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裡蹲的沉重日子,讓這部又喪又暖的影片來治癒你

01

2020開年很沉重。

從沒想過新一年,會以這般蕭索的姿態展開。

除去奮鬥在一線的英雄和天使,其餘普通人也在儘自己最大努力,做到宅家不添亂。

於是整個街頭空蕩蕩,索然無趣在人間。

全國人民怎麼也沒想到,當真正有一天,可以理直氣壯宅家葛優癱的時候。

每個人反倒發自肺腑想出去玩。

玩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出去!

就像謝飛機哭著說的那句:“我不餓,我不渴,我不困,我想出去,出去玩。”


家裡蹲的沉重日子,讓這部又喪又暖的影片來治癒你


當人被動與社會割裂,被動與人群疏遠後,孤獨感就隨之而來。

畢竟,大多數人類都是群居性動物。

需要交流,需要溜達,需要自由支配自己的自由。

朋友們,如果如今沉悶的現實,已經帶給你極大的壓抑與不快。

那我強烈推薦大家看一部致鬱電影:《瑪麗與馬克思》


家裡蹲的沉重日子,讓這部又喪又暖的影片來治癒你


千萬不要被“致鬱”這兩個字嚇退。

奇妙的是,明明主打致鬱的影片,偏偏給予人治癒的力量。

在痛苦中感受生命存在的意義。

所謂孤獨,不過是一種可好可壞的情緒。

關鍵是,

你永遠不會是一個人感受,你也永遠不會是一個人。

02

《瑪麗與馬克思》畫風很狂野。

與唯美搭不上邊,色調也不陽光偏暗系,醜到勸退的人物造型。

讓人一度沒有繼續下去的慾望。

可是隻要你堅持10分鐘後,瞭解瑪麗與馬克思的存在後,知曉一段跨齡的友誼後。

那一刻,你就會被它吸引到。


家裡蹲的沉重日子,讓這部又喪又暖的影片來治癒你


生活在澳洲的瑪麗,是個8歲小姑娘。

她不算好看的小孩,額頭一塊屎黃色的胎記,難看到被小夥伴排擠。

所以從小到大,她都對自己外貌很自卑。


家裡蹲的沉重日子,讓這部又喪又暖的影片來治癒你


再加上,她生活在一個沒有愛的家庭。

瑪麗媽媽曾說,瑪麗的出生僅僅是個意外。

這個意外,對瑪麗的父母來說,無足輕重,絲毫沒有改變他們自身的生活軌跡。

所以媽媽一如既往愛著雪利酒,是個不可救藥的酒鬼,還習慣小偷小摸。

爸爸的生活,永遠沉浸在他自己喜歡的世界,比如上班的茶葉袋,比如地下室的鳥類標本。

瑪麗?不過是家裡的一個存在,還常常被忽略。


家裡蹲的沉重日子,讓這部又喪又暖的影片來治癒你


她的朋友,唯獨一隻運往屠宰場途中,僥倖活下來的公雞,還有對門“荒原恐懼症”的老頭。

一個不會說話,一個出不了門。

除此之外,她還最愛動畫片“諾布萊一家”的布偶。

寥寥無幾的夥伴與愛好,構成小瑪麗的日常。


家裡蹲的沉重日子,讓這部又喪又暖的影片來治癒你


瑪麗感覺很孤獨。

這種孤獨,更像是被社會拋棄產生的負面情緒。

一次偶然,她在寂寞中寫了一封信,寄到身在紐約44歲的馬克思手裡。

開啟了一段長達20年的書信友誼。

03

橫跨兩個洲,生活在美國紐約的馬克思。

是一個44歲的肥胖猶太男人。

他有病,患有埃斯博格綜合症。


家裡蹲的沉重日子,讓這部又喪又暖的影片來治癒你


容易神經緊張,性情又激烈暴躁,他對世界充滿焦慮與排斥。

為了緩解壓抑的情緒,他習慣暴飲暴食。

他最愛吃巧克力熱狗,最能鎮定他的情緒,甚至比藥物還管用。

他曾經一次吃掉36個熱狗巧克力。

馬克思是個社會loser,離群索居,還擁有一堆令人作嘔的怪癖。

比如,把剪下的指甲全部收集在玻璃罐裡;

比如,為了不受婦女騷擾,往腋下塗抹洋蔥;

比如,用攪拌機把自己的寵物金魚,不小心攪成渣;

……


家裡蹲的沉重日子,讓這部又喪又暖的影片來治癒你


馬克思是個怪人,是個粗魯的病人,是個被人白目的非常人。

但是馬克思卻安然自得。

比起被社會拋棄,是他主動將社會拋棄。

他人的排擠孤立,在他眼裡不值一提,甚至覺得愚蠢。

就是如此狂妄自大的人,第一次收到瑪麗來信時,嚇到站在椅子上狂流汗。

習慣孤獨的人,在接觸他人親暱表現,總是顯得無所適從。

像極社會上每一個社恐。

在恐慌過後,馬克思卻耐心回起信來。

骨子裡,馬克思其實是個溫柔的人。


家裡蹲的沉重日子,讓這部又喪又暖的影片來治癒你


於是陌生的兩個人,孤獨的兩顆靈魂,

在一來一往中,建立起深厚的友誼,成為彼此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即便從未見過面,卻因為對方的存在,對方的來信,對世界產生勇氣,有了期待。

