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家之人》,縱然命運多舛,也要抹乾眼淚,在黑暗中繼續前行

這部小眾動畫影片表面上是在講述小女孩帕瓦娜的堅強,實質上是在展現整個阿富汗民族的堅韌。本文將通過三個方面探討影片將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糅合的同時,是如何利用新穎的敘事手法呈現出積極的價值取向的。


《養家之人》改編自加拿大作家黛博拉·艾里斯的獲獎兒童文學作品《戰火下的小花》,是愛爾蘭卡通沙龍動畫工作室的又一佳作。影片由女導演諾拉·託梅執導,並由安吉麗娜·朱莉擔任製片人,提名了第90屆奧斯卡最佳動畫,斬獲了動畫領域最高榮譽之一安妮獎的最佳獨立動畫長片獎項。

這部影片最先吸引我的是電影海報,奇幻的異域背景中融合了紅藍相間的配色,一個女孩,頭戴鬆垮的頭巾,身穿單色的上衣,一雙明亮的大眼睛凝視著前方,背景中憂鬱的藍色與熱烈的紅色的襯托出女孩滄桑的天真,形成了抓人眼球的強烈反差。不可否認的是,這是一部製作成本及精細程度不及,但現實意義卻遠大於《尋夢環遊記》的出色動畫電影。

影片的內容很簡單也很感人,它講述了十一歲的阿富汗女孩帕爾瓦娜身處戰火紛飛的亂世,憑藉著自己的智慧和勇敢,在爸爸被迫害入獄後, 女扮男裝打工掙錢養家並救父出獄的故事。

今天,我將從創作理念、敘事手法、精神內核三個方面來闡述這部影片的魅力所在和深層含義,

讓觀眾體會帕爾瓦娜們勇敢而又堅強的精神世界。

《養家之人》,縱然命運多舛,也要抹乾眼淚,在黑暗中繼續前行

一、 採用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的創作觀念,從小女孩帕爾瓦娜的視角講述了一個阿富汗家庭的故事,使作品充滿人文關懷和藝術氣息。

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是動畫影片最常使用的兩種創作語言,前者橫向拓寬動畫影片的廣度,使作品內容豐富且獨具藝術美感;現實主義元素則縱向挖掘動畫影片的深度,使作品飽含深意且充滿人文關懷。而影片《養家之人》完美地將兩者糅合到了一起,實現了藝術與內涵的高度契合。

① 採用手繪剪紙的動畫製作方式體現浪漫主義的創作理念。

在開場片段的第一個發生在虛構空間的敘事段落裡,當帕爾瓦娜父親講述民族傳說與歷史時,創作者通過剪紙動畫技術展現了依靠幾何圖案和輪廓表意出來的山脈、建築、駱駝的剪影,使其在表意地平線的半圓形球面上,構成了明暗對比強烈的視覺衝擊力。

在動畫表達形式多樣化的今天,創作者堅持剪紙這種原生態動畫製作方式,體現了動畫人不忘初心的創作理念。

這種伊斯蘭藝術的視覺風格不僅吸引了觀眾的眼球,也奠定了伊斯蘭民族美學風格的主基調。

在帕爾瓦娜個人虛構的“蘇萊曼的故事"裡,從村民到女巫的每個角色都穿著顏色豐富、繪有裝飾紋樣的服飾。為了強調故事中寶物的價值與珍貴,又採用了高明度色彩並配之以陰影做映襯,使得寶物在視覺上更為耀眼,從而增強了故事的戲劇性張力與觀影效果,進一步強調了情節的神話屬性,滿足了觀影者的心理需求。

《養家之人》,縱然命運多舛,也要抹乾眼淚,在黑暗中繼續前行

此外,無論是在展現透視空間的畫面,還是在象徵邪惡勢力的紅雲不斷飄過蘇萊曼身邊的動態場景裡,導演都熟練地運用了剪紙動畫技術,按照不同的剪紙排列次序和色調對比來展現空間的層次感,讓影片充滿了強烈的阿拉伯神話色彩。

