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匯源沉淪,看品牌延伸與企業多元化的發展路徑


從匯源沉淪,看品牌延伸與企業多元化的發展路徑

我寫的東西,一直執著於擺脫教科書的羈絆;如果你長期迷戀於教科書上的內容,估計在我這裡看不到……

前兩天,到賣場購年貨的當兒,我特意去找了找匯源果汁——我指的是那種純果汁(高濃度≈純果汁)。結果沒有找到。

多少有點失望吧,失望的不是果汁沒得喝、而是匯源的品牌居然……被冷落至此!


關於匯源的沉淪,有好多朋友的結論如下:

1.打廣告最喜歡借力明星,明星亮眼不假,喧囂之後、受眾卻忘記了品牌(或產品)本身。(有點兒好笑,這也的確是個問題,但根源又在哪呢?)

2.跟隨風過盛且亂,如效仿可口可樂加品類,結果一些二級品類一經推出、大都半路夭折,虎頭蛇尾居然成了常態。(這或許是業績差的直接原因,但和匯源這個母品牌的打造、關係大嗎?)

3.可口可樂收購未得逞,致使匯源貽誤了套現的最佳時機。(這是匯源沉淪的原因?只能算是

加速了沉淪的時間!)

4.家族企業管理的弊端,在匯源被演繹到了極致。依據是,有段時間朱總的女兒女婿分任副總裁,弟弟任CEO。(我以為、幾乎所有失敗的歸因,最後總能落實到“人”的因素,這樣的邏輯算不算是……正確的廢話?)

從匯源沉淪,看品牌延伸與企業多元化的發展路徑

我有時會下意識地想,匯源如果一直堅持純果汁的定位會如何?

第一、鮮榨成為家庭風尚之日,匯源直接死?

第二、包裝類純果汁,目標與飲料果汁(低濃度的)受眾截然不同,而且受眾(健康意識奇高)更加優質;如果把這部分優質客戶加以細化運營,圍繞客戶的泛需求進行品牌的多品類擴充會怎樣?(答案將在後文中揭曉)

匯源最初的定位是:純果汁第一品牌。

而如今,提到純果汁、還有多少人能夠憶起匯源並付諸行動?

關於匯源品牌為何沉淪,有時感覺成因雖然有些複雜,但最後能說服我的根本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

匯源盲目跟風下的產品快速多元化(進軍了低濃度的飲料類果汁),這與長期以來的高濃度純果汁定位形成巨大反差,並且彼此侵蝕。

匯源的神操作,就好像同一個人左手矛與右手盾的互博遊戲,自己削弱了自己品牌的核心價值主張;

品牌定位矛盾造成內部相互撕扯的過程,也是用戶逐漸消退的過程。最後的結局是,匯源“莫名其妙”地自導自演了一場用戶集體大逃亡。

從匯源沉淪,看品牌延伸與企業多元化的發展路徑

如果用一句話總結:匯源今天的狀態,恰恰是自我鬥爭後巨無力的呈現;匯源的沉淪亦是品牌多品化延伸路徑的失敗。

回溯企業發展的歷史,不得不承認:絕大部分品牌都要經過品類延伸和企業多元化發展的路徑,才最終得以壯大。但究竟怎樣的操作,才不是不歸路?

作為一個品牌,該如何做品類延伸?舉個例子。

魯花。我們知道,魯花最初只做花生油。現在做個假想,開始品類延伸。

從產品端思考,一是從“油類”延展,做各種食用油,我們估且稱之為後綴名詞方向;還有一種呢?沿“花生”做線型延展,比如花生油、花生牛奶、花生糖等等,我們稱之為前端限定詞方向。

沿油品延伸品類的確無可非議(事實上魯花也是這麼做的,境況也每日俱下),但你想過前期做花生……油的定位重心在“花生”嗎?如果沿花生做品類延伸,那麼在用戶心智中,會不會更具品牌的穿透力?!

我的經驗是:關於品牌的品類延伸,選擇前端限定詞更優於後綴名詞方向。其實,匯源品類延伸的邏輯同魯花一樣,強化了無意義的飲料果汁(已氾濫成災),而忘了品牌的根——純果汁。

從匯源沉淪,看品牌延伸與企業多元化的發展路徑

再說一下企業多元化的問題。

前十年,的確有個大的風口:房地產投資,估計賺到大錢的公司,十有八九擺脫不了房地產投資的貢獻。另外一個,算是中國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常態化路徑選擇,搞金融公司,比如網上金融。

但是,這裡又有問題了,比如造汽車的投資房地產是什麼邏輯?賣電器的把大部分資金用來搞網上金融你能理解嗎?先說一下

結果:時至今天,這麼玩的企業絕大部分都死了!

為什麼?這裡有個是否要遵循“沿企業母體業務進行多元化”的問題。說個成功的案例。

滷製品的連鎖品牌絕味鴨脖,在全國有23家工廠,1萬多家門店,每天新鮮直送。那麼,這樣的一個商業活動,它就形成了一個全國巨大的冷鏈運輸網。然後、在這個冷鏈資源的基礎上,絕味鴨脖成立了一個基金,叫“絕了基金”。

這個絕了基金專門用來投資那些做熟食的連鎖品牌,不管你是做豬耳朵的,還是做雞爪子的,只要獲得絕了基金的投資,就可以搭乘該品牌的冷鏈快車。

通過這套獨特的運作,絕味鴨脖實現了滷製品行業的快速擴張,大大降低了冷鏈的經營成本,最重要的是:在“新鮮熟食”的領域,堅立了超級規模壁壘,建立了一套強大的壟斷系統。

在筆者看來,絕了基金的投放、就是沿母體業務進行多元化的大師級作品。

從匯源沉淪,看品牌延伸與企業多元化的發展路徑

最後做個疏理,無論是品牌下的多品類延伸,還是企業上升到一定階段後的多元化擴張,一定不要忘了你的選擇要契合品牌的母體業務,最好是豐盈它、而不是背道而馳。

經營用戶時代已來,換品類不換用戶。試想一下,如果你的第二項業務連原有客群都換了,會不會很可怕?這不叫品類延伸、更不叫多元化發展,而是你個人的另類創業了。

從匯源沉淪,看品牌延伸與企業多元化的發展路徑

—END—

備註:閱讀本文,如有收穫、你別忘點贊;如感到浪費了時間,我也樂見你的主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