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洪雷曾說:自己最滿意的作品不是《士兵突擊》,而是《民工》

“民工是中國社會重要的群體之一,沒有權威部門統計過全國具體有多少民工,但至少不低於一個億,這個龐大群體的生存狀態,社會應該給予較多關注”

康洪雷,國家一級導演,拍攝了多部經典電視劇,比如《激情燃燒的歲月》、《士兵突擊》、《我的團長我的團》和《我們的法蘭西歲月》。但康洪雷卻說,自己最滿意的作品是電視劇《民工》,這是為什麼呢?

電視劇《民工》於2005年上映,講述的是農村鞠家父子兩代人的打工遭遇,表現了他們迷茫、艱辛的奮鬥歷程。該片由範明 、潘雨晨、陳思成、張譯等主演,這是國內少數反映農民工群體的電視劇之一。電視劇《民工》很好體現了民工的生存狀態和情感狀態、農村和城市觀念文化的碰撞以及思考了民工的出路在何方。

康洪雷曾說:自己最滿意的作品不是《士兵突擊》,而是《民工》

民工鞠雙元(陳思成扮演)和媳婦李平

民工的生存狀態和情感狀態

1、為了生存從事體力工作。民工在絕大多數時候意味著沒有學歷和技術,只能從事簡單的體力勞動。在機器越來越智能化的時代,在互聯網充斥生活方方面面的時代,社會中簡單的勞力工作越來越少。

民工可以選擇的工作範圍越來越窄,目前容納民工數量最多的行業,一個是製造業工廠,另一個是建築工地,十多年前的中國同樣如此。電視劇《民工》中,三次高考落榜的鞠雙元(陳思成扮演),心灰意冷以後,瞞著父母去建築工地打工。父親鞠廣大(範明扮演)一心就想讓兒子考上大學,從而擺脫農村,即使兒子三次高考落榜依舊不放棄。

得知鞠雙元在工地打工以後,鞠廣大氣壞了,拿著皮帶就要要狠狠揍一頓。

自己就是幹苦力的民工,怎麼能讓兒子這輩子繼續重複自己的命運呢?砸鍋賣鐵也必須讓兒子有出息,要讓兒子成為大學生。這是為人父母的真實想法。

當然,90後開始的年輕一代民工,儘管他們也沒有學歷,但更願意從事服務業。比如理髮、送外賣、KTV等類似工作,這是新時代的新變化,但本質上沒有變化。

筆者的一個玩伴小鄧,多年前就在省會城市打工。他初中文憑,先後做了很多份工作,比如酒店服務員、茶具城銷售、酒吧服務員、餐館服務員等等。十多年過去了,三十歲出頭的他,依舊一事無成,沒房沒存款,也沒有媳婦。筆者偶爾回鄉和他相聚時,他仍然沒有任何奮鬥方向,迷茫和麻木。

康洪雷曾說:自己最滿意的作品不是《士兵突擊》,而是《民工》

鞠廣大(範明扮演)

2、民工的情感狀態。民工在感情方面,更傾向於找同樣是民工身份的同齡人為結婚對象。電視劇《民工》中,李平就是個例子。李平是農村進城打工的姑娘,最初她已在省城打工多年,和城裡一個有婦之夫梁超英同居,李平在對方厭倦自己後被遺棄。李平在感情上受到重大打擊,後來她就不再相信城裡的男人,一心找個踏實的農村男人結婚,後來遇到了鞠雙元,兩人暗懷情愫。

城裡套路深,我要回農村。只是李平沒想到的是,農村路更滑,感情更復雜。

李平和鞠雙元回老家結婚以後,和鄰居聊天時口風不緊,說出了自己曾經戀愛墮胎的經歷,最終被村裡人到處宣揚,人言可畏,村裡輿論鬧得鞠雙元把李平趕出了家門。

事實上,筆者也是從農村奮鬥出去的。

電視劇《民工》中表現的民工不敢和城裡人戀愛結婚的現象已經不存在了。近年來,我接觸過不少農村姑娘,她們越來越多人願意和敢於選擇通過婚姻進入城市定居。由於自己沒有高學歷,所以不得不降低自己的婚戀要求。不少農村女孩嫁給了比自己大十幾歲的城裡男人,甚至是二婚男人,以此嫁到城裡。想來,這是個很辛酸的選擇。但只要想到一輩子待在偏遠的農村,很多女孩就義無反顧地衝向城裡。

農村和城市觀念文化的碰撞

1、城鎮化的潮流,城裡文化吸引著農村。城裡各種流行的東西,往往不同程度影響了農村。比如城裡流行的電視劇,城裡流行的髮型和服飾。農村的年輕人也愛染髮,留著奇形怪狀的髮型,穿著破洞的牛仔褲。這些現象是電視劇《民工》上映的2005年。而在當下,農村的年輕人愛好和城裡人已經沒有太多區別。大家都是一樣的玩智能手機,上網聊天,刷抖音和看朋友圈。

