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前的「黑劇本」,終於要上映了

剛剛過去的2019年,被稱為中國科幻的元年。

因為我們終於有了一部現象級的國產科幻——《流浪地球》。

在這部很中國的電影裡,我們在大熒幕上看到了末日之下被摧毀的自家座標,第一次見識了我們的電影作品可以比肩好萊塢的科幻大片。

7年前的「黑剧本」,终于要上映了

《流浪地球》劇照

中國電影進入科幻領域的時間尚短,但是《流浪地球》以及小說《三體》的成功,還是留給了我們很大的期許。

反觀國外科幻電影,視覺和心靈震撼的優秀作品層出不窮,上一部讓我渾身起雞皮疙瘩的科幻片還是4年前的《降臨》,《降臨》由金牌編劇埃裡克·海瑟爾執筆,以外星人入侵地球的方式重塑我們對於宇宙的認知,主旨意味深長又震撼人心。

7年前的「黑剧本」,终于要上映了

《降臨》劇照

作為金牌科幻片編劇,埃裡克·海瑟爾的作品兼具了商業元素與思想性

憑藉《降臨》,他第一次獲得奧斯卡提名,還獲得了美國編劇工會獎以及提名英國電影學院獎、華盛頓影評人協會獎、美國評論家選擇電影獎等最佳改編劇本。

對外星入侵題材的駕輕就熟,《降臨》之後,埃裡克·海瑟爾又編劇了兩部外星生物入侵題材電影,其中一部就是今天要介紹的——

《滅絕》

Extinction

7年前的「黑剧本」,终于要上映了

《滅絕》的劇本曾入選2013年好萊塢黑劇本名單(The Black List),同年入選的《美國狙擊手》於2014年被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搬上銀幕,榮獲6項奧斯卡提名。

7年前的「黑剧本」,终于要上映了

《美國狙擊手》劇照

《滅絕》在大開腦洞的同時,也延續了編劇一貫的科幻與人文底蘊相融的敘事風格,宏大的架構,深邃的內涵,硬核的情節描寫。

如果說《降臨》對於很多觀眾來說是一部“有門檻”、“有距離感”的科幻電影,那麼《滅絕》在保持思想性的同時,更加“接地氣”,入侵、獵殺、搏鬥,更加具有娛樂性。

7年前的「黑剧本」,终于要上映了

《滅絕》的演員陣容也很令人驚喜,《蟻人》“嘴炮哥”邁克爾·佩納,《驚天魔盜團2》中的女主麗茲·卡潘,《忌日快樂》裡收割一票迷妹的“小鮮肉” 伊瑟爾·布羅薩德。

7年前的「黑剧本」,终于要上映了

電影中,邁克爾·佩納不再是話癆嘴炮哥,而是飾演一個整天抑鬱寡歡的藍領工人,經常重複同一個夢境——未知敵人入侵地球,自己的家人被獵殺。而麗茲·卡潘則在電影中飾演佩納的妻子,他們將在不明未知敵人入侵時,奮力守衛自己的家庭和摯愛。

7年前的「黑剧本」,终于要上映了

影片的開篇,是一組俯拍慢鏡頭,如同上帝的視角在靜靜地審視這一切。

我們的世界不會停下腳步,只會不斷地更新、進化。”科幻懸疑的氣氛在這個基調下緩緩展開。

男主看似有一個美滿幸福家庭,自己卻一直被一個可怕的夢境困擾。未知敵人、入侵、殺戮,長期的噩夢導致他睡眠不足,精神萎靡,甚至在工作中還發生了失誤操作。

7年前的「黑剧本」,终于要上映了

在妻子和上司的勸說下,男主鼓起勇氣去看心理醫生,但在排隊等待的時候,男主又猶豫走了。他總覺得,夢是不可能每次都是同一個場景,除非這是徵兆或預知

7年前的「黑剧本」,终于要上映了

結果劇情發展,果然如男主夢境中的那樣,大批飛船和未知敵人入侵地球。男主與家人在未知敵人的獵殺中開始了逃生。

7年前的「黑剧本」,终于要上映了

在逃離與對峙的過程中,故事的走向變得更加撲朔迷離……

影片也回到了開篇男主獨白的疑問:“我們是誰?

