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擊疫情,浙江緣何如此硬核


抗擊疫情,浙江緣何如此硬核

撰文| 雲希

圖源| 網絡


幾聲咳嗽,推開了2020年大門。然後,世界兵荒馬亂。

1月24日,農曆大年三十,新加坡樟宜機場,搭載有335名乘客的TR188航班於15:50起飛,目的地是杭州蕭山國際機場。

21點35分,航班甫一落地,穿著全套防疫服的海關人員便登機為每個乘客發放口罩和健康登記表。一個小時的檢查後,2名發燒的武漢乘客被送至蕭山區第一人民醫院,其餘114名武漢乘客則被安全隔離在機場千餘米外的蕭山寶盛道谷酒店。

同一時間,大批警察和工作人員趕到機場國際到達2號門,逐一為魚貫而出的TR188航班乘客測量體溫。隨後,這219名乘客被疾控中心專車帶走,安頓在杭州市委黨校醫學觀察。

從預警、檢測、隔離到分批安頓旅客,皆由杭州海關、杭州、浙江省疾控中心和地方政府一手操辦,乾脆利落。

杭州疾控中心第一時間將信息公開通報,緩解民眾恐慌。

至此,浙江迎來真正的大考!

神奇杭州

事實上,早在前一天,浙江就已未雨綢繆。

1月23日,武漢封城。彼時,湖北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二級響應機制。

儘管浙江疫情尚未抬頭,但同日,浙江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機制,是全國最早啟動一級響應的省份。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浙江財政廳緊急籌集9. 73億專項資金,用於疫情防控、採購物資和醫療救治,讓患者和一線醫護人員沒有後顧之憂。

旋即,杭州通過“浙政釘”全面部署,嚴格落實“乙類傳染病,採取甲類管理的要求”,實行最嚴格的防控措施。

杭州市交通運輸局副局長吳志榮告知公眾:“杭州每個防控點,逢車必查,逢人必測,逢鄂必登記!”。

碼頭、客運站、地鐵、高鐵,全面消毒,工作人員手拿體溫計,定點測溫;農貿市場、飯店後廚深入檢查;休閒娛樂場所電影院、KTV、超市空無一人;西湖噴泉、靈隱寺等人流量大的場所在1月24日後逐漸封閉;全市高速公路78個收費站實施24小時防疫檢查。

疫情蔓延,民眾不可能不慌,然謠言止於智者,公開透明是最好的安撫。

杭州日報、杭州網、杭州發佈等權威媒體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消息,每一個新增感染者的年齡、行動路徑和形狀都清楚明瞭,被網友們奉為“教科書般的發佈”。

每一個抗疫領域的發言人,回答問題也極其詳盡,直切要害。

在1月30日的疫情發佈會上,為了讓媒體更直觀地理解,杭州市副市長陳衛強專門製作了一塊繪有杭州疫情數據的白板,拿著筆細細講解,苦口婆心地勸大家“再隔離7天”。

抗擊疫情,浙江緣何如此硬核

杭州市副市長陳衛強

2月1日的發佈會上,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專家梁廷波在發言稿上,標記了要向記者解釋的重點,不清楚的地方還加了註釋。

就在全國都陷入“口罩荒”的時候,杭州政府為市民免費發口罩,為避免擁擠或哄搶,開通線上預約,送貨上門。

病疫圍城,一切井然有序。神奇的杭州!

杭州只是一個縮影。

數字之省

當民眾們在忐忑不安中迎接鼠年時,如何在非常時期快速動員和組織全社會的力量參與抗擊疫情?

