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扶中小企業,是疫情中亟需關注的“平行戰爭”

幫扶中小企業,是疫情中亟需關注的“平行戰爭”

文 | 周天財經

突如其來的病毒疫情,讓本該熱火朝天的餐飲業捱了一記重拳。

按照恆大研究院的報告,僅除夕到正月初六的春節黃金週,粗略估計餐飲零售或將承受 5000 億元人民幣規模的直接經濟損失,這裡面又以餐飲業佔據大頭。

目前疫情仍處在擴散傳播之中,即便是樂觀情況下來看,即二月份能夠得到有效控制,三月份逐漸掃清,餐飲業也必須面對整整一個季度的慘淡收益。梅花創投創始合夥人吳世春直言,「今年,餐飲行業不用想了,只是虧多虧少的問題」。實際上不止是餐飲,民眾不出門消費,幾乎所有的到店服務行業都面臨著這一始料未及的冰封困境。

面對困境,迎難而上似乎是唯一的選擇。不少餐企做起了平價菜站,將庫存的蔬菜食材直接面向百姓銷售,商業地產公司也紛紛宣佈對旗下商業項目減免租金,紓解困局。

幫扶中小企業,是疫情中亟需關注的“平行戰爭”

有些飯店選擇直接向市民出售平價菜來減少虧損

互聯網商業力量也迅速行動起來,2 月 2 日,美團宣佈啟動七項商戶幫扶措施,包括免除武漢地區所有餐飲外賣商戶一個月佣金,到店業務減免武漢地區所有餐飲及本地生活服務類商戶一個月佣金,以及面向全國商戶的 3.5 億元專向扶持資金等等。

17 年前的 SARS,曾讓服務業經受了巨大沖擊,如今中國經濟的第三產業佔比更高,此次疫情傳播也更加兇猛,不難預見,更加嚴峻的挑戰還在後面。

幫扶服務業的中小商戶,是疫情中亟需各界關注的一場「平行戰爭」。

01 面對疫情,餐飲行業究竟難在哪?

餐飲業是歷史悠久的傳統生意,其盈利模型也相當清晰,拆開營收和成本兩方面來看,營收可以分為堂食、近年來崛起的外賣兩大板塊,另外也有一些企業做了零售化的嘗試,比如霸蠻米粉、海底撈的自熱火鍋等等,但佔整體營收比例仍然很小。

成本方面,餐飲業素有「三座大山」的說法,指房租成本、人力成本以及食材成本,前兩者幾乎每年都在上漲。除此之外,還有一些經營所需的必要支出,比如水電氣熱、設備裝修的折舊等等。

可以說餐飲是典型的現金流生意,快進快出,賺不賺錢很快就反映到每天的經營上來。這次疫情之所以對餐飲業造成了重大沖擊,原因在於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是,民眾出於疾控安全考慮都呆在家裡,不出門消費,餐飲堂食營收基本凍結,而春節作為消費高峰,本來是餐飲業「大豐收」的好時節。

據獵雲網,眉州東坡總裁梁棣表示,「從 1 月 21 日到 1 月 30 日,退餐金額 1700 多萬…從營收巔峰,暴跌到了只有平時一成,甚至只有百分之五的生意」。從這幾天其他餐飲從業者的報道來看,堂食營業額下降 90% 以上是普遍狀況。

而且在當前的緊急態勢下,多個地市的防控指揮辦採取了完全暫停餐飲、酒旅經營的措施,當地商戶將在短期內面臨「顆粒無收」,亟需支持。

其次是成本角度,短期內,餐飲商家為了春節旺季所儲備的食材出現折損已經板上釘釘——為了降低直接損失,有不少餐飲企業都直接擺起了菜攤,大廚們變成菜販,也是為了及時止損的無奈之舉。

如果說食材折損的影響還算短期可控,那麼房租和人員成本的支出則相當剛性。前日接受投中網採訪的西貝賈國龍表示,西貝的人工綜合成本佔 30%,「算來算去最大的一個變量就是人頭費…短期沒問題,長期是扛不住的」,按照西貝目前的賬上現金極限推算,賈國龍認為最多能撐三個月。

綜合來看,餐飲商戶能否熬過這段艱難時期,成敗的關鍵就在於現金流管理。儘可能想辦法提高營收,節約開支,在各個環節上提升經營效率,才有機會蟄伏到情況轉好。

02 現階段,幫扶重點應放在資金層面

平心而論,像西貝、眉州東坡這樣有品牌和規模的頭部企業,相對來說有更多的資本運作空間,同時也有更大概率成為相關政策出臺時的「優先照顧對象」。但,對於那些構成生活服務基本盤的中小商戶們,在疫情下撐一個月,都將成為巨大的考驗。

以餐飲產業為例,中國餐飲的現狀本就是大產業,小企業,新陳代謝速度極快。根據中國飯店協會公佈的最新數據,2019 年全國餐飲收入 46721 億元,比上年增長了 9.4%,消費者在「吃」上越來越捨得花錢,但即便是行業龍頭的海底撈,根據財報推測其 2019 年的全年收入也「只有」200 億元左右,只佔餐飲大盤的 0.43%,當下的餐飲,仍然是一個市場集中度極低,本地化程度極高的「老實」生意。

幫扶中小企業,是疫情中亟需關注的“平行戰爭”

