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掙那麼多錢,才捐這點”“我捐幾毛,就等於他捐20萬”

道德綁架是什麼意思?

簡言之,自己不做,卻要求別人做。

口頭禪就是:你應該......;如果是我,我會......


“掙那麼多錢,才捐這點”“我捐幾毛,就等於他捐20萬”


近期,因為疫情,很多人捐款、捐物資。

其中,被噴的最狠的,估計又是演員吳京。

我真是見識到了噴子們的扭曲世界。一起來看看大家是如何綁架的:

有人說,自己捐幾毛,等於他捐20萬。


“掙那麼多錢,才捐這點”“我捐幾毛,就等於他捐20萬”

什麼神仙邏輯?你的幾毛能買幾個口罩?

同一個時代背景下,任何時候的兩毛和二十萬都是巨大的差距!

說到這個比例問題,來看看到底是不是應該這麼算。

《戰狼2》拍攝,從開始謀劃到完成,歷時3年;

在解放軍部隊參與訓練2年;

拍攝週期10個月;

各種技能、兇險;

全部身家+賣方抵押8000萬;

一年多幾乎每天3小時睡眠;


除此之外,能夠拍攝出這些效果,還有吳京本人20多年不用替身,鍛煉出來的一股較真、負責、敬業。


為了拍攝這部電影,甚至拿了個33米潛水記錄和三星潛水員證書。

這些所有付出,帶來了電影的成功,56億票房。

敬業是應該的,我不反駁。

咱們說比例問題。

所以,這56億票房,是上述所有付出,團隊合作,加上3年的時間換來的。

那麼你的捐款也應該是:

3年時間的收入+賣房收入+技能所得,這些所有總收入的同等比例,是幾毛錢嗎????

噴子怎麼說?這比例可還合理?


“掙那麼多錢,才捐這點”“我捐幾毛,就等於他捐20萬”

你的月收入2000元,只是1個月按部就班上班所得,輕鬆所得!

但凡你多吃點苦,多拼點命,年輕人不至於月收入只有2000元!

所以,你的比例本就是建立在不平等的對比條件上!

還有大V寫文章直接批判:打著愛國主義情懷賺錢,不應該捐這麼少。


“掙那麼多錢,才捐這點”“我捐幾毛,就等於他捐20萬”


“掙那麼多錢,才捐這點”“我捐幾毛,就等於他捐20萬”


“掙那麼多錢,才捐這點”“我捐幾毛,就等於他捐20萬”

那就再說說愛國主義情懷這個事情。

請問,愛國應不應該?

拍攝愛國電影,並且很多人喜歡看,是錯了嗎?

不拍攝愛國電影,你們會噴!

拍攝了不好看,你們會嘲笑!

拍攝得好看了,掙錢了,你們又來道德綁架了!


“掙那麼多錢,才捐這點”“我捐幾毛,就等於他捐20萬”

無論怎麼做噴子都有藉口指責!

那麼多愛國電影,你怎麼不去找導演逼捐呢?

那麼多收視率很高的電視劇,是不是得挨個逼捐啊?不累嗎?


“掙那麼多錢,才捐這點”“我捐幾毛,就等於他捐20萬”

有個人評論很搞笑:我貢獻了100元給他的電影,後悔了。

你貢獻了100元?

你花了100元,卻沒看電影嗎?

你花100元是不是為了享受娛樂??

大衣哥朱之文為村裡做了很多事情,最後被人村民嫌棄做得太少了。

這些噴子和大衣哥的村民有什麼差別呢?


