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不能丟失自我,患癌後的幡然醒悟,更愛自己一些人間更值得

醫療紀錄片《人間世》裡,張麗君讓我們看到了患癌母親的偉大,結婚不到一年,肚子裡懷有5個月不到的孩子,就在最幸福的時刻,被查出幾乎沒有治癒希望的癌症晚期。雖然害怕、矛盾,最終她還是選擇生下這個早產兒,並因此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期。她仍然樂觀的為孩子提前錄製了十八年的生日視頻,並決定在人生最後的時光,留下更多的快樂和回憶。

當我們看到這樣的一個真實故事,總是一邊感動一邊悲傷,總希望這個世界能更美好一些,這樣的故事能少一些,但有時事實就是這麼殘忍,這樣“生死之交”的母子不僅有,而且就在我們身邊,今天我們採訪的對象就是這樣的一位患癌母親:芳芳。

女人,不能丟失自我,患癌後的幡然醒悟,更愛自己一些人間更值得

01

每個故事的開頭都是光明又美好的

十年前,芳芳是一個當代獨立女性,在上海擁有一份穩定的工作,認真負責換來事業的穩步上升和可觀的收入。同時,她在所有親朋好友中都有著好口碑,每每說到她,都說是一個好心腸,愛幫助人的姑娘。

這樣的性格來源自她原生家庭的傳統教育方式,從小是爺爺奶奶把芳芳帶大,老人的思想總是更質樸、更侷限一些,對學習沒有什麼要求的他們只是希望芳芳長大以後能成為一個善良本分的女孩子,永遠記得“吃虧是福”。因此,芳芳一直是特別愛奉獻的服務型人格,甚至有些遺忘了自我。

女人,不能丟失自我,患癌後的幡然醒悟,更愛自己一些人間更值得

在認識了自己的老公後,她渴望擁有一個完整的小家庭,於是轉變了獨立的生活方式,認為女性結婚後應該相夫教子、和老公的家人組成新的家庭。

進入婚姻後的芳芳,更是把自己的服務型人格發揮的淋漓盡致。

剛結婚三個月時,老公哭訴著說要帶她遠走高飛去另一座城市獨居,遠離他的父母,不想再受母親的“控制”,芳芳甚至固執的“以離婚相逼”。

因為芳芳認為:“你的父母為你付出了良多,你卻說分開就分開,那以後你肯定也會離開我的。所以如果你想當個孝順的人,就不要提什麼離開父母了,不然的話,我們還是離婚吧。”

女人,不能丟失自我,患癌後的幡然醒悟,更愛自己一些人間更值得

最終兩代人還是磕磕絆絆的住在了一起。

即便因為在這件事上芳芳對兩代人關係的捍衛影響了她跟老公的感情,但當時的芳芳還是覺得自己沒有做錯。因為,做“子女”的,就是要“孝順”父母。

02

母本柔弱,為母則剛

雖然生活中總有這樣那樣的不開心,但那次懷孕之後,芳芳又充滿了憧憬和期望。因為她終於要成為媽媽了。

這讓已經三次無兆流產的芳芳每天都繃緊著弦,生怕自己又重蹈覆轍,再一次失去這個小生命。直到孩子終於呱呱墜地,她的那根心絃才鬆弛下來。

也許大部分人都殊途同歸,但很可惜,芳芳卻並不在此列中。孩子出生兩三個月的時候,芳芳發現乳房裡面有個硬塊,本以為是哺乳的問題,卻沒想到這個硬塊成為生命倒計時的信號。

女人,不能丟失自我,患癌後的幡然醒悟,更愛自己一些人間更值得

在還未確診之前,芳芳幾度想去醫院檢查一下,但那時她跟丈夫之間有些小矛盾。

芳芳覺得,自己是為了照顧他的家庭,不得已才辭職在家帶孩子;而丈夫則總是將事業上不順心的負面情緒帶回來發洩在芳芳身上,他沒有在意芳芳的病情,反而覺得芳芳是“沒事找事,在家閒的”。

芳芳覺得跟丈夫置氣也沒有用,反而影響自己帶孩子的心情,甚至影響哺乳期的奶水。總是以他人為重心的芳芳便想著:算了,可能只是小毛病,而且自己一直很健康,怎麼會突然生病呢?