浙江一直是“數字政府”標杆,杭州更被稱為“數字之城”。危急時刻,累積多年的數字技術得以大顯身手。

坐擁阿里巴巴、海康威視和大華等技術公司,浙江構建了全覆蓋的信息管理體系,物流、快遞、信息平臺、大數據全鏈路打通。

於是,在這場涉及全省5737萬人,牽扯到幾乎所有部門的複雜抗疫戰爭中,浙江上下能夠有條不紊、快速響應。

杭州紅十字會能夠做到日結日清,物資審批提速至10分鐘,每天的捐贈款入和支出情況在《杭州日報》、紅十字官網及官微公示,筆筆款項精確到分。

抗擊疫情,浙江緣何如此硬核

抗擊疫情如救水火,必須與時間賽跑。浙江緊急上線了一系列信息化平臺。

1月27日,浙江省衛健委聯合阿里巴巴,通過阿里雲宜搭平臺,用一天時間便搭建出了“疫情信息採集系統”。全省群眾足不出戶便可瞭解疫情權威信息、申報疫情和提供線索等。

抗擊疫情,浙江緣何如此硬核

往年,疫情指導防控信息需省衛健委先下發至11地市衛健委,再到90多個區縣衛健局,進而下發至3萬多家醫院、社區服務中心等單位。層層彙總上報,耗時耗力。

“疫情信息採集系統”支持多級部門數據實時導入,同步給出統計分析報表,基層能快速上報疫情,衛健部門根據實時數據提前預估疫情形勢,提早調度醫療物資。

防疫,重在控人。浙江省還用大數據技術,鎖定有疫區接觸史以及相關接觸過的人群,摸排隔離。

故此,浙江省衛健委副主任孫黎明在新聞發佈會上充滿底氣:“我們實行最全面的排查,按照量化細化、表格化的要求,充分運用“大數據+網格化+跟蹤隨訪”的手段,確保“不漏一村一組、不漏一家一戶”。

“李奶奶”

浙江的底氣,還緣於一個人——73歲的李蘭娟院士。大家親切地喊她“李奶奶”。

當除夕夜載有武漢旅客的TR188航班正朝杭州飛來時,73歲的李蘭娟在蕭山機場登上了另一架飛機。

不久,李蘭娟“準備飛赴武漢”的照片在朋友圈被頻繁轉載。實際上,她此行是到北京,參加國家科技部一個關於新型冠狀病毒研究的會議。

作為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1月18日,本次抗擊疫情的關鍵節點,她就在北京同84歲的鐘南山院士一起聽取武漢方面疫情彙報,提出了四個早:“早發現、早診斷、早隔離、早治療”。

抗擊疫情,浙江緣何如此硬核

1月22日,李蘭娟向國家建議武漢必須嚴格地“封城”,次日,國家採納了這一措施。

除夕夜開完緊急會議後,李蘭娟當晚又乘機返回杭州,坐鎮浙江。

她素以果敢著稱。

2003年非典期間,她任浙江省衛生廳廳長,不懼非議,率先提出“立即將確診病人的親屬和所有接觸者全部實施隔離觀察”的超前決定,有效遏制了非典在浙江蔓延。

2013年禽流感爆發後,她帶領團隊在5天內確認了新型H7N9病原,向全球公佈基因序列,利用反向遺傳技術成功研製了我國首個禽流感疫苗種子株,避免了一場像SARS一樣的災難。

此次,面對逐漸上漲的確診數字,她擲地有聲,穩定軍心,“我們不怕發現的多,就怕漏掉有沒有。”

怕!也要上

李蘭娟在後方統籌帷幄,各路精兵強將齊聚前方英勇殺“毒”。

浙江餘杭,一封家書傳遍瓶窯洞和良渚,讓不少人紅了眼。

“我的爸爸媽媽分別是醫生和護士,我知道這次寒假他們又沒時間管我了……爸爸的手機變成了熱線電話,忙得忘了哪天是除夕……媽媽穿著藍色的防護服,帽子遮住了她已經花白了一半的頭髮,口罩遮住了她的臉,但掩蓋不了她因連上了幾個夜班而蠟黃的面孔……穿上防護服的爸爸媽媽,要是他們不開口說話,連我都不敢確認他們是誰,但我知道他們是為了誰。謝謝你們……”

寫信的是13女孩謬心悅,她的爸爸繆華是餘杭區三院良渚分院的臨床組副組長、內科主治醫師,媽媽張芬是浙江省立同德醫院的護士。為了抗疫,夫婦倆整個春節假期都堅守在一線,正讀初一的女兒只能獨自在家,一個人看書、寫作業,中午熱一下爸媽準備好的飯菜,無聊時對著鏡子自說自話。

