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岁坚持坐诊!香港长大的她,在粤从医六十余载,育出医者的“四代同堂”

88岁坚持坐诊!香港长大的她,在粤从医六十余载,育出医者的“四代同堂”

《南方》杂志全媒体记者 | 刘树强

摄像摄影 | 钟卓坚 卢志科

实习生 | 张雨

通讯员 | 周晋安 甄晓洲


▲欢迎点击视频观看本期视界《余步云:用爱守护医者初心》



88岁的余步云教授依然精神矍铄,神情间给人以慈祥的感觉,被问及“养生秘笈”,她半开玩笑地说:“可能坚持工作就是让我保持健康的秘密。”

余步云教授是我国著名的风湿病及心血管病专家、广东省风湿病学的创始人和奠基人之一,从医从教六十余年,硕果累累,誉满杏林,桃李满园,有着中山三院“镇院之宝”的美誉。88岁高龄的她至今仍坚持每周两天出诊,为前来求医问诊的病人解决病痛。

偶然的选择,一生的坚守

余步云进入医学界,是一个偶然。高中毕业后,她决定报考岭南大学建筑系,而岭南大学当时还没有设立建筑系,经过考虑,余步云选择了医学院,“正是这个看起来不经意的选择,让我有机会享受一个快乐的人生,我从未后悔选择医学专业,从医时间愈长,就更加热爱这门专业。”

1951年余步云进入大学,1956年大学毕业后,她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被分配到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工作。

开始工作之前,每个人可以选择工作的科室。儿科和外科是受毕业生们追捧的香饽饽。当时的内科还是一个非常笼统的医学门类,分科还没有现在完备,选择了内科,意味着选一条更艰难的道路。

“当时医院鼓励我们报内科,我就和丈夫响应组织的号召选择内科,而内科也成为了我一生的职业方向。”

88岁坚持坐诊!香港长大的她,在粤从医六十余载,育出医者的“四代同堂”

11月1日上午,余步云教授正在为病人诊断病情

余步云踏上工作岗位,成为一名住院医师。做住院医师需要24小时值班,当时的医院没有急诊留观病床,病人直接收治到病房。每天晚上值班医生都要收治病人,撰写病例,用显微镜为病人做血常规、大小便常规的检查。

遇上病人较多的时候,余步云连续三十几个小时都没办法休息。因为担心睡过头,她就坐在椅子上眯一下,高强度的实战训练下,余步云进步飞快,并成为了中山大学第一批硕士研究生人选之一。

1966年研究生毕业之后,为响应“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号召,余步云与丈夫一起去了英德县(现英德市)服务,扎根基层11年,和当地群众结下了深厚的感情,用仁心医术救死扶伤,让她有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1977年,余步云调回广州,前往当时的中山三院开展医疗工作。“当时中山三院附近还都是农田,偶尔还会有牛进来吃草。”余步云回忆其当时在中山三院的情况,笑着说:“当时我们这里,是广州的‘西伯利亚’。”

88岁坚持坐诊!香港长大的她,在粤从医六十余载,育出医者的“四代同堂”

三院其时,步履维艰。然而,余步云并没有任何怨言,她义无反顾地承担起科室建设、发展的重任。经过三十余年的奋斗,风湿内科、心血管内科如今已是内科的重要支柱。

余步云在香港长大,曾目睹过战争的残酷,她深切感受到“有国才有家,有家才有自己”。

“我在内地工作,父母有过担心,但我会告诉他们,我在这里实现了自己的价值。入党之后我更加感觉到民族和国家的重要性,作为一名医生,为国家建设、民族复兴出力,我觉得很开心。”

耄耋之年,余步云仍然坚守在工作一线,“我没有想过什么时候离开我的岗位,医院需要我工作,我就会来开诊。虽然我精力有限,但是能多看一个病人,我就想多治好一个病人。”

以共情同理之心,注入信心与希望

余步云对待病人,尽心竭力,她看病的时候细致入微,也会花时间仔细研读病人的病历,让病人感觉到很踏实。下班之后,她会翻读专业书籍,探索治疗方法,希望为病人制定更好的治疗方案。“医生的心理负担确实是挺大的。一天下来,我们会接触很多病人。对于有些治疗难度比较大的病人,我会一直把他的情况记着,晚上睡不着我就起床查医书、翻资料,看看怎样去解决他的问题。”

