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光杯 北外滩

午后的北外滩,每一棵树、每一株草,都可以入诗入画。一条长长的滨江岸线,蜿蜒在青翠欲滴的绿色中。秦皇岛路渡口,市轮渡依然在拉响一个多世纪前的汽笛,不倦地来来回回,运送过江旅客。这里是虹口与杨浦的交界处,往东是大杨浦,往西便是积淀深厚的人文虹口了。沿滨江大道缓缓而行,绿树婆娑,一江碎金,此刻的北外滩,显得分外地宁静。

夜光杯 北外滩

(陈梦泽 摄)

我熟悉北外滩,如同熟悉我自己。年少时,我家就住在那里,去南市老城厢姑妈家,坐的是从定海桥方向开来的8路有轨电车,在提篮桥站,车上的一扇铁栅栏门,被售票员用力拉开,“哗啦啦啦”一阵脆响;跳上车,又是“哗啦啦啦”一阵脆响,铁栅栏门关上。电车沿着东大名路两条路轨,摇着,晃着,像个蹒跚老人,向着十六铺方向开去。8路有轨电车前后有两个车厢,中间是两圈弹簧,牵系着。车厢里,有两排木条凳,几乎和车厢一样长,都在车厢两壁生了根。木条凳上,稀稀拉拉地坐着三三两两的乘客。司机将电车开着往前走,这是我最喜欢看的一道北外滩风景。我每次上车,总是站在司机身后,一根手指般粗细的小铁链,浅浅地垂挂着,将司机和我隔离了开来。一个圆圆的木制方向盘,有一个垂直向上的木柄,司机一手握着,转动着,两眼看着前方,遇到有横穿马路的行人,用力一蹬,脚下就发出了“叮当”的车铃声,清脆、悠长。

东大名路解放前叫百老汇路,路幅不宽,瘦瘦长长,路两边有许多房子,都是一些老式建筑,8路电车到了旅顺路,挎着帆布袋的卖票员,手拿票夹钳,一边笃笃敲打小桌面,一边喊:“庄源大到了!”初始,我感到奇怪,不知这“庄源大”为何物,后来听说,这里有家作坊,名字就叫“庄源大”,专以生产“绿豆烧”(酒)驰名,酒香隐隐,所以连8路有轨电车的站头也叫“庄源大”了。

外白渡桥横跨苏州河,宛若蹲伏着的一头雄狮。电车上桥,也是一道很好看的风景。8路电车由东及西,经过天潼路,一个大转弯,到了大名路尽头,前面就是外白渡桥了。从北堍上桥,好似爬坡一样,看上去,8路电车有点爬不动了。司机猛地一用力,“叮当叮当”的车铃声又从脚下钻了出来,车子稳稳地上了坡,越过了外白渡桥。

我不知多少次坐8路有轨电车去南市老城厢,也不知多少次为了省下6分电车钱,沿东大名路一路往前走,看两边风景。

搬离北外滩后,我多次重走东大名路,高楼鳞次栉比,离昔日“庄源大”不远处,浦西第一高楼高耸。长长的滨江岸线,“断头路”已被打通。从公平路到高阳路,码头和堆栈变成了“城市绿吧”,树绿,草青,花香。隔江相望,云雾遮不住,我看见的是陆家嘴金融贸易区。

晨晖暮色,行走北外滩,昨天的影像恍若眼前。只是,旧貌不再,8路有轨电车,成为了我遥远的记忆,那早已熟悉了的“叮当”声也随着江水的哗哗流淌,远去了。(陆林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