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穿梭《花樣年華》,此情可待成追憶

《花樣年華》是由香港導演王家衛執導,香港著名演員張曼玉和梁朝偉共同主演的一部影片,它被數十萬觀眾稱為一部懷舊經典,獲得了第53屆戛納電影節最佳男主角獎、最佳特別技術獎。影片講述了一名被丈夫冷落的女人和一名遭妻子背叛的男人,兩個人由相識、相憐到相戀而又主動分離的故事。

就影片所講述的故事本身而言,普通得沒有什麼新意,無非就是一個講述婚外戀的愛情故事;就影片的情節來說,既不曲折也不扣人心絃,甚至於可以說簡單而又平淡。

那麼,為什麼這樣一部故事普通、情節簡單的影片能被人們稱之為經典?關鍵就在於導演王家衛在影片中所使用的巧妙而別緻的表現手法,並通過它們為這個普通的故事賦予了一個意蘊深廣、新穎脫俗的主題,讓這部電影達到了內容與形式的高度契合。

這是一部精緻舒緩,低調奢華的電影,也是一個耐人尋味的故事,好似一張泛黃的老唱片,暗啞、緩慢地流淌在昏黃微涼的夕陽殘照下,撩起人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幽怨、落寞而感傷的情緒。

今天,我將從敘事手法、人物處理、物品隱喻和情節渲染四個方面來分析一下影片的獨特魅力,讓觀眾體驗一段在短暫的獲取與永恆的失落之間的哀婉人生。

歲月穿梭《花樣年華》,此情可待成追憶

一、淡化情節的敘事手法:用細節手法傳達故事情節,將故事碎為細節,讓觀眾對主人公細膩敏感的感情產生刻骨銘心的情緒感應。

王家衛導演的最大特點在於他可以用一種很緩慢的講故事的方式為人們創造一個極具風格的意境,電影的氛圍感極強,而故事和人物往往都是最簡單最純粹的。這種淡化電影情節處理手法的結果就是,讓觀眾 “被迫”去對電影的所有細節進行一個 “自我反省式”的整理和梳理。

《花樣年華》由一個個跳躍式的鏡頭組成流暢的敘事,講述著一種心情故事,表現了中年對流逝的青春歲月最深情的一次回首。導演在故事情節交代承接上未採用傳統的全知視角和透明敘事法,而是巧妙地將故事碎為細節,讓觀眾通過用心感知細節,去讀懂電影所講述的整個故事及人物心理。

比如,蘇麗珍和周慕雲因為有了與鄰居一樣的皮包、領帶,才發現自己的另一半有了私情;周慕雲妻子經過蘇麗珍丈夫椅子前“嗯”了一聲的情節,其實是兩人有染的暗示;特別是男女主人公從開始模擬另一半偷情直到最後一次模擬離別的細節,這個模擬過程由開始的好奇轉為戀人情話和分手,將兩人的情感發展過程和內心情感表露無遺。

又比如導演對兩人對白和動作的細節描寫。當蘇麗珍第一次造訪 2046 後準備離去時,周慕雲叮嚀道:“回去後給我打個電話,用不著說話,響三聲就好。”蘇麗珍聽後回望了周慕雲,兩人都沒有說話,但是眼神卻出賣了一切,於是周慕雲充滿試探與期待地說:“我沒想過你會來。”蘇麗珍卻用“我們不會同他們一樣的”理智回答,像一盆冷水澆滅了周慕雲心中燃起的慾望火焰。

此外,影片中懶得做飯的女主人公與男主人公在街頭面攤的一次次相遇,他們之間的每一次心靈交流和難以言傳的暖昧情緒,總是伴著重複的華爾茲背景音樂,在一次次週而復始的循環中,兩人的關係得以緩慢進展。

在我看來,正是這種在大量細節之處的濃墨重彩和不遺餘力,向觀眾渲染出了男女主人公隱秘的心靈交流。其中,緩慢但節奏感極強的華爾茲背景音樂的重複響起,也暗示了兩人感情的發展,重複的力量讓人刻骨銘心,於主人公如此,於觀眾亦是如此。重複的畫面和音樂,讓故事的起承轉合一如華爾茲節拍,緩慢卻又固執地逼近。

歲月穿梭《花樣年華》,此情可待成追憶

二、不落俗套的人物處理:設置並虛化隱形人物,將不在場人物與在場人物形成對比,更好地適應了故事的情節需要,向觀眾展示了影片的獨特魅力。

婚外戀主題是現代中國人婚姻當中的一種尷尬情感,在處理這樣的人物和情節時很容易落入俗套。但在《花樣年華》中,導演將女主角的丈夫和男主角的妻子用戲中戲的手法“虛化”處理,不正面出現,只有聲音和背影,設置成為不在場的隱形人物。從而使不在場的、不可見的一對,與在場的、可見的一對既虛實對比又互為襯托,完成了不落俗套的人物處理。

