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上海中心寶庫匯精品展覽袁大頭、光緒元寶


2020上海中心寶庫匯精品展覽袁大頭、光緒元寶


2020上海中心寶庫匯精品展覽袁大頭、光緒元寶


2020上海中心寶庫匯精品展覽袁大頭、光緒元寶


2020上海中心寶庫匯精品展覽袁大頭、光緒元寶


中華民國三年袁大頭

“袁大頭”是民國時期主要流通貨幣之一,“袁大頭”是對袁世凱像系列硬幣的口語俗稱,嚴謹說叫“袁世凱像背嘉禾銀幣”。北洋政府為了整頓幣制,統一銀幣,於民國三年(1914年)二月,頒佈《國幣條例》十三條,決定實行銀本位制度。"壹圓銀幣用數無限制",即以壹圓銀幣為無限法償的本位貨幣。根據這一規定,於1914年12月及1915年2月, 先後由造幣總廠及江南造幣廠開鑄壹圓銀幣,幣面鐫刻袁世凱頭像,俗稱"袁頭幣"或"袁大頭”,此枚“袁大頭”銀幣的正面圖案,中間為袁世凱戎裝左側面像,民國3年版的上方為“中華民國三年”,背面圖案是兩株交叉的稻穗,中央為“壹圓”、正面鐫袁世凱側面頭像及發行年號,背面鑄嘉禾紋飾與幣值,該幣的外環主要是直齒邊,保存完好。

藏品歷史背景:清朝滅亡之後,1912年4月袁世凱出任大總統。北洋政府鑑於當時鑄幣、紙幣十分複雜,流通的中外貨幣在百種以上,規格不一,流通混亂,折算繁瑣,民眾積怨,同時也想借助貨幣改制以解決軍費問題,便決定鑄發國幣。袁世凱為了提高自己的統治地位,把自己的頭像鑄於幣面,“袁大頭”由此而來。

雲南省造光緒元寶

藏品概述:“光緒元寶”是清朝光緒年間流通‌‌的貨幣之一。由兩廣總督張之洞率先引進英國鑄幣機器鑄造銀元和銅元,之後各省紛紛仿效。共有十九個省局鑄造,除中央戶部外,地方省所鑄銅元,皆在其正面上緣鐫寫省名,此枚錢幣字體、圖案都符合當時的鑄造特徵,齒邊等使用痕跡明顯,藏品正面圈內鑄有銘文“光緒元寶”,珠圈外上環鑄楷體“雲南省造”四字,底部鑄貨幣價值:“庫平七錢二分”,元寶背面內圈鑄有神龍騰飛圖騰,外圈鑄有英文,品相精緻,其審美風格獨特。

收藏價值:雲南省造光緒元寶在錢幣史上佔據著重要的地位,它不僅代表著近代中國的貨幣文化,反映了我國近代歷史、經濟、金融的興衰和滄桑,具有很好的藝術觀賞價值和文物價值。 這枚錢幣包漿溫潤,品相完好,是難得的好品,有非常好的升值潛力和市場價值。而且光緒元寶也是大清光緒年流通大面值貨幣之首,是我國首批引進海外技術的印發流通貨幣,對於現今也蘊藏了一定歷史意義。

藏品規格:①直徑約:3.8cm 重約:20.5g ②直徑約:3.8cm 重約:20.5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