看到女兒的信,謬華很愧疚,“原本想趁寒假好好陪陪她,可因為工作太忙,又不能兌現承諾了。”

無法兌現承諾的人還有很多。

浙江省人民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益澄自23日起便在科室輪換值班。4歲的兒子很早便送回了溫州老家,“想著過年回去陪他”,但一週後,他主動請纓,和浙江醫院、浙大二院,邵逸夫醫院的其他14名戰友一起,成為首批進駐浙大一院之江院區的增援隊,參與重症及危症病例的救治工作。

抗擊疫情,浙江緣何如此硬核

浙大一院是本次省級定點醫院,承擔著全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危重患者的救治工作,其傳染病科連續六年名列全國第一,擁有全國感染性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感染性疾病協同創新中心,更有經過嚴格消毒和高標準設施配備的病房及ICU。

黃益澄做好了在此打持久戰的準備,“現在疫情嚴峻,很多同行都在一線長期戰鬥,自己是一名感染科醫生,這個時候更是義不容辭。”

在黃益澄的老家溫州,ICU護士姚楊挺已在隔離病房值守了7天。大年三十下午,她沒敢告訴家人,第一個報名加入戰役。

“你問我怕嗎,怕。但是上嗎,上。”除夕那天,她剛滿23歲。

同是除夕那天,141名醫護人員緊急組成浙江醫療隊,次日馳援武漢,行李中除了醫療物資,還有尿不溼。

一切都是臨時通知。多數人還來不及和親人告別。他們之中,有些人是17年前參與抗擊非典的“老兵”,有些人是當年非典中被救治的孩子。

疫情如鏡,照出仁者之心。

技術抗疫

正面戰場爭分奪秒,另一個戰場也在快馬加鞭。

“我們已經在一線駐場了”。阿里巴巴達摩院算法專家顧斐在微信中回覆友人。他口中的一線是浙江省疾控中心。

抗擊疫情,浙江緣何如此硬核

達摩院算法專家顧斐

1月24日,浙江省疾控中心新型冠狀病毒檢測團隊率先從確診患者的痰液中成功分離到了新型冠狀病毒毒株,這也是全國省級疾控中心裡首個成功分離出毒株的實驗室。

而顧斐的任務是通過全基因組測序的方法,分析浙江省疑似病例的實際樣本,用AI算法抗擊疫情。

疫情嚴峻,快速、精確診斷對於疫情控制尤其重要。

目前醫院普遍採用的核酸檢測法,只能檢測到病毒基因的局部。但新型冠狀病毒和艾滋病毒、埃博拉病毒一樣,同屬RNA病毒,極易變異,對於整個基因序列來說這種方法猶如盲人摸象,一旦病毒發生變異,就可能出現漏檢的情況。

而全基因組檢測技術,能對疑似病毒樣本進行全基因組序列分析,有效防止漏檢。

冠狀病毒基因組的序列長度是所有RNA病毒裡最長之一,需要花費的計算時間指數級上升。

即便如此,“用最短時間,阿里巴巴團隊就搭建出針對新型冠狀病毒的全基因組檢測分析平臺”。顧斐說。

緊接著,達摩院還針對新型冠狀病毒基因特徵,推出多個算法模型。

2月1日,浙江省疾控中心上線了自動化的全基因檢測分析平臺,原來數小時的疑似病例基因分析如今只需半小時,還能精準檢測出病毒的變異情況。

毒株已成功分離,檢測平臺也已上線。接下來重中之重,便是疫苗研製和藥物篩選,而這需要進行大量的數據分析、大規模的文獻篩選和科學超算工作。

為了加快疫苗研發進度,1月29日,阿里雲宣佈向全球公共科研機構,免費開放一切AI算力,支持病毒基因測序、新藥研發、蛋白質篩選等工作,幫助科研機構縮短研發週期。

抗擊疫情,浙江緣何如此硬核

聽到這個消息,顧斐並不意外,“雖然在浙江省疾控中心的現場只有我一人,但是背後還有幾十人的團隊在默默支援”。

顧斐的背後,何止幾十人。

疫情肆虐,確診病例攀升,各大醫院的IT系統也承受著史上最高流量洪峰。顧斐的同仁們——阿里雲及其生態工程師們,為全國400多家重點醫院提供服務諮詢,為浙大一院在內的多所抗新型肺炎定點醫院提供保障服務。