來往的20年裡,馬克思會分享自己最愛的巧克力熱狗配方。

在瑪麗因醜陋的胎記被嘲笑時,安慰她“愛人先愛己”,學會回擊別懦弱。

相反,當馬克思因為肥胖而煩惱時,瑪麗會給出真誠的建議,

在聽說馬克思不會哭時,瑪麗還寄出自己存在玻璃瓶裡的淚水。


家裡蹲的沉重日子,讓這部又喪又暖的影片來治癒你


因為馬克思的陪伴,瑪麗走出童年陰影,收穫了幸福的伴侶,成為出色的學者。

因為瑪麗的陪伴,馬克思灰暗的生活基調,有了一抹出彩的亮色,就像他猶太帽上紅花。

講真,兩個人的信件,看了讓人莫名溫暖,莫名欣慰。


家裡蹲的沉重日子,讓這部又喪又暖的影片來治癒你


04

可惜生活總不是一帆風順的。

作為學者,瑪麗沒有詢問馬克思的意見,擅自將對方作為研究對象,把對方說的心裡話,放進書裡供世人觀看。

馬克思憤怒了,他感覺自己遭到了背叛。

自以為能理解自己的朋友,卻還是將他看成一個有病的人。

馬克思與瑪麗絕交。


家裡蹲的沉重日子,讓這部又喪又暖的影片來治癒你


明白自己做錯的瑪麗,渴望得到對方的原諒。

她銷燬所有書籍,等著馬克思的來信。

可是沒有,宛若石沉大海,沒有音訊。

日復一日的絕望中,她變得和母親一樣愛酗酒,不理會任何人。

丈夫也因為她的消沉,離開了她。

那天起,瑪麗世界崩塌了,再次變得一無所有。

於是她決定去死。

可就在要死的那天,戰勝“荒原恐懼症”的鄰居爺爺,給她送來了象徵原諒的信物。

馬克思,原諒瑪麗了。


家裡蹲的沉重日子,讓這部又喪又暖的影片來治癒你


影片的最後,懷著激動的心情,瑪麗抱著孩子去見老友馬克思。

站在馬克思的樓下,瑪麗開心又忐忑。

那是整整20年的精神支柱,是她最摯愛的好友。

可等她推開馬克思家的門,迎來的,去世馬克思寂靜的死亡。

就在瑪麗興奮緊張的同時,馬克思悄悄走了。


家裡蹲的沉重日子,讓這部又喪又暖的影片來治癒你


人生的最後一刻,馬克思坐在沙發上,仰著頭,微微笑著。

這個社會怪人,主動拋棄世界,選擇孤獨。

卻在瑪麗發出求救聲中,伸手拯救了這個靈魂,也讓自己的靈魂得到和解。

笨拙的他,默默收集起瑪麗有關的所有東西:

裝有眼淚的玻璃瓶,瑪麗的自畫像,表情字典,以及親手編織的絨花……

因為瑪麗的存在,馬克思冰冷的人生,有了刻骨銘心的溫度。


家裡蹲的沉重日子,讓這部又喪又暖的影片來治癒你


看著死去的老友,

忍住悲傷的瑪麗,緊緊握住馬克思的手,就像早就觸碰過一樣。

即便這是他們人生中第一次親密接觸。

瑪麗抬起頭,赫然發現頂上,是每一封自己的來信。

這些信件,統統被馬克思熨燙平整後,貼在了天花板上。

每一次仰望,都能看見日常的幸福,那是馬克思珍藏的回憶。

這是屬於老頭子對友情的浪漫。

令人感動,令人淚目。


家裡蹲的沉重日子,讓這部又喪又暖的影片來治癒你


05

說實話,影片結構很簡單,故事也不復雜。

可在一老一小的來往中,蘊藏著不可估量的力量。

《瑪麗與馬克思》整部片的畫風很醜,顏色也不明朗,人物性格也不怎麼可愛。

可它卻值得打開觀看,在眼淚中感受到關於愛的勇氣與希望。

人從生到死,難免會孤獨,難免會絕望。

無論是社會給予的痛楚,還是自身不被理解的悲傷。

這是活著的常態,沒人能免俗。

只是再難過,都要挺起精神來,去感受這個世界,用眼睛,用記憶去記錄生活的好與壞。

人不會一輩子孤單,總有人出現在你的生命,給予你明亮的溫暖。

同樣的,堅持下去的你,也會成為別人的力量。

所以再難再苦,請努力走下去,帶著逝去人的份,好好看著這個世界的變幻。


家裡蹲的沉重日子,讓這部又喪又暖的影片來治癒你


馬克思曾對瑪麗說:

“每個人的生命都像一條長長的單行道,有的很平整,有的就像我的一樣有著菸頭、香蕉皮,有的可能沒有我那樣多的裂縫。

或許有朝一日,我們的人行道會相交。

我們可以分享同一罐煉乳。”

所以,世界再黑暗,人生再坎坷,先別急著沉淪絕望。

未來的日子還有很長,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你要相信。


家裡蹲的沉重日子,讓這部又喪又暖的影片來治癒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