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剪輯師社群活動第②期 周新霞老師《我和我的祖國

張鋆,中國剪輯師社群會員。1994年出生於河南鄭州。2016年畢業於四川傳媒學院攝影專業,隨後到Homeboy Colour College學習調色相關知識。而後參加剪輯、攝像方面相關工作。我個人比較喜歡且擅長做一些技術性方面的工作,但在此過程中深深的感受到英語的重要性。所以一番掙扎後決定辭去工作備考雅思踏上了留學的道路,於2019年畢業於伯明翰大學電影電視研究與製作專業。(如果你想聯繫張鋆,歡迎在影視工業網·幕後英雄App關注我,合作交流。)

前言:

這次直播周老師以《相遇》為例,講了滿滿兩個小時的豐富而又有深度內容。周老師的分享結合了實戰案例,深入淺出的講解了剪輯中的幾個關鍵性問題,為剪輯師們指明瞭道路。因為周老師分享的內容實在太多,本文做不到面面俱到,會著重於剪輯流程方面和大家一起分享,其中省略了很多案例的解釋說明,想了解更多的小夥伴快來刷直播回放覆盤學習吧。也歡迎各位小夥伴們加入剪輯師社群的大家族,一起學習共同進步。中國剪輯師社群的會員們也寫了很多精彩的直播筆記,有需要的小夥伴們我把連接放在了下面。

傳送門:

-------------------------- 筆記開始 --------------------------

首先是我梳理的一份剪輯流程大綱

中国剪辑师社群活动第②期 周新霞老师《我和我的祖国 - 相遇》直播笔记

一、案頭工作

周老師認為剪輯思維就是剪輯的創作應該從哪裡開始,擁有剪輯思維的剪輯創作應當首先是從做案頭工作開始的,在案頭工作中需要完成的任務如下:

  1. 找尋影片立意:通讀劇本,思考劇本在表達什麼,立意是什麼,影片的魂、中心思想是什麼。
  2. 畫情節走勢圖:分析劇情是如何發展的,起點是什麼,落點是什麼,中間經過了什麼。
  3. 畫人物關係線:看男女主角是誰,和誰發生過關係,人物和人物的關係在什麼時候有了怎樣的變化,他們的轉折點在什麼地方。此外,起點的人物關係是怎麼樣的,落點的人物關係是怎麼樣的,這中間經歷了什麼。

經過以上的步驟,人物和劇本在剪輯師心中基本就成型了,長起來了。人物的性格以及影片的風格在心中都有了一個基本的概念和推測。完成這些案頭工作之後,會進入到下一個環節,即和主創團隊進行下一步的交流溝通。

二、團隊溝通

與主創團隊溝通

周老師認為與電影的主創團隊溝通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與導演和攝影的溝通更是重中之重,因為一個影片的風格其實是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導演和攝影的。導演如何要求演員用何種表演形式進行表演,是何種表演技巧。以及,攝影是如何拍這個畫面。(這些在很大程度上已經給予了影片一個大概方向和基調)

給導演和影片號脈

周老師認為在剪輯前要先給影片號脈、為影片的導演號脈。所謂的號脈,就是去理解他們的風格,他們使用的什麼樣的風格在進行攝影,什麼樣的風格進行表演,劇本的風格又是怎麼樣的。這些元素共同決定了剪輯的時候應當使用什麼技巧,呈現出怎麼樣的風格。

分析素材與拍攝前預期是否吻合

在案頭工作做完了以後,再結合與導演的溝通,再去分析拍來的素材與之前預設的是否有區別,哪裡有區別,這種區別是由於什麼引起的。面對這樣的區別,在剪輯的時候要採取什麼樣的技巧,順著他還是逆他。這些一定要在案頭工作時完成。完成與主創團度的溝通之後,便要開始初剪了

三、初剪

仔細瀏覽素材:

其實初剪就是給剪輯師一個大的架子,也就是說這個故事大概是怎麼樣的發展,導演都拍攝到了哪些素材,(結合之前做的案頭工作)剪輯師在反覆看初剪的時候心中其實已經要開始醞釀這個影片的結構、風格、情節走勢應該是怎麼樣的。

在初剪中挑選素材這個環節非常重要。攝製組中那麼多號人,各個部門的辛苦勞動才換來的這些素材,剪輯師肩上扛著的是前面無數人的辛苦勞動成果。所以要細心的逐一去看素材,將素材做一個合理的分配。切勿簡單粗暴的只選擇最後一條,或者導演的ok條。