鞠雙元在城裡的建築工地打工,下班沒事幹的時候,常常和工友坐在路邊看著不時走過的時尚女孩,評論這個是否漂亮,那個美不美。然後聞著對面餐館飄出的美味,吞嚥口水後說道:等有錢了,我一定要去大吃一頓。

今日頭條西瓜視頻中,出現了越來越多三農達人。

這些生活在鄉村的年輕人,通過網絡,通過今日頭條的平臺,和城裡年輕人連接在了一起。一方面,農村年輕人可以看到大城市的繁華。另一方面,城裡人也看到了農村的一些日常生活。

康洪雷曾說:自己最滿意的作品不是《士兵突擊》,而是《民工》

鞠雙元和父親鞠廣大

2、故鄉小山村往往帶著很多侷限:過於看重女人的過去、愛說長論短、愛攀比,要面子

鞠廣大之所以一心讓兒子考上大學,就是想光宗耀祖。在故鄉封閉的小山村,各種不良之風盛行。鄰里之間愛攀比,虛榮心特別強。老人們特別希望子女出人頭地,好讓自己能夠在村裡人面前揚眉吐氣。

村裡人特別愛說閒話,農閒時就愛搬弄是非。

鞠廣大的妻子因為受不了村裡人的閒話發病身亡,鞠雙元同樣受不了村裡人閒話,把妻子李平趕出了家門。一家兩代人的悲劇,都是封閉落後的小山村造成的。正是這樣的大環境,讓農村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想去城裡奮鬥定居。

最典型最熟悉的例子,莫過於明星朱之文了。

朱之文火了以後,他依舊住在農村。朱之文內心淡定,但村裡人從此不再淡定。大家陸陸續續找朱之文借錢,有找朱之文捐款,有找朱之文蹭流量。更有甚至,對朱之文說長道短,對朱之文做過的善事沒有任何事感恩。這就是農村有些地方,封閉環境的村民與生俱來的人性缺點。朱之文心胸寬廣,對於這些不好的現象置之不理,依舊做他的農民,這一點令很多粉絲佩服。

康洪雷曾說:自己最滿意的作品不是《士兵突擊》,而是《民工》

民工鞠廣大下館子大吃一頓

新時代民工的出路在何方

康紅雷導演在電視劇中沒有表達出民工的出路在哪裡,片尾,父子兩人的悲劇命運引起了觀眾的同情。悲劇的結尾或許是導演康紅雷有意為之,欲表達農村的年輕人奮鬥之艱難。但筆者想探討下,新時代的民工出路在何方呢?

1、高考依舊是最重要的出路。隨著大學的不斷擴招,高考錄取率越來越高,農村孩子讀大學的機會越來越多。《民工》中鞠雙元的悲劇已經得到了避免。據筆者瞭解,現在農村孩子只要想繼續讀大學,基本都可以。即使成績比較差的學生,也可以念個專科學校。

高考依舊是農村孩子最重要的出路。如果一個農村孩子沒有念大學,那麼他想靠打工改變命運的概率越來越低。相反,那些努力考上了重點大學的農村孩子,畢業後大都在城裡找了很好的工作,努力賺錢在城裡買了房。

或許,凡事不絕對,有些農村大學生最終沒能夠成功脫貧。但我們更應該看到概率問題,上了大學的農村孩子和沒念過大學的農村孩子相比,總體上是成功的多,失敗的少。這就是高考的意義。

農村孩子要特別警惕讀書無用論的說法,越是社會向前發展,學歷和知識的作用越重要。重複的體力工作逐漸被智能化替代,沒有文化的年輕人很難在社會生存下去。

康洪雷曾說:自己最滿意的作品不是《士兵突擊》,而是《民工》

民工鞠廣大和妻子

2、出門打工完成原始積累,然後返鄉創業。一些因為種種原因沒能考上大學的農村孩子,選擇出門打工,賺取一定原始資本後,他們選擇返鄉創業,這個群體也有少數成功的例子。

從上輩人的單純打工者心態到現在的創業心態,農村青年走過了以脫貧為生活目標的時代,現在,他們也像所有人一樣在想如何致富。而農村青年大都沒有完整的教育背景,甚至有的是殘缺的童年,這讓他們的階層跨越難上加難。

少數創業成功的年輕人,存在很多偶然因素。比如身邊就有一個朋友,前些年打工賺了一些積蓄,後來就回家開了鮮花店。經過幾年的打拼,現在花店生意穩定。每年也能賺點不錯的收入,當然這需要選擇好行業以及前期規劃等等。

康洪雷執導的電視劇《民工》反映了2005年前後的民工生存狀態。十多年過去了,如今的民工是什麼樣的狀態呢?期待有導演能夠拍攝新時期的民工題材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