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除學術腐敗的鬥士-硬核專家饒毅!

11月29日,一封北大教授饒毅實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舉報武漢大學基礎醫學院李紅良教授、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化細胞所裴鋼院士以及上海藥物所耿美玉研究員學術造假的舉報信在網絡流傳。

清除學術腐敗的鬥士-硬核專家饒毅!


舉報信中稱,武漢大學醫學院李紅良17年持續學術造假。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化細胞所研究員裴鋼1999年發表的論文中,3張圖不真實,存造假嫌疑,“中科院因這篇造假文章選出院士”。

同時稱,上海藥物所耿美玉研究員作為通訊作者的唯一涉及阿爾茨海默症新藥GV-971的研究論文(Wang et al Cell Research 29:787-803)造假,稱“這篇文章不造假是不可能的,請貴委做些好事,為中國科學界洗刷恥辱。

清除學術腐敗的鬥士-硬核專家饒毅!


11月29日下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辦公室宣傳處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目前,該委已經掌握相關網絡輿情,正在調查核實,“網傳內容是否系饒毅本人所發,被舉報三人是否涉嫌學術造假,這些都會進行調查核實。”

據《中國新聞週刊》消息,對於網傳舉報信,饒毅回覆稱:“沒有發出,有過草稿。”

2018年1月29日,武漢大學官方微博發佈了《關於李紅良團隊被舉報學術不端的調查意見》,認為李紅良團隊被舉報的相關內容不存在學術造假,但在論文撰寫過程中存在個別疏漏。

清除學術腐敗的鬥士-硬核專家饒毅!


11月29日晚,回憶起當時的調查情況,兩院院士,時任武漢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李德仁接受採訪時稱,當時講過五句話:第一,武漢大學鼓勵教師從事原創性的,對人的健康有益的難題的研究。第二、研究中間要老老實實,精益求精,嚴謹,一絲不苟。第三、當時投訴李紅良的材料經過同行知名院士、專家做了兩次核查,所有的原始文件沒有發現造假性。他的文章發表確實有些疏漏。比如這個圖連兩邊(文章)都用過,互相沒有引證。第四,不要去用SCI篇數來論英雄、評職稱、當學者、戴帽子。“所謂SCI論文你比我多,你就當‘傑青’,我比他少就當不了。簡單的量化,評估是錯的,會助長年輕的學者急於求成。”第五,如果投訴的人說得不對要做檢討。“你投訴人家了,一分錢不花,網上折騰人家查了好幾年。如果投訴一個人投訴的不對,你要做自我批評。”

清除學術腐敗的鬥士-硬核專家饒毅!


當問及李紅良學術水平,李德仁表示,應該可以。“要不Nature Medicine他兩年怎麼發四篇文章呢,(他)發過好文章。”

對於上述情況,記者多次撥打李紅良,饒毅電話及發送短信以盼求證,未獲得回覆。

清除學術腐敗的鬥士-硬核專家饒毅!


另據文匯報消息,11月29日晚,裴鋼課題組所在的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高度重視,已經在組織人員對該論文進行初查,並將積極配合第三方權威部門的核查。耿美玉所在的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同樣高度重視網上近期有兩次出現質疑耿美玉論文造假的信息。對此,藥物所已組織專家進行初步核查。根據初核的結果,唯一涉及阿爾茨海默症新藥GV-971的研究論文(Wang et al Cell Research 29:787-803)不存在學術造假問題。發表於Cell雜誌上的論文也不存在學術造假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