剪輯師應該把全部的素材看一遍,因為在案頭工作中,剪輯師已經對這個影片的大的故事、情緒、人物已經在心裡面有了一個構建。作為剪輯師應該根據自己對影片的構建去鑑定這些素材裡面哪一個更好,哪一個有問題。這些個鏡頭裡面可能第一條的前面比較好,另一條的中段可能好,還有一條可能是尾巴好,如何將這些不同條中不同的好在影片中呈現出來,這個功課是必不可少的。

周新霞老師說,在剪《天狗》的時候有好幾場戲、好幾個鏡頭,其實都是用了好幾個鏡頭撰起來的。要找到不同鏡頭當中最合適的那個情緒將他們鏈接起來。不能浪費前面那麼多人的勞動成果。(這使我想起來上大學的時候,那個時候自己剛接觸剪輯不久自己會一味的追求動作的連貫性。強軍老師對我講:作為剪輯師應該去剪戲,所謂的剪戲就是選出演員最適合影片情緒的表演,而不是連接動作。周新霞老師也同樣提到了這個問題,在製造影片節奏的時候,完全也可以不考慮動作的連貫性,甚至大膽的使用跳切來完成自己想要的影片節奏。)

此外。在初剪的版本中需要尊重劇本和導演的想法,不要去改變導演的思路,按照劇本和導演拍的素材將片子連接下來。在這個過程中,如果自己有想法的話可以新建一條時間線將其放在一邊。有想法也不能過多的破壞原本的設想,你得讓導演先看見原來的東西是個什麼樣子,如果你覺得中間有問題,然後再和導演討論應該用怎麼樣的一個方式去解決問題。但是,剪輯師一定也要有自己的想法,如果一個剪輯師沒有自己的想法和創造的話,那應該就不怎麼稱職。

確定影片風格:

大家都會覺得影片風格在剪接的時候怎麼去完成,或者說我憑什麼就用這樣的技巧形成這樣的風格,用了什麼樣的技巧形成什麼樣的風格該怎麼來判斷。

周新霞老師認為,關於影片風格的確定首先是要看劇本,它是什麼類型的劇本,導演在拍攝的時候,它是用怎麼樣的一個拍攝手法。比如說藝術片裡面通常是淡化情節。然後他的主要目的不是在製造一個矛盾,製造一個高潮,而是在淡淡的這樣一個很生活的情節裡面去呈現人物的情緒,然後是在呈現人物情緒的過程裡邊進行導演的表達。當遇到不同類型的片子的時候,剪輯師應當運用不同的技巧去完成。

四、關於剪輯

感受影片的情緒

周老師說剪輯師需要在臺子上要反覆感受自己的影片,影片的情緒到了哪裡,你需要情緒走到哪裡,你怎麼改變它,用什麼手段去改造它。剪輯師要時時的去思考你要達到什麼樣的情緒。如果想要完成的預設和片子是不是對等的,就需要去修正。這就是說為什麼一個影片到了後期用的時間越長,你剪進去了,那個時候是出活的。 還有的人說一個影片三分拍七分剪,其實就是剪輯師在鑑定片子的故事、情緒在往哪個方向上走,應該到的地方他走到了那沒有,如果沒有走到,該怎麼去解決,這個是反反覆覆要去做的工作。

剪輯的延伸和省略

剪輯中的延伸和省略實際上是考驗剪輯師對於劇本的理解程度。如果讀懂、理解了劇本,剪輯師便可以來到一個新的視野——站在劇作的角度上從新去審視每一場戲。

那個時候一定會知道哪場戲是個重場戲,需要濃墨重彩。哪個細節是非常重要的細節,是建制人物關係的一刻,那麼剪輯師一定會抓住。同時,有一些該省略的地方,或者說信息這之前某場戲的時候已經傳達出來了不需要信息再重複了,這些東西就可以拿掉了。這也就是所謂的看一個剪輯師會不會剪片子,其實就看他懂不懂得延伸和省略。剪輯有些時候就像一個畫家,區別是畫家是拿著色彩去繪畫,剪輯師是用鏡頭在作畫,用鏡頭去完成大的結構,完成畫面裡面敘事的黑白灰。黑的即濃墨重彩的地方,白色地方就是需要留白的地方,灰的地方即是粗針大線的地方。在時空上也可以使用技巧去構建你的時空。這個時候就是你怎麼樣用你的鏡頭,去完成你心裡邊的這個影片的黑白灰。