這一拖就是好幾個月,芳芳後知後覺的發現乳房的硬塊不僅沒有消失,自己的體重也在飛速下降,短短几個月,已經瘦了一二十斤。那時的她,才想著去醫院查一下。結果這個原以為沒什麼事的硬塊,竟然是乳腺癌。

女人,不能丟失自我,患癌後的幡然醒悟,更愛自己一些人間更值得

孩子要照顧,老公也需要照顧,但生病的軀體不再允許她同時照顧那麼多人。

此刻的芳芳更多的還是在考慮家人的飲食起居,而自己,卻在醫生問她選擇哪種手術切法時,選擇了雖然醜但不影響孩子哺乳的方式,因為她認為自己已經結婚了,好不好看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要讓孩子過的更好,即便那時,她的孩子已經可以斷奶了。

芳芳說:“做媽媽的人應該都能夠理解那種為了孩子可以付出一切的決心吧。我每每想到我的孩子,都會覺得,只要活著就好,就很愉快,因為我已經是一個媽媽了。即便有不好的,不愉快的,那也都只是短暫的。”

03

愛他人愛的太多,最終遺失了自我

李開復曾寫過一本書《向死而生》:真正生病了以後才知道,其實健康沒了什麼都沒了。

可能人類都有一個共性,總是有著盲目的樂觀,只有面對突如其來的意外,我們才明白:人世間,除了生死,都是小事。

女人,不能丟失自我,患癌後的幡然醒悟,更愛自己一些人間更值得

芳芳也曾想過,她之所以會得癌,是不是因為平時壓力太大,有太多的情緒沒有得到抒發,壓抑在心中,最終“憋出了病”。

之前的那些怨言:老公壓力大,對她只是在家帶孩子的不理解;為什麼她對家裡人那麼好,卻沒有得到相應的回報;為什麼從來都是她照顧別人,卻沒有人想到要來照顧她……

以前凡事要先考慮他人的感受,自己的感受放到最後,知道自己有委屈卻不知道如何發洩,內心壓抑,還要裝作很快樂的樣子……

是不是,都做錯了呢?

但事實已經如此,她無力再回到過去改變什麼,而且性格這種東西,怎麼可能說改就改得掉呢?

生病後的芳芳,依舊努力的想要把生活過好。因為她記得,她是一位母親,一位妻子,是一位兒媳婦……

女人,不能丟失自我,患癌後的幡然醒悟,更愛自己一些人間更值得

但她卻不記得,她還是她自己。她在努力照顧好自己的前提下,依舊帶孩子、照顧丈夫,直到她的身體條件實在不允許她這樣做。

沒有人理解她,支持她,第二次復發時丈夫生意上已欠下許多外債,甚至連每個月的治療費都已捉襟見肘。後來多虧了社會上的援助,靠大家捐款才救了芳芳一命。

再後來因為癌症,胸椎骨折加上長期放化療,身體特別虛弱,芳芳已經不能隨意幹活了,昂貴的醫療費逐漸承擔不起,不得已,她把藥停了。

“沒辦法,生病之後才知道,要用錢的地方實在太多了。孩子也在一點一點的長大,我可以不花錢,但不能虧待了孩子。”

女人,不能丟失自我,患癌後的幡然醒悟,更愛自己一些人間更值得

芳芳不再是以前的那個能獨當一面、能照顧她人的獨立女性。現在的她,只是一具躺在床上的軀殼,失去了靈魂,也失去了活力。

但還是要活下去呀,孩子也要上幼兒園了,自己和孩子卻不能餓死在這個城市裡。她選擇自己在手機上做微商,賣水果賺到的一點點錢,都要花在刀刃上,送孩子去上幼兒園,給自己買藥。

