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第二故鄉,這些“洋蘇州”為“抗疫”奔走“我不會離開,我只會更愛這裡”

  蘇州工業園區日前發佈了4種語言版本的致外籍友人公開信,提醒“洋蘇州”們在這個特殊時期加強防護、減少外出,並公佈了緊急求助的聯繫方式。  

蘇州工業園區是江蘇外籍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之一。截至2019年底,園區已有辦理工作許可的外國人4322人,其中A類外國高端人才1675人,佔比達38.76%。面對疫情,這些老外在做什麼?  

宅,響應號召不出門  

已經兩週沒做什麼事情了,來自韓國的跆拳道教師權珉暑有些閒不住。這個寒假原本他該很忙的,但疫情幾乎讓一切暫停。  

2月1日下午,權珉暑戴上口罩出門採購。“買了近500元食物,接下來三四天可以不用出去了,到正式上班前,最多再出門兩趟。”他說,疫情暴發後,韓國駐上海總領事館向在上海、蘇州生活的韓國公民發放了4000只口罩。他的朋友領到了,分給權珉暑7只,他只拿了5只,也沒有再買,要省著用。  

“我不知道疫情會持續多久,但我知道中國正在盡其所能。我們應該配合,做好自己的事。”來自美國的蘇貝妮最近也宅在家裡,需要補充食物時才出門,“我們已經很久沒看到中國鄰居了,偶爾在超市看到他們,大家就像久別重逢那樣開心。”蘇貝妮所在的社區附近,超市和便利店已正常營業,吃的用的都好買,只有口罩等防護用品難買,“我們只有少量口罩,也很擔心用完了怎麼辦,但也知道有些人比我們更需要這些。”  

蘇貝妮跟記者說:“面對疫情,蘇州採取了迅速而謹慎的行動,我們現在不缺信息或幫助,也從未感到孤獨。”前幾天,在美國的家人很擔心,希望他們先回美國,但她和丈夫暫時沒有回去的計劃。“家人最終理解了我們的選擇,他們明白,蘇州也是我們的家,很多中國朋友對我們來說就像家人一樣。”  

“園區對外國人蠻好的。”權珉暑說得很直白,“就拿那封公開信來說,儘管那些信息我早已知道了,但這樣的舉措讓人感到溫暖,那些不懂中文的外國人很需要這樣的提醒。”  

在權珉暑看來,既然決定在這個國家生活,就應該忘掉“老外”的身份,努力活成一個本地人。比如,這種情況下響應號召不出門,獲取信息時主動關注“蘇州發佈”“蘇州工業園區發佈”等官方信息發佈平臺,等等。  

暖,也為疫區出份力  

“千萬別再出意外了!”馬國倫的心一直懸著。因為趕上週末,他千辛萬苦蒐羅到的口罩要到2月3日才能從克羅地亞發貨。  

這位有個中國名字的克羅地亞拳擊教練,是蘇州工業園區的公益達人。疫情發生後,他聽說武漢很多醫院口罩緊張,決定自己出錢,請朋友從克羅地亞購買5萬隻口罩捐贈給武漢。  

但沒想到口罩實在太緊俏了,連克羅地亞都很難買到。馬國倫又聯繫了周邊3個國家的人,到處找貨源,最終只湊了2萬隻。但當地有規定,個人無法直接購買這麼大批量的口罩,他只得再次請朋友幫忙,以朋友公司的名義找外貿企業籤合同,費盡周折。這一過程中還有企業臨時加價,每隻口罩從1元漲到1.5元,他也一口答應了,花的錢相當於他兩個月的工資。  

除了捐贈口罩,馬國倫總想再做點什麼。他覺得武漢需要人手,想去武漢支援。“我們勸他,武漢需要的是醫生護士,非專業人士去了反而增加當地負擔,他才打消了這個念頭。”他的中國朋友們都很感慨,馬國倫對中國是真愛。記者採訪他時,馬國倫已經找到了幫助中國朋友的切入點——發揮自己的特長,寫一個居家訓練計劃,幫助大家提高免疫力、抵抗病毒。  

最近也有好幾家境外媒體聯繫馬國倫採訪,想了解中國的情況。個別境外媒體報道失實,讓他非常憤怒。“我直接罵他們!我告訴他們,中國人非常團結,政府也非常努力。我不會離開,我只會更愛中國、更愛蘇州。”馬國倫說。  

“籌集61萬隻口罩,卻沒有一隻留給自己。”防控疫情中,“蘇州工業園區湯媽媽公益慈善中心”負責人湯崇雁再次刷屏蘇州人的朋友圈。她的英國丈夫約翰,既是支持者,也是這個團隊的一員。  

“安妮總是很忙,我原以為這個假期她能休息一下,我們在一起呆段時間。”提到妻子,約翰有些無奈地抱怨,但行動沒有一絲一毫遲疑。為了儘快把醫療用品送到武漢,約翰先後從子女的教育經費中支出兩筆錢,墊付購買口罩費用。“在英國家庭,教育經費通常是不輕易動用的。但看到各地的好人都這麼努力,我意識到這一次‘湯媽媽’任務的重要性,我也要盡我所能。”約翰說。  

憂,期待工作早恢復  

“有一個朋友很敏感,每天從韓國發疫情信息給我。我告訴他,蘇州的形勢目前怎麼樣,政府的信息發佈也很及時透明。”權珉暑眼下擔心的,是自己的工作。他兩個跆拳道班有145名學生,其中一半是韓國學生。蘇州政府通知延遲開學,他不清楚線下培訓到時是不是同步恢復授課;即使能,許多韓國學生在春節假期回國了,還不知道何時回蘇州。  

權珉暑的跆拳道課程,每年分春季學期、暑假、秋季學期、寒假4個階段,報名分散在寒暑假前後。他說,延期上課再晚的話,到2月底3月初,就會影響到春季學期的報名了。  

“利用春節假期,我們全家回德國探親。德國人也非常關注疫情,但並不緊張,沒什麼人戴口罩,朋友們也沒有因為我從中國來就排斥我。”儒拉瑪特自動化技術(蘇州)有限公司董事兼執行總經理白世泰說,收到延遲開工開學的通知後,他們一家也推遲了回中國的時間。   

目前,儒拉瑪特蘇州公司計劃於2月10日復工。“但現在國內外各方面不確定因素還很多,對公司現有項目交付、產品週期以及產品的調試和售後都可能有一些影響。”白世泰說。  

在蘇州工業園區生活了15年,白世泰已經是一位漢語地道的“老蘇州”。他對蘇州和蘇州工業園區高效的管理和服務體系充滿信心,他相信,這一特殊的困難時期後,蘇州一定能迅速“恢復狀態”。

守護第二故鄉,這些“洋蘇州”為“抗疫”奔走“我不會離開,我只會更愛這裡”

本報記者 孟旭 《新華日報》2020年2月4日第5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