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父母的焦慮,毀了好孩子

身為父母,當然希望自己的孩子變得優秀、越來越好,迫切想要改正他身上這樣那樣的毛病,迫切希望孩子的成績能夠迅速提高,這樣的願望是好的,但是這樣的“迫切”恰恰觸了紅線,這樣的家長,很可能是“焦慮型父母”。

別讓父母的焦慮,毀了好孩子

什麼是“焦慮型父母”?

如果你給孩子報了一個補習班,上了兩次課,孩子成績不見提高,於是反思,是不是這家補習班不夠專業?

如果你買了幾本教育孩子的書,來不及靜下心讀裡面的一個個故事,直接翻到最後看理論總結,希望能夠馬上學到教育的真諦。

如果你看到孩子的低分試卷,滿腦子想的都是“這孩子現在學習不好,將來怎麼在社會上生存下去”之類不著邊際的問題。

如果你對孩子十分嚴格,他身上任何一點小毛病,都會被你放大成非常嚴重的缺點。

那麼很不幸,你中招了,你就是“焦慮型父母”。

焦慮型父母會把自己的期望強加到孩子身上,對孩子嚴加要求,希望任何方法用在孩子身上都能馬上見效。但這種焦慮,只會加重孩子的負擔,各種教育方法在孩子身上不斷嘗試,反而浪費了珍貴的學習時間。

別讓父母的焦慮,毀了好孩子

如何緩解“焦慮”?

首先,家長要讓自己慢下來,再好的補習班,也要長期才能見效,學習是一個厚積薄發的過程,更多的時間是在積累,不那麼容易表現在成績上。

家長要穩住自己的心,一個補習班,要上就堅持上下去,別因為自己的焦慮,讓孩子半途而廢。一本教育書,買了就耐心讀完,書中的字都不是白寫的,理論和案例一樣重要。

新學到的教育方法,不要那麼急切地用到孩子身上,幾天聽說回家先複習有效就讓孩子先複習,明天聽說先預習更有效,就讓孩子回家先預習,這樣只會浪費孩子寶貴的學習時間。找準一種方法,不要輕易改邊,讓孩子養成自己的學習習慣,比一千種一萬種敲門都有用。

別讓父母的焦慮,毀了好孩子

從本質上,家長要承認孩子的“不完美”,人各有不同,你不能強迫一個喜歡數學的孩子,寫出曠世優美的文章。

通常“雞窩裡飛出金鳳凰”都是諷刺人的話,家長真正要驕傲的,是雞窩裡孵出了一隻小雞。一塊頑石,再怎麼打磨也不能變成璞玉,但是可以做雄美的石雕。

家長要正視孩子的不足,給予孩子肯定,增強孩子的自信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