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江隱形鉅富施能坑:1.6萬起家成拉鍊大王,馳援武漢70萬條拉鍊


晉江隱形鉅富施能坑:1.6萬起家成拉鍊大王,馳援武漢70萬條拉鍊

1

施能坑,是福建省晉江市深滬鎮潯光村人,家裡兄弟姐妹多,從小家庭貧困,他很小就出門工作貼補家用,正應驗了“窮人家孩子早當家。”

改革開放初期,晉江的小作坊遍地開花,很多大膽地晉江人開始涉獵各種商業領域。

施能坑走進服裝廠,成為一名非常普通的流水線工人。工作單調,他的日常工作是縫紉、製衣、包裝、搬運,按部就班的生活很普通很枯燥。

然而,施能坑註定不是一個甘於平庸的人。經過五年的工作,他辛苦攢下16000塊錢,他在等待自己的創業機會。

晉江隱形鉅富施能坑:1.6萬起家成拉鍊大王,馳援武漢70萬條拉鍊

很快,施能坑迎來人生重要轉機,晉江當地有很多做箱包生意的,他們經常向他抱怨說:“現在的箱包十條拉鍊八條一拉就斷。”

說者無意,聽者有心。施能坑敏銳地意識到這可能是個機會,投入到“拉鍊”製造中,解決用戶的痛點。

20世紀80年代,那時候國內的拉鍊這物件都是需要依賴進口的,為了降低生產成本,政府試圖引進大量泰國和越南工廠。

但是,東南亞生產的拉鍊質量也不高,這極大地影響了服裝、箱包等上下游產業的品質,並使中國產品的質量處於劣勢狀態。

施能坑果斷出手了,1984年,他創辦晉江縣深滬華聯拉鍊廠,並和幾個朋友,坐火車去北京拉鎖總廠買來拉鍊。買了之後,再按商家要求進行處理,然後拿去批發市場和商店進行銷售,賺取其中的差價。

那時候,他天天跑業務,早出晚歸,吃了不少苦,短短几年內,1.6萬起步,竟然賺了30多萬元!

2

30萬,對於80年代來說,已經是一筆鉅款,但是施能坑卻沒有滿足。1988年,他籌集資金,辦起了家庭作坊式企業——晉江市光華五金製品廠,專門生產與服裝和箱包行業配套的拉鍊產品。

施能坑做出的拉鍊不僅質量高,價格還非常低廉,他在成本上下足功夫,發動家庭成員協作降低人力成本、成立專門採購組採購性價比最高的原材料和壓低毛利率。

他堅持薄利多銷,大打價格戰,迅速佔領市場。當時,他們對外宣稱“批發3毛,零售5毛”的優質拉鍊,讓他的潯興拉鍊一時間火爆起來。1991年,他創立了“SBS”拉鍊品牌。

晉江隱形鉅富施能坑:1.6萬起家成拉鍊大王,馳援武漢70萬條拉鍊

許多箱包工廠拿著錢排隊想和他合作,1999年,施能坑賺了他生命中的第一個100萬。同年,中國拉鍊中心落戶潯興。

在他的領導下,SBS拉鍊品牌的表現得以提升。1995年,他成立了福建潯興集團,使“SBS”品牌拉鍊正式走向世界。

經過多年的發展,“SBS”品牌拉鍊已經成為80多個國家的暢銷品牌,在世界上僅次於“YKK”,成為中國第一,世界第二的拉鍊民企,市值超過50億元。

到了2002年,潯興拉鍊已經成為中國拉鍊行業唯一的馳名商標。2006年6月1日,福建潯興集團在深交所成功上市。

施能坑花了20多年時間,從當年流水線上的工人,成為上市公司的董事長。實現人生的華麗轉身和強勢逆襲,造出一段“拉鍊大王”傳奇神話,把3毛錢的小本買賣折騰成了50億的大生意。

根據潯興集團2019年3月發佈的年度財務報告,潯興集團2018年實現收入22.75億元,公司利潤持續增長。施能坑也從拿死工資的普通工人,變成億萬身家的富豪。

3

他致富不忘回饋社會,報答桑梓。

施能坑常常提到這樣一句話:

“人要學會感恩,窮時不能忘父母,富了不能忘鄉親。企業興旺了,就要為社會公益事業辦實事。”

晉江隱形鉅富施能坑:1.6萬起家成拉鍊大王,馳援武漢70萬條拉鍊

近年來,施能坑主持成立了潯光學校教育基金會,資助北京多所大學特困生及深滬鎮多所中小學,參與扶持貧困地區、抗洪救災及省市體育活動,累計投入資金數千萬元。

面對媒體的讚譽,他卻自謙地說:“扶貧濟困、助學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作為企業,我們的資源來自社會,我們當然要回饋社會,這也是我們企業應該做的事。”

2020年1月28日,大年初四,在全國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嚴峻時刻,施能坑的潯興集團接到70萬條防護服拉鍊的需求訂單。

公司在為抗擊疫情做好全員防護的前提下,施能坑立即啟動強大的供應鏈系統和精益生產線,70萬條拉鍊保質保量,分批送往防護服生產企業!

他說:

“人生很短暫,我們要珍惜每一天,認真工作,為我們的企業,為我們的社會多做貢獻。”

朋友,你對福建晉江拉鍊大王施能坑的傳奇人生怎麼看呢?

輕輕點下一個贊,不如關注來真愛!關注“無疆紀事”,閱讀更多好看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