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龍“網事”,極地人來一波回憶殺

日前,“雪龍”號剛剛完成阿蒙森海綜合考察任務。雖然遠在南極,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仍深深牽動著36次南極考察隊隊員們的心。家鄉疫情怎麼樣?家人有沒有做好防疫?買菜是否方便?隊員們每天一有時間就會微信跟家人溝通,而“雪龍”號局域網上也每天更新相關新聞,讓隊員們及時瞭解國內情況。

船上便捷的網絡方便了隊員們與同事、家人的聯繫,也提高了南極科考的幸福指數,這讓很多“老南極”感慨萬千。

一般來說,一次隨船的南極考察需要半年左右時間,作為極地人和其家屬,最先需要忍受的就是長期的分離。在渺無人煙的大海上,在地球的最南端執行考察任務,很容易想家。

今年已經60歲的老隊員吳林說,在上世紀90年代,船上雖然有海事衛星電話,但一分鐘花費將近10美元,大家如果沒有特別重要的事情,根本捨不得打。因為“雪龍”號在進出南極的途中,需要靠外港補給,隊員們紛紛去買當地電話卡,與家人互訴衷腸。跨洋電話的話費雖然也非常昂貴,但仍令很多隊員“趨之若鶩”。在外港碼頭電話亭排隊打電話的場景,也成為那個年代考察隊員心中共同的回憶。

1999年,“雪龍”號佈設了局域網,隊員們可以通過局域網上傳和下載電影、電視劇、電子書等,為“雪龍”號單調的出海生活增添了很多色彩。與此同時,可以與外界聯繫的電子郵件系統也正式啟用,這意味著考察隊員終於可以告別南極“失聯”的日子了。

當時,考察隊員們上船後都會分到一個郵箱地址。隊員們登錄郵箱後,可以與國內發送郵件。但收發並不是實時的,而是由船上的網絡工程師每隔幾個小時統一接收和發送,費用也比較貴。但不管怎樣,隊員們擁有了可以和外界交流的渠道,還是非常高興。

2013年,“雪龍”號安裝了船載四代海事衛星,四代星的最大帶寬是492kb,船上用的共享帶寬為200kb,隊員們可以通過一個叫做“海信通”的聊天軟件發送文字以及被高度壓縮的圖片。出發前,隊員們要提前下載海信通,而且還要通知那些可能聯繫的親朋好友,讓他們也下載一個海信通,以便聯繫。

雪龍“網事”,極地人來一波回憶殺

海信通,很多極地人的共同記憶,相當於海上的微信,不過不能發送語音、視頻。

海信通在考察隊員的手機裡沒待多久,“雪龍”號的網絡就再次升級。

2016年,“雪龍”號安裝使用了五代星,開通了2兆帶寬的海事衛星網絡。2019年,36次隊出發時,“雪龍”號的五代星升級為6兆帶寬!這個網絡可以保證考察隊員在船上使用微信、QQ與外界聯繫,科考數據能夠及時回傳。在五代星信號好的時候,隊員們甚至可以與家人進行視頻通話。同時它也為船舶安全保障做了不少貢獻。

雪龍“網事”,極地人來一波回憶殺

2017年8月,“雪龍”號上的考察隊員在甲板搜索信號跟家人聯繫。

至此,南極考察隊員們在“雪龍”號上真正體驗到了有網的感覺。

除了海事衛星,現在船上還開通了中國移動(上海)的電話信號,大家可以用中國移動的手機給家裡打電話。即使身在國外,也按照上海市話計費,既方便又實惠。不過船上移動基站的信號範圍有限,僅能在離港的幾天內使用。

進入南極圈後,一路往南,緯度越來越高,網絡也越來越差。很快,6兆帶寬的五代星就停用了,大家只能使用512kb的四代星。即便如此,網絡信號仍然時好時壞,有時候甚至連續兩三天收不到信息,這可苦了每天需要下載最新氣象資料的預報員了。

現在“雪龍”號正處在南緯68度左右的海域,預報員張露告訴記者,每天他們下載的氣象圖只有2兆左右,但網速慢時要長達兩個小時才能完成下載。“這已經算不錯了,此前在更南緯度的羅斯海時,有兩天完全沒有網絡,我們只能用舊的氣象圖作預報分析。”張露說。

同樣心急的還有記者本人,雖然在南極拍攝了很多精彩的照片和視頻,但受限於網絡不能及時發送回國內,這真是一件非常遺憾的事情。

就連考察隊常務副領隊徐韌聊天時也表示,網絡通訊是考察隊在南極的重要保障之一,無論是氣象預報、冰情分析,還是船舶航行、科考數據回傳,都需要有好的通訊條件支持,希望未來的“雪龍”號有更好的信號。


(記者:趙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