五、提問討論

電影剪輯應該什麼時候介入一個項目,怎麼和導演溝通。

介入項目的時間有各種各樣的,對於我來講,我覺得最佳時間應該是開拍前,開拍前剪輯看完劇本以後,去和導演、攝影溝通,溝通片子的立意是什麼,表達呈現的是什麼,把他的靈魂聊出來,就知道要表達和立意什麼了。再說導演攝影是怎麼樣的一個風格去進行風格,因為剪輯很多時候是拿著攝影拍攝的素材去二次創作的,攝影前期用的什麼樣的技法去拍攝,他的運鏡的方法直接決定了未來影片的風格, 所以我決的這三家一定要去溝通好,才能夠更好的完成未來影片的風格,所以最好是剪輯師提前就進入。

還有剪輯我覺得經常就是剪文字,我有兩三個經驗,在劇本的時候我就說這場戲不要,這個地方前面已經有了不要,有一次一個紙片主任說得虧讓你來了, 我省了很多錢。我覺得如果剪輯早一點進入的話,可以把沒有必要的鏡頭在文字上就把他刪了。不是到拍了以後再去剪,那就變成了我要連接你的動作,連接你的臺詞。現在我看到有不少的剪輯師就是在剪臺詞,再接動作。我感覺你浪費了一個剪輯師應該創造的那個地方。

剪輯的節奏怎麼把握,是前期設計劇本導演的比較多一點,還是後期剪輯把握的多一點?

我覺得應該是共同把握的,因為在看劇本的時候你應該對這場戲的節奏有一個預測,怎麼演,怎麼呈現這個戲的情緒,比如相遇裡面出事以後高遠跑回來,然後解決各個問題然後跑出去,這場戲你能慢悠悠的嘛,這個事件決定了你要怎麼樣的節奏去處理。剪輯師要去完成那個節奏無非你要清楚,要完成這樣一個節奏你要用怎麼樣的景別,怎麼樣的長度,去完成怎麼樣的節奏。其實我們剪輯師就是在用景別和長度再講故事、完成節奏。

節奏圖應該怎麼樣繪製?

應該是畫一個圖表,一開始出事了應該是在前面段落裡面的一個峰點,再後來就應該是一出去到了原子彈爆炸成功了,又一個峰點。有了這麼一個曲線圖,你再去找中間值(轉折點)。 有的時候你要找到情節的起點和落點,在起點和落點之間,尤其是要用落點回找起點,在這個過程裡面,常常你會發現,其實因為有了這個落點,它的起點應該再往前延展,他的情緒應該再往前,不管是好的或者不好的情緒都應該張開來,這兩個之間走的距離越遠,你的人物的弧光就越漂亮。所以我決定這個點一個是在找節奏上的,一個是在找人物上的。

怎麼樣算一場戲?一個場景?/ 一個片段?

在寫劇本的時候需要嚴格按照標準來,到了臺子上,我覺得現在場與場之間的那個牆拆的越來越多了,在我們初學剪輯的時候,老師經常說你要把你要把你這個鏡頭的標點符號剪輯出來,可是現在的影片裡面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這個牆漸漸被拆了,你去看少年的你,你已經基本上分不出哪是哪一場戲,它混在一起,是人物和情緒推著往前走的。

那我們拉片的時候還有必要去分成一場一場戲去學習麼?

我在拉片的時候我其實是在找節奏圖和情節圖,不會去找它是哪一場,我重點是要把這場戲我覺得它剪的很有意思,我要剖析一下他怎麼剪出來,他是用什麼觀念剪出來的,這種剖析對我幫助特別大,你一下子能夠發現這個剪輯師的創作的初衷觀念在哪裡。

舉例:

奧利弗·斯通的《挑戰星期天》,他的第一場戲打橄欖球,我就發現那個打橄欖球的過程裡面,沒有具體的這個球扔出去給了誰,誰又扔出去給了誰這種動作和球的運動軌跡,我看到的都是球員因為比賽到了白熱化的程度,肩你抗過來我扛過去和腳底下的感覺與情緒。球到哪了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的比賽到了白熱化程度的時候的情緒。

最近我看了《少年的你》打球的那場戲,他也是根本沒有球怎麼傳遞的過程,就是梆梆梆幾個特寫的連接,就完成了他被人霸凌的一個情緒,然後也沒有拿球的過程,直接扔出去。通過這個鏡頭你就看到了剪輯的創作觀念在哪裡了,他已經把那個過程,路線,空間,全扔了, 就是要體現那個情緒。無論那個動作是不是過去意義上的連接,我只要這樣做麼,我覺得他情緒呈現出來了,我就這樣做了。

素材很長的時候怎麼去找剪輯點?