1月27日,教育部下發通知,2020年春季學期延期開學,要求“利用網絡平臺,停課不停學”。隨後,釘釘宣佈將“在線課堂”平臺免費開放給全國學校使用。目前,全國20多省份已加入釘釘教學,預計1萬多所學校,超過500萬學生將通過釘釘直播上課。

就在同一天,阿里雲的生態工程師童永鰲開發出了一款小程序——2019-nCoV新型肺炎確診患者相同行程查詢工具,方便公眾快速查詢,及時就診,避免傳染。

“他們是醫務人員,所以他們去了;他們是警察,所以他們去了;我們是工程師,我們可以用自己的技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希望可以幫到大家。”童永鰲說。

“歡迎回家”

童永鰲是湖北人,當億萬人都爭相使用他開發的軟件時,許多省份卻在驅趕湖北人。

“談武色變”間,俠氣的浙江張開了雙臂。

1月27日,在首爾飛杭州的CA40航班上,杭州一名機長對飛機上的武漢乘客說“杭州做好了準備歡迎你們,很榮幸成為你們的機長,歡迎回家,welcome home!”

抗擊疫情,浙江緣何如此硬核

而此前,繼1月24日的TR188航班後,杭州蕭山機場又在1月25日晚上連續接納了3架載有武漢乘客的國際航班(AK1574、CA734,MF8642),共有25名武漢乘客,其中一名發熱病人已送至醫院治療。

在杭州市委黨校進行隔離的219名TR188乘客,除需照顧孩子的乘客外,實行一人一間隔離。為避免交叉感染,後勤部門啟動機器人,一日三餐準時送達。

在家隔離的湖北籍同胞,則由社區工作人員24小時輪守,買捲紙、買蔬菜,收垃圾,定期測體溫,“需要買任何東西,只要買得到都可以讓我們來”。

西湖區轉塘街道負責人說,“雖然被隔離了,但是愛沒被隔斷。”

俠義浙企

湖北籍人士在浙江被妥善照顧,他們的家鄉也陸續收到來自浙江企業的援助。

“你跟他說,把口罩賣給我們,就是在救人命!” 為了採購物資,這五天來,阿里巴巴國際站小二魏冉和同事們每天只睡4小時。

1月25日,阿里巴巴宣佈設立10億元醫療物資供給專項基金,從海外直接採購醫療物資。發佈當日,1688已協調國內58個地區工廠緊急復工,首批採購200萬件N95口罩、30萬件醫用外科口罩、100萬件一次性醫用口罩等,將發出100輛火車通過3條綠色通道送往武漢。

可醫療物資依舊極度缺乏。春節假期,包括印尼在內的東南亞國家也放假了,工廠不開工,有存貨的商家不多,加上本地也有需求,“搶貨”實屬不易。好不容易找到一個擁有7萬隻N95口罩印尼供應商,魏冉使勁渾身解數,終於拿下。

印尼清關時間長,符合最快直飛浦東的航班少,為了早一日送達物資。菜鳥團隊根據經驗,在物資清關之前,提前預估了體積、重量,填好入境清單,搶佔艙位。

1月30日,載有超過11180公斤、70萬件阿里巴巴首批海外醫療物資的航班陸續從印尼、韓國抵達上海浦東國際機場。

抗擊疫情,浙江緣何如此硬核

2月1日,又有三架飛機搭載著50萬噸口罩等醫療物資落地,送往浙江和湖北兩個重災區。

未來幾天,還會有650萬件醫療物資到達。

阿里巴巴並非獨行。加入“戰役”的浙江企業,還有很多。

建德市朝美日化、德清伊魯博、海寧依芙德倫等口罩生產商,以3倍工資召回員工趕製口罩。

俄羅斯浙江商會會長鄧惠燕,幾乎買空了莫斯科的庫存,將244箱醫護物資用一週時間運回國內。

柬埔寨浙商會副會長趙普洲尋遍柬埔寨口罩廠家,找到1.4萬隻寄回家鄉,遇到坐地起價,他乾脆用6萬美金買下一家工廠,生產口罩。

吉利集團攜手李書福公益基金會,設立2億元新型肺炎疫情防控專項基金。

網易捐贈1億元設立抗擊疫情專項基金。

奧克斯集團向寧波紅十字會捐款1000萬元,旗下明州醫院兩名醫護人員馳援武漢。

傳化集團捐贈3000萬元和20萬瓶“84消毒液”用於疫情防控。

顧家家居向湖北黃岡捐贈100萬元。

….