“掙那麼多錢,才捐這點”“我捐幾毛,就等於他捐20萬”


再說說前段時間,高以翔先生的事情。

有一篇文章下面的評論,非常讓人大跌眼鏡。


“掙那麼多錢,才捐這點”“我捐幾毛,就等於他捐20萬”

拍攝一期的報酬大約15萬,比起同期和一線的很多明星都少很多,但依然敬業地完成錄製。

結果,大家的關注點不是年輕的生命消逝的遺憾,而是這些收入:


“掙那麼多錢,才捐這點”“我捐幾毛,就等於他捐20萬”

有人說,為了錢,不要命;


“掙那麼多錢,才捐這點”“我捐幾毛,就等於他捐20萬”


“掙那麼多錢,才捐這點”“我捐幾毛,就等於他捐20萬”

沒有對生命消逝的遺憾。

這件事情受關注,本身就是因為高以翔是公眾人物,若他不是明星,當然關注度會小一些,這有什麼可抱怨的呢?

任何一個無辜生命的消逝,都不應該這樣冷血地譴責、鄙視、漠視!


“掙那麼多錢,才捐這點”“我捐幾毛,就等於他捐20萬”


寫這些報導的文章,是想讓大家注意身體健康,注意安全。

但卻是滿屏的惡毒語言。

用這些惡毒的語言去攻擊一個逝去的生命,你們的道德底線何在?

明星也是人,也有父母親人,也是別人的兒子、女兒、父母、朋友。

他們的親人不會痛心嗎?

還是你們覺得他們就活該承受?


“掙那麼多錢,才捐這點”“我捐幾毛,就等於他捐20萬”


就因為他們賺錢多,就活該被你們攻擊,哪怕已經去世,也不願意放過?

就因為賺錢多,就活該做了好事,也被謾罵、逼捐、不領情?

如果你們這麼看不起這些職業,為什麼還要看電影、綜藝、電視劇、演唱會呢?為什麼要聽音樂呢?

不要讓做好事的人寒心!


“掙那麼多錢,才捐這點”“我捐幾毛,就等於他捐20萬”

無論捐多少,是他們的心意,是善舉。

既然是善舉,就應該被感激。

起碼,不要謾罵。

否則,善舉失去了動力,失去了支撐。


“掙那麼多錢,才捐這點”“我捐幾毛,就等於他捐20萬”


很多人,跑到明星微博下逼捐。

等低調的明星逼不得已拿出來捐款憑證了,他們又開始謾罵,嫌棄捐得少。

吳京和黃曉明他們,又追加了捐款,然後有人說了:被逼的。


“掙那麼多錢,才捐這點”“我捐幾毛,就等於他捐20萬”

哪怕他們是因為疫情加重而追加捐款,仍有人不領情。

一句話,把別人的善意,抨擊的一文不值。

黃曉明捐了緊急需求的烘乾機,噴子又開始了:


“掙那麼多錢,才捐這點”“我捐幾毛,就等於他捐20萬”


“掙那麼多錢,才捐這點”“我捐幾毛,就等於他捐20萬”


“掙那麼多錢,才捐這點”“我捐幾毛,就等於他捐20萬”


“掙那麼多錢,才捐這點”“我捐幾毛,就等於他捐20萬”


沒完沒了,用下面這位大V的話評價比較到位:


“掙那麼多錢,才捐這點”“我捐幾毛,就等於他捐20萬”

不要讓善良的人寒心,不要讓善舉蒙塵。

如果你抱怨明星收入太高,那麼你可以找相關負責單位理論。

但是不要用你的鍵盤,抨擊善舉,這樣只會讓人覺得你沒有道德底線。


“掙那麼多錢,才捐這點”“我捐幾毛,就等於他捐20萬”

有一個經典的段子.....

記者問一農民:“如果你有一百畝地,你可以捐給國家嗎?”

農民回答:“可以!”

又問:“如果你有一百萬,你願意捐給國家嗎?”

農民回答:“我願意。”

三問:“如果你有一頭牛,你願意捐給國家嗎?”

農民回答:“我不願意。”

記者疑惑:“為什麼?”

農民窘困:“因為我真的有一頭牛。”

捐錢,口號黨,有多好聽就說得多好聽,反正就是吹水,又不要本錢,不是嗎?


“掙那麼多錢,才捐這點”“我捐幾毛,就等於他捐20萬”

這位仁兄,既然你說的這麼好,就按照你現有的家產,捐出來1.8/2的比例,怎麼樣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