我覺得這是一個初學者提出來的問題,上來我上來的是你先要做案頭,讀劇本,必須先要學會做案頭工作。案頭工作裡面幾個分析,分析完了以後你這個戲要表達什麼,這場戲的戲劇任務是什麼,你再去看哪一個片段你就覺得是好的,怎樣的情緒是對的,怎樣的情緒是不對的,先把這個找出來以後,自然你就找到剪輯點了。

怎麼提高剪輯水平?

剪輯水平的提高絕不是說你這個動作你能連接起來了,這個臺詞你能接上了。而是一個你的眼裡打開了沒有,也就是說你從文學的角度,從戲劇和電影的角度,你能不能去感受到你的畫面和表達,是不是到了你要的那個位置上了。這樣的一個眼力我覺得是需要一個長期的培養,和長期學戲劇音樂電影,等你的藝術修養有了以後,你才可以有的這份眼力。

節奏感比較強的片段,是現有音樂還是現有畫面,剪輯如何擺脫音樂的限制?

有人做過實驗,畫面和聲音兩個,聲音放出來非常直接的進入到你的大腦,他比畫面傳到你的大腦要快一些。所以很多時候聲音會主導你的情緒,所以很多時候我不願意說現有音樂,然後我再去填畫面,你去看如果現有音樂再去填畫面的時候,你把音樂mute掉去看畫面的時候,那個畫面傳遞的情緒有的時候是不準確的。你只有是你先沒有音樂的時候,把這場戲該有的情緒都剪出來了,然後你在放上音樂去微調。

貼上音樂再給導演製片看的時候,是給他們提供了方便,但是給編曲製造了很大的麻煩,音樂找到的音樂全是大師的音樂,怎麼弄都不好走出大師的音樂的感覺。

音效在剪輯的哪個階段加入比較合適,如何用音效使剪輯更加精彩

我一直特別盼望著改變,18年的時候我們請了登月第一人的剪輯師來對談, 他其中就談到導演米恩會把剪輯作曲音效都放到同一個院裡面,讓音樂和音效做好了之後在給剪輯剪,等音效和作曲做好了,再根據音樂來微調畫面,然後這樣反反覆覆做到大家都覺得合適了為止。我就特別羨慕這種感覺,因為有時候我在做心裡情緒的時候,我會做出很多的感覺來,我裡面很矛盾,放還是不放音樂呢?音效放上去有的時候又沒那麼貼切。所以我也很困惑,希望我們什麼時候,剪輯音效音樂可以一起工作,這樣是最合適的。而且聲音的感覺會刺激你剪輯的感覺。

剪輯如何提前做好更合理有效的聲音設計?

有特別設計的時候,可以與聲音溝通,告訴他你的想法。

遇到瓶頸了,不知道怎麼下剪刀了怎麼辦?剪片子膽子越來越小

其實很多人不知道剪輯是幹什麼的,剪輯就像冰和水,冰是什麼樣的只有水知道,很多時候觀眾並不知道編劇就是這麼編的呢還是剪輯這樣剪的呢,而且剪輯剪著剪著,絕不是簡單的接動作接動畫,而是你怎麼才能夠從劇作的角度重新看每一場戲,找到那一場戲該要表達的情緒,你抓住,然後去剪。這個是需要一定的時間,表面上看剪輯是很簡單,會軟件,門檻又很低。要真正剪好的話需要經過很多的個臺階,我覺得 這個同行它是在邁臺階的時候有點困難。只能拉片子,慢慢去學習,當你的修養有了,你就看見了。

膽子小就是你覺得你肩負著前面那麼多人的勞動成果,你的對得起他們,你覺得這樣也可以,那樣也可以,那麼你用哪一個呢,這得是一個反覆推敲的過程,你得真的嚼頭了,才能夠下剪刀。

《1917》、《鳥人》獲了很多獎,面對一鏡到底的時候剪輯是什麼身份?

很多年前我就看到過一個商業片,他就是一鏡到底,還跨越了很多場景在一個城市裡面。哪個片子給我留下深刻的音響。其實像這種長鏡頭就更需要剪輯師,你去看一下他的介紹中1917的剪輯師很早就介入了,他不是那麼長的片子真的是一鏡到底,它是要有掩藏讓觀眾看不出你在轉換鏡頭,但中間要非常巧妙但的找到他的剪輯點,比如相遇裡面車上那個是兩個鏡頭。這種剪輯技巧是剪輯師一開始就參與進去的,更需要剪輯的技巧。

你怎麼看《1917》的剪輯沒有入圍奧斯卡最佳剪輯?

