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電影為什麼那麼牛

2017 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花落伊朗導演阿斯哈 · 法哈蒂的《推銷員》

這並不是他的“第一次”—— 2012 年,阿斯哈 · 法哈蒂便憑藉《一次別離》斬獲奧斯卡小金人,至於其他的電影獎項,自然也是拿到手軟。

伊朗電影為什麼那麼牛

這讓一直有著奧斯卡外語片情結的國內觀眾紛紛側目,再聯想到此前口碑甚佳、感動無數人的《小鞋子》和《天堂的顏色》

即使沒看過也或多或少聽說過的名聲在外的《櫻桃的滋味》……很多人在哀國內電影不爭的同時,也會像樣地來一句“厲害了我的伊朗電影”。


伊朗電影真的很牛嗎?先上結論:是牛,但牛的背後有著很大的危機與缺陷。

伊朗電影為什麼那麼牛

伊朗雖然在地理位置上離中國不遠,但由於政治等原因,大多數國人對其卻知之甚少,這就更給伊朗電影加了一層神秘而迷人的光環

因此目前國內影迷對於伊朗電影是存在相當多的誤解的。

在一些人看來,伊朗作為政教合一的國家,似乎和她的海灣石油鄰居們一樣是“文化沙漠”,遑論電影發展。

另一些人認為,即使電影勉強在伊朗紮根,伊朗國內嚴苛的審查也勢必會犧牲電影的觀賞度與藝術內核。

伊朗電影為什麼那麼牛

腦補了種種困難後,他們對於伊朗電影能夠在國際社會上堅持製造聲浪表示出由衷的欣賞與讚美,從而生髮出了“伊朗電影很牛逼”的觀點。

事情與他們所瞭解與想象的有所不同。

起碼在電影這件事情上,伊朗並沒有落伍——早在 1906 年,尚處在卡扎爾王朝末期的伊朗迎接了西方的電影技術,同時建造了對國民開放的電影放映廳,1909 年,伊朗第一部無聲默片就出現在了電影放映廳中

伊朗電影為什麼那麼牛

卡扎爾王朝覆滅後,電影在更加西方化、世俗化的巴列維王朝中蓬勃地發展著。

熟悉伊朗電影的讀者對導演伊斯梅爾 · 庫尚一定不陌生,他就是巴列維王朝時期最著名的電影人之一,被譽為“波斯電影之父”。

除此之外,70 年代,伊朗一些導演的作品甚至登上了歐美的電影節並廣受好評,伊朗政府也在德黑蘭和設拉子等大城市開辦了自己的電影節。

伊朗電影為什麼那麼牛

上世紀 70 年代末,巴列維王朝大廈將傾,整個社會處於風雨飄搖之中,同其他產業一樣,伊朗電影業的發展幾近停滯。

伊朗伊斯蘭革命之後又遇上兩伊戰爭,發展更是無從談起。統計顯示從 1979 年至 1983 年間,伊朗平均每年只能生產十幾部影片,在當時這一數字還不到那些電影大國的零頭。

80 年代中期,隨著社會逐漸穩定,伊朗電影業逐漸開始走出低谷,恢復元氣。

伊朗電影為什麼那麼牛

這一方面離不了政府的支持:成立法拉比電影基金會,為電影人拍片提供經濟支持

另一方面也算是吃了巴列維時期的“人才紅利”——生長於此前健康良好的電影從業環境中的第二代導演群體進入創作黃金期,優秀電影層出不窮。

神秘的伊朗讓我越來越嚮往

伊朗電影為什麼那麼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