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疫情之後,中國將啟動新的生活方式

歷史的鐵律:每一次大波折,一批傳統行業倒下,另一批新興行業崛起;一些人虧本,一些人大賺。顛覆傳統思維,淘汰傳統行業,你方唱罷我登場。

幾億人宅在家,開啟在線辦公模式,股市開盤後,相應股票逆世而動。開視頻會議的人,無論你穿著睡衣上陣,還是端著麵碗上陣,也不管你是不是洗過臉,在家辦公就是任性。沒有在辦公室的著裝標準,沒有起早趕地鐵的緊張,反正沒人監管。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是一個不屈不撓的民族。每經歷一次艱難困苦的磨礪,就會變得堅強,更強大。磨難同時存在機遇,機遇孕育拐點。2020庚子鼠年,12生肖排第一,是個嶄新的歷史起點。

這是一個怎樣的時代來臨?

新型冠狀病毒成了2020年的一隻黑天鵝,讓多少企業,多少人亂了陣腳。越是存在危險,機會就出現在那裡。2003年的非典,大家都不敢出門,劉強東把中關村的實體店鋪搬到了線上,馬雲看到了C端購物的需求,順勢創立了淘寶。之後,他們賺得盆滿缽滿。如今,帶頭捐錢捐物抗擊疫情。

時下,因為“新型冠狀病毒”,不能出門,實體店空蕩蕩,只有少數快遞員、外賣員在奔波。像盒馬鮮生,每日優鮮這樣的平臺,每天下單晚了都搶不到青菜。

據相關統計2003年的非典,中國GDP水平12萬億人民幣。但是17年後的今天,中國GDP總量水平已經100萬億。也就是說,中國現在整體的抗風險能力,已經是當年的近10倍!中國經濟短期會受到衝擊,但會加速經濟轉型調整的步伐。

正是基於此,我們相信中國:萬眾一心,定能戰勝疫情!

01“線上購物”VS“線下購物”的加速替代。

幾年來養成的線上購物習慣,經歷過本次疫情之後,手機下單,網上買菜,享受不出門菜品送到家的便利,成為樂哉悠哉的習慣。


02“體驗式場景”VS“傳統實體店”的加速替代。

購物都是在家完成的,那麼實體店還有存在的價值嗎?是的,未來的實體店,以“提供體驗”為原則。消費者需求,從對產品的滿意度向精神層面的滿足感升級。

03“線上獲客”VS“傳統獲客”方式的加速替代。

經歷這次疫情,很多企業才發現“線上獲客”能力的重要性。

無論是什麼類型的企業,擁有線上獲客的能力,線上平臺的圖文、短視頻、音頻等各種形式,創造出有價值有影響力的內容去吸引客戶,靠價值獲客成為主流。

04“線上教育”VS“對傳統教育”的加速代替。

經歷這次疫情,互聯網改變了知識傳播的路徑。傳統的學習、培訓機構加速轉型。網絡繳費,遠程培訓,接受“在線教育”,足不出戶,省錢省力省時,在家裡學習。

05“線上辦公”VS“傳統辦公”的加速代替。

疫情的延長,讓大量人群在家裡辦公。未來各種線上辦公軟件會被加速普及,個體獨立辦公傢俱會熱銷。新興個體行業,如網紅、自由職業、自媒體等,將脫離公司獨立發展。甚至,在家辦公,工作不再受地域空間限制。


06“免費”VS“收費”的加速取代。

線上免費是大勢所趨,徐崢的《囧媽》放棄院線經營模式,引起圍觀爭議,開啟了中國電影業的先河。線上免費看電影,徹底顛覆了傳統電影行業的盈利模式。而電影衍生品賺錢,成為一種必然。


07“新型醫療”VS“傳統醫療“的加速代替。

這次疫情,讓我們看到了科學醫療體系統籌的重要性。醫療問題的核心,在於醫療資源的更加更合理的分配,在於關鍵時刻醫療資源的調度能力,在於醫療資源的協同性和共享性。


08“智慧城市”VS“傳統城市”的加速代替。

智慧城市是健全的網絡信息系統,包括:交通管理、物流供應鏈、應急災備、信息溯源等等,都會全面數據化等等。每一個市民的情況都被掌握,每一個人都可以被精確追蹤。

09“新生活方式”VS“舊生活方式”的加速代替。

之前,大多數人只顧埋頭賺錢,為了賺錢犧牲健康,經過這場病毒的教訓,體會更深刻的是把健康放在了第一位;其次,是寶貴的自由。體育運動提高免疫力,合理的膳食才能確保健康。大健康行業會持續發展。

武漢疫情之後,中國將啟動新的生活方式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武漢疫情之後,中國將啟動新的生活方式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武漢疫情之後,中國將啟動新的生活方式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