在剪輯技巧的範疇裡面,他當然沒有別的電影裡面剪輯師貢獻的多,但其實我覺得我要看一個剪輯師的好與不好,我要看他對影片的貢獻,不是說你能給他剪流暢,是你能不能從劇作的角度,賦予影片更多的東西。像那個事先都已經做好了,唯一的東西是怎麼把他連起來,讓觀眾看不出破綻。

是不是有些片子限制了剪輯師,剪輯師能做的就不是特別多?

你的眼力越銳利,你看到的東西也就越多,你的貢獻也就越大。

現在是否有一些最新的剪輯風格、技術和趨勢?

以五年為一個階段,五年前,十年前的敘事是怎麼樣的,都在變化。其實,每一個電影敘事前進的腳步,都伴隨著剪輯技巧的重新發心啊,現在我覺得更多的還是在時間空間的使用上的變化。比如我之前說的現在那個場與場之間的那個牆,越來越模糊都拆掉了。還有就是時間上的順序時,現在越來越多的是多線敘事,非線敘事的一個感覺,這些東西無非大家奔的目標都是在最短的時間裡可以傳遞出更多的信息,過去是單層敘事,現在是多層立體敘事,我覺得是在往這個方向上走,這個方向其實用理論的東西來說的話,其實是調切、絕對性瞬間、完形心理學,這三個東西共同完成了今天新的一個敘事的感覺。不管你是怎麼樣的敘事,你都是在這個點上往前走。為什麼說是調切呢,他先是把完成的時間空間給破掉了,他很自由的找到他自己的表達。那麼這裡面就有一個我要表達什麼,我要將故事引向何方,有了這個的話,我就有了我怎麼使用那決定性瞬間,決定性瞬間怎麼才能用著而不用這呢,這其實是你心裡面要有一個完形心理學的理論支撐,你知道你的這個信息這一塊,這一塊,這還有一塊,他們不是順序的,但是你知道觀眾看的時候,他們自己能把這些連接起來。這就可以了。關鍵是剪輯師你能不能意識到這個問題。我覺得是這個在往前走。不管它是怎麼樣的,都離不開這個點。

更多的工作是救急,那麼這種情況會做那些準備的 工作,怎麼更好做出故事的開篇,這些問題的根源是什麼類型,怎麼避免?

這個問題我沒有遇到單純的音樂剪的不好,這個片子出了問題,往往是劇作上出了問題,劇作上出了問題你要重新建構他的故事。在接片子之前我要先號脈,有沒有藥去治這個東西,有藥治我就接。得是我真能完成這事的時候,我才幹接這事。往往是我先看一遍,找出出了什麼問題,這裡面有沒有我能提溜出來的有分量的東西,我把他稱謂是我要找到含金量最大的那粒沙子。因為一個影片的分量往往是那粒沙子 - 你把它打磨出來以後,它閃光了以後,影片就有分量了,很多時候是這個分量來連接所有的點。我先找到這個,然後我再去分佈他們的故事和線索,重新去找人物。這些東西我都寫出來一個案頭出來,這種時候然後往往時候攝製組已經解散了,是製片人找我,我就要和製片人講,這個片子我看到了什麼有價值的東西,我想用這個重新建構他的故事,它的故事我想怎麼講怎麼講。(已經不是單純剪輯層面的東西了)全部講清楚之後製片人覺得可以,我先剪三集,我讓製片人來看,他通過了,我找到了這個片子應該有的氣息和脈絡,我就可以往下走了。

年輕的導演和剪輯師遇到的問題,前期拍的素材就不夠,對於導演和攝影如何去培養剪輯的思維?

在拍戲的過程中,重要的是,當你拿到這個劇本的時候,你要特別清楚你想要表達什麼,重要的熱點鏡頭在哪裡,重要的情緒是什麼,不管出了什麼問題,你要把你最重要的那個情緒抓住,你抓住了這個東西以後,其他的稍微弱一點無非就是這場戲沒有那麼精彩,但是主要的任務是完成了。所以關於剪輯點的問題,我不覺得一般的影片在拍攝的過程裡面必須考慮剪輯點,我覺得考慮的是情緒。除非是像《1917》、《時尚女魔頭》裡面這種秀技巧的片子。

自己先漲本事,然後自己苦練基本功,慢慢大家認識你了,你的創作空間就大了就更自由了。大家弄來弄去無非就是要找到一個創作的空間和自由度,讓自己更多的去發揮。所以還得是自己先長本事,再去像怎麼開闊那個空間。

本文為作者 張鋆 分享,影視工業網鼓勵從業者分享原創內容,影視工業網不會對原創文章作任何編輯!如作者有特別標註,請按作者說明轉載,如無說明,則轉載此文章須經得作者同意,並請附上出處(影視工業網)及本頁鏈接。原文鏈接 https://107cine.com/stream/12139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