在我看來,正是這種阿拉伯藝術視覺表徵的動畫風格,成功塑造出了一名極具伊斯蘭民族傳說色彩的少年英雄形象,使得銀幕上的動畫影像與民族化敘事風格始終處於契合的表意系統中。這種風格的應用不僅增強了影片的藝術感染力,同時還賦予導演獨特的電影藝術風格,在為作品內容服務的同時,也讓觀影者享受到了不一樣的美感體驗。

《養家之人》,縱然命運多舛,也要抹乾眼淚,在黑暗中繼續前行

② 大量採用現實場景、色彩及電影聲音體現現實主義創作理念。

縱觀整部影片,以場景寫實的透視法處理、色彩及電影聲音貫穿其中。導演為其中很多人物、建築、物體設置了陰影,突出了縱深空間的立體感,並且再現了充滿戰亂的當代阿富汗社會的現實情境和女性惡劣的生存狀況。雖然影片從未直接去刻畫血腥殘酷的戰爭場面,但戰爭的陰影和不安的氛圍始終瀰漫在整座城市。

影片中種種苦難的根源都來自於戰爭,戰爭不僅導致社會秩序出現混亂,更直接威脅到了每個人的生命安全。比如:帕爾瓦娜的父親原本是個教師,卻因為戰爭變成了瘸腿的殘疾人;帕爾瓦娜的哥哥原本是個擁有光明未來的少年,卻因為誤拾炸彈而永別人間;幫助了帕爾瓦娜的大叔原本與愛人幸福地生活著,卻因為探親途中不幸踩中地雷最終與妻子陰陽相隔、永無相見。

色彩的運用也是導演現實主義創作理念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這種基於人道主義的評判語言,向觀眾傳達了導演批判戰爭的現實主義創作意圖。

影片中出現了大量應用紅色的場面,講述歷史更迭時是紅色的君王,描述象王時是紅色的雙眼,追逐男孩蘇萊曼的怪物也是一團紅色,這些灼熱的紅色穿插在影片中,彷彿戰火紛飛的象徵,熱烈而又刺目,讓人心生恐懼和絕望。

此外,導演還通過電影聲音的表現方式,再現了阿富汗女性身上所承受的痛苦。無論是畫外音中士兵毒打母親的撞擊、斥責與呻吟聲,還是電線杆上金屬零件的碰撞聲,又或者是母親的手杖重重摔落在地的聲音,無一不是穿插在士兵毒打母親的暴力背景聲中。導演運用聲音來表現暴力,很好地規避了動畫作為表意藝術帶來的非真實感,令觀眾彷彿置身其中切身體會。

《養家之人》,縱然命運多舛,也要抹乾眼淚,在黑暗中繼續前行

③ 選定孩子作為第一視角,增加了影片的感染力,為作品內容的構建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相較於普通的成人視角,兒童視角的選用讓影片無形中具有了特殊的張力,兒童作為生活中的弱勢群體,導演將其設置在影片中,很好地增加了影片表達的強度,從而使影片更具感染力。

影片中,導演將帕爾瓦娜的父親等成年男子都刻畫成偉岸的身形,與孩子們單薄的身體形成強烈對比,塑造了隱忍沉穩的角色性格,定格其父愛如山的感情基調。而帕爾瓦娜和得利瓦雖然迫於生計女扮男裝,但為她們設計的明眸亮眼與輕盈身姿,無一不散發出活潑輕快的少女氣息。

在我看來,這些造型設計與角色性格高度匹配,在稍顯誇張化處理的同時,又避免了淪為符號化,令角色的外在設計和行為語言都與影片的基調高度契合。影片有效平衡了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兩種創作,在增加了電影的合理性之外,又在無形當中撥動了觀眾的心絃。

