而是她曾經最厭惡的父母,被白光判定為了真愛,一起帶走了。嘴上口口聲聲說著永遠,卻連判定為真愛這一關都沒有過,她開始質疑真愛,懷疑愛情。

可是她和王揚彼此都願意為對方跳樓自殺獻出生命,如果這都不算真愛,那麼真愛到底是什麼?

以《被光抓走的人》為例,探討“打出常規


02

影片從開始到結尾,其實都沒有明確表示這些人消失的真正原因,所有的"真愛論"也都是開始於謠言,之後在模稜兩可中被慢慢接受,人們都是在這種不確定中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影響和懷疑已經產生,真相是什麼反而不重要了。

這道光更像是一個審判,讓人們重新審視一下自己的愛情,我愛著對方嗎?我被人愛著嗎?

以《被光抓走的人》為例,探討“打出常規

電影似乎一直在向觀眾提問,什麼是愛情?

人到中年,激情消退,愛情變成親情,婚姻依靠責任心來維持,這是愛情嗎?說愛你時是真心的,但是這顆真心又一遍一遍對著不同的人表達,那麼當初與你在一起,是愛情嗎?超越兄弟之情,卻始終無法面對自己的內心的情感,這是愛情嗎?願意為對方獻出自己的生命,這種激情是愛情嗎?

到底什麼是愛情?真愛又要如何證明?與其說導演是想通過這部電影來表達自己對愛情的理解,不如說是通過它給予觀眾一個討論愛的機會。

愛情沒有明確的狀態,無法被觀測,無法通過實驗證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答案。它沒有一個普世的標準能衡量,它只存在於我們自己的心中,誰都沒有資格定義你的愛情。

以《被光抓走的人》為例,探討“打出常規

電影沒有結尾,也沒有答案,光是什麼我們也不清楚,但正如羅曼羅蘭所說:"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

我們不需要去定義什麼是愛情,不需要去量化愛情的大小,不需要擔心愛情是否存在,我們只需要辨別真假後,遵從自己的內心,你說那是愛,那就是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