7年前的「黑剧本」,终于要上映了

但這個問題,直到電影的後半段才揭曉。

如果這只是一部末日逃亡的科幻災難片,那顯然不是編劇埃裡克·海瑟爾的風格。

因為,科幻災難片往往只是讓觀眾置身於恐懼的氛圍中,帶來視覺上的刺激感,卻缺少新意與突破。

電影過半,才發覺,《滅絕》在科幻和懸疑外殼下的,內核是一部關於“人工智能覺醒”的哲理片。

隨著人類科技的迅速發展,人工智能反噬的擔憂也甚囂塵上。

科幻電影也對這個題材做了多次演繹。

早期的經典之作《我,機器人》、《銀翼殺手》,近幾年的《普羅米修斯》、《西部世界》、《銀翼殺手2049》等。

7年前的「黑剧本」,终于要上映了

《銀翼殺手》劇照

7年前的「黑剧本」,终于要上映了

《普羅米修斯》劇照

這些電影在很大程度上,都在探索人類的終極問題“我是誰,我從哪裡來,將到哪裡去。

《星球大戰》導演盧卡斯曾經說過,作為人類的我們不應該去害怕人工智能,這是因為未來人工智能與人類必將共存。

7年前的「黑剧本」,终于要上映了

《終結者》的主角施瓦辛格則認為,其實這是一場人類與人工智能的進化比賽。

7年前的「黑剧本」,终于要上映了

人類與人工智能的關係很微妙,一方面希望“他們”更加智能,幫助我們,另一方面卻忌憚“他們”擁有智慧,威脅到人類的主導地位。

毫無疑問的是,隨著科技的高速發展,人工智能將和人類一樣擁有記憶、會思考,這樣的發展甚至連設計者都無法預測。

人類和人工智能的邊界開始變得模糊,連人類引以為傲的情感,人工智能都可以通過神經網絡學習掌握。而在未來,人類與仿生人的唯一區別可能就在於需要打開軀體,看一看

是否具有“靈魂”

7年前的「黑剧本」,终于要上映了

當人工智能越來越接近、甚至將超越人類的時候,人工智能不可能長期甘心處於被奴役的地位,反叛終將會出現。或者,人工智能對於人類來說只是沒有感情的機器,一旦危及到人類的地位時,隨時可以關閉或銷燬。

7年前的「黑剧本」,终于要上映了

這種“你懷疑我,我不信任你”,相互搏殺的局面,也是以往科幻電影樂此不疲,反覆闡述的一個概念。

《滅絕》也延續了人工智能覺醒這個概念,但在表達和創作上更加有新意和反套路。

電影通過男主的夢境反覆在渲染將有未知敵人入侵,但直到片長快過半時,才揭露出主題——這部電影是關於人工智能覺醒的哲學思考。反轉之處,意料之外卻又情理之中,觀眾的代入感更加強烈。

在這種反套路的加持下,《滅絕》的人文哲學思考有了更加深層次的提升。

另外,影片還要一個很重要的優點是各種細節鋪墊

影片從第一個鏡頭就開始做鋪墊,“我們是誰?”,這個問題在片長快過半揭露主題的時候才一同告訴觀眾,把觀眾的好奇心一直牢牢抓住。

還有,影片反覆出現的入侵夢境,每次出現的片段、場景不同,但都一一對應了後面的戰爭場面細節。

7年前的「黑剧本」,终于要上映了

這些細微之處的鋪墊與支撐,等到後面揭曉時,才有一種恍然大悟感覺,也足見編劇匠心獨運的構思功底。

影片的結尾,“知道我的敵人是什麼”,不管人類與仿生人如何決定,最後留下的仍舊是侵略和掠奪。

攻擊與反攻擊的無限死循環,還是蠻具有諷刺意味的。

7年前的「黑剧本」,终于要上映了

這部影片從一個家庭的視角來展示了人類和仿生人之間的矛盾,以小看大。

這類懸疑科幻片,只有在大銀幕上才能體會到它的震撼,走出影院那一刻,你可能還沉浸在電影的氛圍中,用一種看待仿生人的眼光注視周圍。

《滅絕》已於今日1月18日登錄內地院線。

作為2020年內地院線的第一部科幻片,春節前最後一部進口片。

在春節檔鏖戰之前,這部電影值得大家去影院觀賞的。

1.豆瓣9.5沒給高,這劇我想放在硬盤一輩子

2.豆瓣9.3,HBO這部神劇一回歸就爆!

3.豆瓣9.2,好喪一劇!我卻被暖到了

4.豆瓣9.3,提前預定年度華語最佳

5.一集入坑,這才是真正的年度壓軸神劇!

6.當世最偉大的男演員,他排第一

7.豆瓣9.4,神劇要完結,可我還沒做好準備…

8.豆瓣9.2,今年最佳日劇誕生了!

9.三天票房6.5億,這部「R級」又爆了…

10.全韓男人都想封殺它,我卻偏要給它打call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