《養家之人》,縱然命運多舛,也要抹乾眼淚,在黑暗中繼續前行

二、 通過帕爾瓦娜女扮男裝養家救父的故事,向觀眾傳達出積極的普世價值取向,充分滿足了觀影者的心理需求並啟發其塑造積極的價值觀。

一部影片的精神內核對於影片質量至關重要。譬如影片《尋夢環遊記》口碑及票房雙豐收,除了得益於動畫製作公司成熟的拍攝技法之外,最重要的原因即在於它反映了追求夢想,歌頌親情的正面主題。而

影片《養家之人》圍繞帕爾瓦娜女扮男裝、養家救父的故事展開,同樣也向觀眾傳達出了以下兩個方面的普世價值觀,引起了觀眾的共鳴。

① 影片歌頌了親情與友情的價值與力量。

影片開頭帕爾瓦娜先是經歷了無法採購食物的窘境,買米時被米店老闆發現她是女孩後衝她大吼,“滾出去,讓你爸爸或者哥哥來”,回家路上差點被一群流氓抓住,幾番掙扎才倉皇逃回家中。接下來又親眼目睹了母親在棍棒下青紫的傷口。這些經歷讓帕爾瓦娜帕爾瓦娜明白女人在剝奪女性權利與自由的國家終將寸步難行的窘迫境地,毅然決然地決定剪去長髮。

後來,帕爾瓦娜為了全家人的生存,頂著家人的反對,最終剪掉了長髮,戴上了白帽子,假扮成了小男孩。因為只有這樣,她才能從米店買到糧食,掩人耳目打工賺錢,甚至四處打聽消息去救出自己的父親。

依我看,帕爾瓦娜女扮男裝與養家救父絕非並列關係,而是因果關係。她女扮男裝的勇氣,則是來源於親情。

對母親的愛鼓舞她剪去長髮,穿上哥哥的衣服,承擔起照顧家人的責任;對父親的愛支撐她不停地打聽父親的消息,並努力設法營救;對弟弟的愛激發她打破思想禁錮,用奇幻的童話安撫自己恐懼的內心。最終,這些來自親情的力量讓帕爾瓦娜得以快速成長。

影片中,帕爾瓦娜遇到了同樣女扮男裝的德利瓦,兩個人因身份相似共享著彼此的秘密。男孩的身份讓她們可以順利地打零工掙錢,在艱辛的打工路上,兩人不忘拿出印著碧藍海水的照片,互相鼓勵,憧憬未來。每一次照片的出現,都是她們女性意識喚醒的時刻,在殘酷現實面前,照片是她們唯一的精神支柱,而友情,指引著帕爾瓦娜在現實迷途中找尋出路,心向海洋。

無論中外文化,親情與友情都是值得人們恆久歌頌的議題。在《養家之人》中,觀影者可以從家庭和朋友間的凝聚力感知到親情與友情,這兩者是愛與勇氣的強大驅動力,而愛與勇氣就好比黑夜裡的光明、苦難裡的救贖,極其珍貴。正是因為親情與友情中蘊含的精神內核具有強大的社會共性,才使得影片獲得了全球觀眾的普遍關注。

《養家之人》,縱然命運多舛,也要抹乾眼淚,在黑暗中繼續前行

② 影片肯定了知識的價值與教育的意義。

帕爾瓦娜一家生活在戰亂黑暗的阿富汗喀布爾。他的父親說過一句這樣的話:“當我們一無所有,故事也總能記在心間。”說出這句話的父親,是一個瘸了腿的教師,靠在市集上幫別人寫信讀信去養活一家人的頂樑柱。他內心堅定樂觀,無論外界如何紛亂黑暗,他總會變著法子給帕爾瓦娜講故事,把知識和生活道理都融入到故事裡面。

他用故事告訴11歲的帕爾瓦娜,以前這個國家是一個幸福的、自由自在的地方,女人不但可以隨意露臉,還可以讀書和環遊各地。帕爾瓦娜的母親則是一位作家,一家人都崇尚知識,堅持讓女孩讀書學習。