内科医生这一职业充满了挑战性,将病人治愈是一个考验,稳定病人的情绪也是一门必修课。

余步云常说:“我们要高高兴兴地看病。”

为病人诊断时,她会握着病人的双手,将信心和温暖源源不断地传送到病人的心中。“这么多种药配合,是因为你身上有多种病,治一种病要好几种药,好好吃药,然后你病慢慢变好,你不就是开开心心了吗?你康复了,我也是高高兴兴的,所以看病是一件高兴的事情。”

余步云每周正常出诊外,还专门为远道而来的病人留出几个机动号。

88岁坚持坐诊!香港长大的她,在粤从医六十余载,育出医者的“四代同堂”

说起机动号源的预留,余步云坦言是为了病人的需要。“有些病人从辽宁、新疆等地过来找我看病,我不能让他们扑一场空。还有的病人情况特殊,来一趟看病同样也是不容易的,我也要考虑他们的实际情况。”

余步云经常将联系方式留给诊治的病人,病人可以随时联系她。“为别人看病不仅仅是一个付出的过程,还是收获的过程。当看到病人们开心,我也收获到快乐。”日常生活里,余步云不时会收到病人发来的最新的康复情况和节日的问候,她都会一一回复。

余步云曾经治疗过一个来自辽宁的患风湿的小女孩。近日,小女孩给余步云发来她爬树的照片,并附文字写道:“余奶奶,我的病好了,你看我现在能爬树,你可以爬树吗?”让余步云开怀一笑。

另一个被余步云治疗好的小女孩,之前因为疾病而自卑,病好之后,她变得自信,学习有了动力,成绩也慢慢变好。

“余教授,我很感谢您,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是您打着灯笼照亮我的前程。”这是小女孩在期末考试拿到班级前五名的时候给余步云发来的短信。“我当时很开心,也很感动,能帮助到人,治好病,真的是一件很令人开心的事情。”

从余教授到余奶奶



从医六十余载,余步云心系患者健康,也关心科室发展,她诲人不倦,关心下一代医师的成长。

八十年代初期,余步云教授远见卓识,提出要在三院创建风湿免疫科。人手不足、设备简陋,场地也很有限,当时中山三院心血管专科方向只有五个医生,她重视对优秀学生的培养,将年轻医生派出去进修学习。同时从院外调入优秀医师,并开始购置救护仪等设备,着手危重病房等学科建设。

在教学过程中,余步云总以严谨的态度、清晰的思路,毫无保留地传授其长期积累的疾病诊治精要,对于经验尚浅的住院医师、研究生乃至刚接触临床的实习、见习医师,这位“师祖”级的人物仍会手把手地示范体格检查,从一个心脏杂音到一处关节改变,耐心引导学生成长。

余步云给予后辈的温暖和无距离感,“余奶奶”便从此叫开了。

88岁坚持坐诊!香港长大的她,在粤从医六十余载,育出医者的“四代同堂”

在余步云的带领之下,风湿内科、心血管内科涌现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科室迅速发展,如今都已发展成为四代同堂大科室,而自余步云带领之下形成的科室精神——对职业的尊重、对生命的敬畏和对病人的慈悲之心,也在每一代医者中传递。

从“余教授”到“余奶奶”,余步云的初心始终不移。

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余步云教授的率身垂范、大爱行医、精诚为学,为后辈点燃了一盏明灯。而老一代中山医人的精神也必将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88岁坚持坐诊!香港长大的她,在粤从医六十余载,育出医者的“四代同堂”

余步云教授与老伴徐广坤回忆两人 68 年的从医历程

“心怀‘悬壶济世’鸿鹄志,践行‘奉献终生’志不移。一甲子的艰难险阻,仍未让她有半点退缩。对患者,似医更肖母;论治学,授人以渔桃李香。虽已耄耋之年,余步云教授仍是杏林馨香的兰,人间不老的松。救死扶伤孜孜不倦,一壶清气满乾坤。”

这是余步云被中山大学授予首届“感动杏林”十大人物时的颁奖词,也是她一生真实的写照。

88岁坚持坐诊!香港长大的她,在粤从医六十余载,育出医者的“四代同堂”

统筹丨戎明迈 刘树强

视界主创团队丨刘树强 钟卓坚 陈海燕 卢志科

编导丨钟卓坚 陈海燕

摄像 | 钟卓坚 卢志科

后期 | 钟卓坚

栏目包装丨陈春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