沒人置身事外

普通浙江人也在發熱發光。

1月27日上午10點,浙江湖州市吳興區,聯居幹部正在開疫情工作佈置會。83歲的“拾荒老人”林子根走進社區,將一沓錢放在桌子上,說要捐給武漢,用於疫情防控。

抗擊疫情,浙江緣何如此硬核

老人是一名老黨員,經濟條件一般,老伴患病常年臥床,雖然有退休工資,仍需收廢品補貼家用。

社區副主任俞芳華勸他三思,老人仍舊堅持:“我受黨的恩惠太多,國家有困難,我一定要盡一份力。”

主任要讓他署名,身形佝僂,穿著樸素的老人,急切揮手,激動表示:“不要報道我,不要寫我名字,要寫名字寫‘一個知恩者’。”

深受感動的網友在第二天籌集了一萬元想還給老人,又被老人在第一時間捐給了吳興區紅十字會,落款是——一群網友。

浙江杭州,69歲的下城區環衛所的管道疏通工人戚寶興,把自己積攢了一輩子的十萬元積蓄全部捐了出去,老人的銀行卡里只剩下13塊7毛8分錢。

在“保姆縱火案”中失去妻子和3個孩子的林生斌,在遭遇人間的極致悲劇後,有人發現他的名字出現在杭州市紅字會的清單中。2019年,他把原來的服裝店開在了淘寶上,開始戒菸、晨跑、恢復生活。疫情發生後,他不斷尋找物資,聯繫了國內各種渠道,籌集了5000個口罩,捐贈了出去。

“沒什麼,這是全國人民都關心的事。”他說,“我今天還在蒐集,又收了1000個,明天給醫院寄去”

這些本分的普通人,他們遭受了各種艱辛與磨難,依舊懷抱善意,相信大愛。

傾巢之下,焉有完卵?抗疫大戰,沒有人能置身事外。

硬核浙江

無論有多麼的不甘和壓抑,2020年都不會重啟。

在這個世界上藏不住的東西有三樣:貧窮、咳嗽和愛。

2020年,中國將全面實現小康,消滅貧窮。那就讓我們用愛去戰勝新冠肺炎,讓咳嗽遁形。

愛,絕非空談,要知天命懂進退,方才硬核。

浙江如此硬核,就在於做對了一件事:尊重科學,堅定不移地利用數字化技術重塑社會基礎設施。

數字化,不是流於喊口號,也不單單視作工具,而是內化為一種共識和社會治理能力:以人為本、高效智能、公開透明。市民、企業和政府,都參與其中,並樂享其成。

硬核浙江,終遇轉機。

2月3日,浙江省衛健委孫黎明通報:全省共追蹤到密切接觸者12673人,已解除醫學觀察1595人,尚有10566人正在接受醫學觀察。

嚴防死守下,截止2月2日,浙江34個縣市區已經連續2天沒有新增病例,新增患者多來源於輸入性病例和集中隔離點,全省已有36名患者治癒出院,局部地區已出現拐點!

可沒有一個人鬆懈。市民依舊自覺居家隔離 、公職人員依舊兢兢業業摸排、醫務人員依舊在一線血肉相搏、工程師們依舊在後方不捨晝夜……

請記得他們。

也請別忘了自己和家人。

因為我們一起攜手在打這場仗,並堅信,當春暖花開時,病毒消弭,一切都會重回正軌。

人民日報、杭州發佈、浙江新聞、浙江財政官微、浙江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官微、浙大一院官微、都市快報、錢江晚報、杭州網、澎湃新聞、FM988浙江新聞廣播、阿里雲官微、天下網商官微、微信號deardata親愛的數據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