在我看來,帕爾瓦娜與環境抗爭的前提正是因為來自父母的薰陶,以及父母傳授給她的知識與文化。帕爾瓦娜雖然身處逆境,但是她能從習得的傳說中汲取到勇氣,能以識字的能力打工掙錢,後來又通過替人讀信結識獄卒並獲得幫助,所有這些細節無一不體現出了“知識改變命運”這一普世價值觀。

《養家之人》,縱然命運多舛,也要抹乾眼淚,在黑暗中繼續前行

三、 敘事上的多維度空間交融對比,在相互交錯中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合力揭示影片主旨,提高了影片的藝術性和觀賞性。

影片採用了套層結構敘事的非線性敘事手法,在故事中嵌套著一個童話故事,形成了戲中戲的敘事結構。其中,帕爾瓦娜的故事屬於現實世界維度,情節更符合社會經驗,而蘇萊曼顯然處於童話世界的維度,經歷更具奇幻色彩。兩個維度的故事同時發生而又互相呼應,形成了獨特的雙線敘事結構。

影片以帕爾瓦娜一家的遭遇為現實主線,以帕爾瓦娜講述給弟弟的童話故事為副線,畫面鏡頭穿插跳接,劇情自然銜接且流暢發展,配合充滿民族特色的手繪剪紙繪風,向觀眾展示出極富魅力的藝術效果。

現實主線中,生活的困難接踵而至,而副線中的劇情也以吻合主線劇情進展及人物心理的波動而逐步推進。帕爾瓦娜的父親無辜入獄,對應童話中象王劫掠村民的種子;帕爾瓦娜女扮男裝承擔起養家的責任,對應童話中蘇萊曼挺身而出去挑戰象王找回種子;帕爾瓦娜在營救父親出獄過程中的種種驚險,對應童話中蘇萊曼歷盡艱險籌集三件法寶挑戰象王。

影片結尾處,帕爾瓦娜在監獄外等待父親時的焦灼與不安,對應童話中蘇萊曼對戰象王時的驚心動魄。而副線中每一次手繪剪紙的出現,無一例外都瀰漫著絕望的情緒,童話裡蘇萊曼的恐懼也象徵了帕爾瓦娜內心的恐懼。

《養家之人》,縱然命運多舛,也要抹乾眼淚,在黑暗中繼續前行

在我看來,帕爾瓦娜堅強又無所畏懼的性格是支撐和推進整個影片故事發展的重要因素,鬥象神的男孩和帕瓦娜的好朋友則是推動故事發展變化的另一主要支撐。

最終童話中的蘇萊曼成功戰勝象王,尋回種子,而帕爾瓦娜也克服內心恐懼,憑藉勇氣與智慧,成功營救出父親,實現了家人的團聚。

總之,影片中童話與現實並行不悖,前期兩條支線如波瀾壯闊的交響曲各自蜿蜒進行,結尾時達到高潮,合力揭示了影片的主題:縱使命運多舛,也要抹乾眼淚,在黑暗中繼續前行。直面困難,舉重若輕,人性中的真善美終將獲勝。也正是主副線中的種種呼應,最終為影片譜寫出和絃般最動人心魄的優美旋律,大大提高了影片的藝術性和觀賞性。

總結一下:

帕爾瓦娜用愛與堅強點亮了晦暗的現實,這個故事在激勵我們的同時,引導著我們去探尋生活中的勇氣與智慧。就像影片結尾所說的,“話要說的更有道理,而不是提高音量。畢竟是雨水滋潤花朵生長,而不是雷鳴。”

《養家之人》之所以能打造成有深度的動畫影片,並最終榮獲動畫領域最高榮譽,除了將人文關懷融入動畫影片,充分結合民族元素,並保持鮮明藝術特色之外,主要就在於今天文章中所探討的三個方面,即影片所反映的創作理念、虛實相生的敘事手法以及具有普世價值的精神內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