芳芳最欣慰的是孩子很懂事,甚至知道幫芳芳端茶倒水,然後自己哄自己睡覺。

孩子是芳芳的軟肋,也是她的鎧甲,為了孩子,她想努力活下去,她必須努力活下去。

04

獨立的自我,才是愛他人的前提

活了30年,從未覺得自己有問題的芳芳,這幾年卻開始思考:自己是不是真的錯了?是不是因為自己喪失了獨立的自我,所以才導致瞭如今的一切。

也許性格不能100%決定命運,但現如今的芳芳才發現,只有擁有獨立的自我,才是愛他人的前提。否則那就不是愛,是一種令人窒息的關係。

女人,不能丟失自我,患癌後的幡然醒悟,更愛自己一些人間更值得

當你太過於在乎他人時,不知不覺間,你就把自己丟了,失去了自身的光芒,只能依附於他人的映照之下。

不然為何當初在戀愛期間如此恩愛的兩人,會在失去了自我價值之後,感情急速冷卻?

乳腺癌的治療非常痛苦,脫髮、嘔吐、無法正常飲食,手腳麻木、指甲脫落、全身無力……這一切都把人折磨得面目全非,但丈夫卻可以做到對她的病情熟視無睹,甚至因為生意失敗,也沒有錢給芳芳看病。

可能不止芳芳,很多人也會有相似的感受和經歷:因為渴望被愛而去無限討好,失去了自我,不惜犧牲任何代價去追求所謂的愛,甚至包括自己的生命。

女人,不能丟失自我,患癌後的幡然醒悟,更愛自己一些人間更值得

很多女人在結婚以後就沒有了自我,把整顆心都奉獻給家庭。在婚姻裡的排行永遠都是:孩子、老公、父母、公婆,最後才是自己。久而久之,家裡人也會遺忘了你,畢竟連自己都不在乎自己的時候,還會有誰在乎你呢?

如今芳芳終於意識到,奉獻型人格不是什麼時候都合適的,因為她討好了別人,卻也失去了被愛和被尊重。

想要被愛就要先學會愛自己,先正確地理解愛。我們應該做的,是保持自我、升級自己,變成一個更美好的人。

現在的芳芳早已學會了不生氣,尤其是不要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學會了不再討好別人,學會平等的與人交流;學會了關愛自己、更在乎自己的感受;學會了活在當下……因為她永遠不知道,意外和明天,哪一個會先到來。

現在的她最擔心的還是自己的孩子,她害怕自己不能陪孩子長大,不能給孩子更多的母愛,不能在孩子最需要她的時候出現。

比起一句“媽媽愛你”,芳芳更想“能有機會陪你久一點”。所以無論多難的未來,多疼的治療,她都咬牙堅持熬過,因為她知道,現在她要為自己而活,為孩子而活,她不能輕言放棄。

芳芳說:“好幾次病痛難忍、看不到希望時,我都想放棄。可是想到我的孩子、我之前的生活,如果以前為了那些不重要的人,我都可以堅持30年,那麼現在我為了我自己、我的孩子,我又有什麼理由不拼一拼呢?

現在我覺得,更愛自己一些,人間也變得更值得一些。不管結果如何,我只要多活一天,我的孩子就距離長大又近了一點,即便最終結果是生死兩隔,但我也希望我的孩子能認識到,媽媽是永遠愛他的。”

採訪完芳芳,有些唏噓感慨,人生是輪迴,總是會從新生到死去,總是會從團圓到告別,尤其是母子,向來是“生死之交”。

也許芳芳無法擺脫命運的擺佈,但她還在努力地活著,也希望如果可以,請你助她一臂之力,為她的幡然醒悟,也是為她的向死而生。

女人,不能丟失自我,患癌後的幡然醒悟,更愛自己一些人間更值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