因為沒有完備的流水,也缺乏有效的可抵押資產,小老闆們本來就很難從銀行獲得貸款,隨著疫情帶來的經濟損失逐步體現,可以預見,如果沒有強有力的政策刺激,餐飲老闆們只會更難獲得流動性支持。

因此,對商戶在資金上的幫扶,是目前最要緊的事務。

從動作上看,美團發佈的商家幫扶政策,主要思路也正在於紓解商戶的資金困難,同時提升商戶的經營能力。具體而言,在美團發佈的七項舉措中,有四項都是直接作用在資金層面。

針對武漢地區的餐飲商戶減免外賣佣金 1 個月,對武漢地區餐飲商戶及本地生活服務類商戶免除一個月佣金,同時對到店相關年費產品免費延長兩個月有效期,這些動作都將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商戶的資金壓力,特別是疫情下,外賣已經幾乎是商戶能抓住的,製造營收的唯一稻草。

除了針對武漢地區的對點幫扶,更值得關注的還有美團啟動 3.5 億專項扶持資金幫助全國商戶恢復經營,以及美團將與 10 餘家銀行合作伙伴,為本地生活商戶提供不少於 100 億額度規模的優惠利率貸款,並對湖北地區商戶的資金需求優先受理,專項支持。

周天財經瞭解到,2 月 4 日,美團首批扶持商戶的貸款已經宣佈到位,由美團生意貸聯合光大銀行、江蘇銀行共同為雲海餚、周麻婆分別提供 1000 萬元貸款,款項將用於員工工資、店鋪租金等方面的支出。受益於互聯網平臺的大數據能力,從商戶提出需求到審核授信,只用了短短十幾個小時。

美團生意貸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還將針對本地生活商戶加大應急貸款支持。相信隨著相關措施相繼落地,更多商戶的燃眉之急能夠得到緩解。

03 長遠來看,供給側數字化還會繼續

不止是在資金,美團的幫扶措施還囊括了像提供針對「新冠肺炎」的免費保險產品,對湖北地區餐飲商戶提供 10000 套收銀產品,美團大學免費開放了 800 門線上培訓課程等舉措,從應急保障、數字化經營以及能力提升等多個維度上給到商戶支持。

應當看到,疫情來襲影響的是全社會,沒有企業和個人能夠獨善其身,但不同規模的企業承擔風險的能力是不同的,承受能力相對更強的大企業,對中小商戶進行幫扶,不僅是危急時刻的道義責任,更是在保護唇齒相依利益相關的整個產業鏈條。

美團是中國互聯網商業中,距離實體餐飲商戶最近的企業,在美團平臺上有 590 萬商戶,其中絕大多數都是中小商戶,對於疫情的抗風險能力十分有限。

通過數字化的手段,全面提升商戶的經營能力,降本增效,一直也是美團的戰略重點。王興在去年的烏鎮互聯網大會上曾談到,商戶的供給側數字化價值鏈條非常長,是巨大的機遇,同時也是巨大的挑戰,而相較於更容易做的消費者側數字化,數字經濟想要全面發展,最終需要依靠的還是供給側的數字化。

在此之前,美團已經推出了面向商家的「六大服務」,包括營銷、配送、IT、供應鏈、經營以及金融,這也是為什麼在此次疫情中,美團能夠在多個層面上,針對商戶痛點進行幫扶。

幫扶中小企業,是疫情中亟需關注的“平行戰爭”

以美團旗下快驢進貨為例,快驢將在全國 38 個城市提供超過 5 萬個商品儲備,商戶下單後食材能夠配送上門,緩解疫情期間商戶的食材供應問題。

幫扶中小企業,是疫情中亟需關注的“平行戰爭”

大災之後有大治,餐飲老闆內參創始人秦朝認為,經過這次疫情危機,很多餐飲經營者會真正重視餐飲零售化和線上流量。長遠來看,數字化經營的不斷滲透,也將使得零散的傳統服務業商戶,擁有更高的經營效率,和抵禦風險的能力。

04 幫扶中小商戶,是不能輸的「平行戰爭」

應對疫情,說到底是平衡的藝術,即在最大程度保護人民生命健康的同時,付出相對可控的社會經濟成本。

回到商戶的盈利模型上來看,目前最困難的生存問題,還是來自於疫情所造成的消費端的凍結。一些商戶不能營業,開業的商戶也沒有客戶上門,但像房租、人員上的剛性成本仍然要正常支付,如果這樣的局面得不到解決,商戶就無法恢復到正常的經營軌道上來。解決這一問題,需要社會各方一同參與解決,不是光靠外賣企業降佣金、業主降租金就能完全應對的。

正如陳春花所呼籲的那樣,「在疫情防控戰同時,還要打另一場防控戰,就是防控中小企業倒閉,這不僅僅會影響到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還會引發失業增加,帶來社會問題。」

構成服務行業的千千萬萬中小微企業創造了最多的就業崗位,據統計僅餐飲行業就解決了三千萬人的就業問題,企業對人員的固定確保了社會治安穩定,企業發放的薪酬提供了消費力,回到到經濟體中形成良性循環。這種生態如果遭到破壞,再想恢復無疑需要付出巨大的財力物力,而其所造成的「次生災害」也需要全社會來承擔。

守望相助,相信在目前的手段下,全民「戰疫」一定能夠取得勝利,而在之後恢復信心,恢復生產與消費,避免中小商戶的經營情況嚴重惡化,則是另外一場我們不能輸掉的「平行戰爭」。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