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廈門教師招聘考試:你所不知的《學記》

關於學記,在整個教師行業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可是除去通常背下來的那幾句古語,你對他又知幾分呢?你又為何而背,所以接下來由我來告訴你所不知的學記,以後就會對它“情深義重”。

首先,我們一起回顧一下它的前世。它除了是我們所熟知的中國古代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論述教育教學問題的專著以外,還被稱之為“教育學的雛形”。要說來源,它更是先秦時期儒家教育和教學活動的理論總結,並且在當時當地就已經詳細的訴說教育過程應該注意什麼以及如何教的問題。全文不過1200多字,但教育思想面面俱到,是我們中華民族歷史長河中瑰麗的珍寶。就我們所熟知的其中一個方面的教育原則直至今日仍然是符合時代要求,不斷傳承。比如啟發性原則、循序漸進原則、長善救失原則、預時孫摩原則、教學相長原則、藏息相輔原則等等。除以上這些熟知的部分,還有很多你所不知的經典性論著。

就拿開篇之句而言,用一些格言式的語言高度訴說了教育的作用與目的,除我們知道的君子欲化民為俗,其必由學反應的是教育與政治制度的關係外,更想不到的是經常朗朗上口傳送的“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首次出場是在這裡論述,主要強調人就像美玉一樣生下來有光澤,但需要後天的教養雕琢之後才能成才。同樣是強調國家要在人才的培養上有所側重。

再有對於教育制度上也有所述說“古之教者,家有塾,黨有庠,術有序,國有學。”“比年入學,中年考校。一年視離經辨志;三年視敬業樂群;五年視博習親師;七年視論學取友,謂之小成。九年知類通達,強立而不反,謂之大成。”這兩句話意思為:古代設學施教,每二十五家的"閭"設有學校叫"塾",每一"黨"有自己的學校叫"庠",每一"術"有自己的學校叫"序",在天子或諸侯的國都設立有大學。學校裡每年招收學生入學,每隔一年對學生考查一次。第一年考查學生斷句分章等基本閱讀能力的情況,第三年考查學生是否專心學習和親近同學,第五年考查學生是否在廣博的學習和親近老師,第七年考查學生討論學業是非和識別朋友的能力,這一階段學習合格叫"小成"。第九年學生能舉一反三,推論事理,並有堅強的信念,不違背老師的教誨,達到這一階段的學習標準叫"大成"。通過現代的解讀更能充分說明其思想對近現代以來的學制有了很深的淵源,古人在對教育上的思考也是由來已久。並且還充分說明年級制是如何在什麼時節進行展開,雖沒有現在那麼的科學依據,但是也充分體現人的身心發展規律,這樣的智慧結晶不可多得。

總之,學記中有許多蘊藏的寶貴財富,以我們現在的思想來看仍然能挖掘出新的內容來,每一次誦讀都能體會古人的智慧不可多得。關於教育、學記還有很多等著我們再次深入體會,更好的為我們當今的教育教學做出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