周慕雲和蘇麗珍相識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香港,他們是一棟公寓樓的鄰居。在他們得知自己不在場的另一半的私情後,他們兩人有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感慨,開始好奇地探索愛人背叛自己以及尋求自我感情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兩人最終受生氣、好奇的心理驅使走到了一起,大量地接觸並模擬不在場那對人物的開始、發展的情景。

這種對不在場人物私情的想象與情境模擬,讓他們在承受痛苦折磨的同時又得到些許慰籍,雖然有種顧此卻不失彼的沉溺,但他們的感情發展始終帶著小偷小摸的性質又伴隨著一種壓抑與剋制。正如女主斬釘截鐵地說“我們跟他們不一樣”,在場的男女主人公最終用道德成功約束了自己的行為,以自律抗拒誘惑,即使有機會,也沒有盡情享受這種婚外自由。

依我看,導演將不在場人物與在場人物的感情形成對比,既讓這種私情在在場人物身上得以展現和延續,又完成了人物虛化的成功處理:一對是無所顧忌,另一對卻是小心翼翼;一對是放縱自己,在慾海裡浮沉,另一對是逃避自己的真情,在痛苦中煎熬。

正是這種淡化人物的手法,使得尷尬的婚外情不再赤裸裸地呈現在觀眾面前,使得影片在顯得平凡、緩慢的同時又獨具魅力。而這種平淡中暗含著不平凡的矛盾與心理糾葛,又讓觀眾不再糾纏於無謂的故事情節,進而將影片推向了高潮。

歲月穿梭《花樣年華》,此情可待成追憶

三、獨具特色的物品隱喻:不同的道具展示營造出令人束縛的情感氛圍,隱喻著主人公在內心束縛之下的愛情結局。

這部電影中的每一件物品都有其獨特的味道和象徵意味,這些道具在實現其本職功能的同時還承擔著必要的象徵意義。而正是這些具有象徵意義的物品製造出了電影令人束縛的氛圍,從而隱喻出了男女主人公受內心束縛之下的愛情結局。

① 旗袍

首先,旗袍本身是高貴與傳統的代言,這在很大程度上揭示了女主角的內在性格。她的內心是寂寞而高貴的,然而骨子裡卻是傳統的。蘇麗珍曾對周慕雲說 “我們不會和他們一樣的”,表現了她內心高貴的性格特點,但是旗袍作為傳統服飾,本身就暗示了蘇麗珍深受傳統思想的影響,傳統思想始終像旗袍一樣制約著她的內心,無法衝破這一束縛,註定兩人愛情將以悲劇結局。

其次,旗袍色彩的變換含蓄地隱喻著花樣年華里美麗與憂傷並存、愛情與絕望共生的尷尬境況。

蘇麗珍不願意離開丈夫,周慕雲只能遠走他鄉。幾年之後,蘇麗珍雖曾聯繫周慕雲,卻欲言又止掛斷了電話。周慕雲也尋訪過舊出租屋,卻發現一切無可追尋。

片中設置了離婚後的蘇麗珍重回故地並長期租住那裡,影射了她期待回到“過去”的心事,但錯失的情緣已無法追回,咫尺之遙,他們竟失之交臂。片尾的題詞雖表明“他仍然懷念著過去的一切。”但無緣再見的那種感傷與遺憾,像一團濃得化不開的霧,固執地纏繞在觀眾的心頭,揮之不去。

歲月穿梭《花樣年華》,此情可待成追憶

② 繡花拖鞋

男女主角在一起寫小說,後由於房東突然歸來,女主角將繡花拖鞋遺落在男主角家裡。後來男主角遠離香港前往新加坡,沒有帶走女主角,但卻帶走了女主角的繡花拖鞋。男主角遠在他鄉,遠離心中所愛,只是通過一雙繡花拖鞋寄託自己的思念。而當繡花拖鞋遺失後,男主角尋找未果,最終只能化作一聲嘆息。

在我看來,這裡的繡花拖鞋不僅象徵著蘇麗珍,更象徵著兩人之間的愛情。周慕雲失去的不止是那雙繡花拖鞋,更是他們之間的愛情。周慕雲那聲嘆息,也意味著他對兩人愛情的無奈。失去了終究是失去了,再也回不來了。一如影片最後,即使兩個人都回到原來的出租屋,最終仍舊錯過一樣,而蘇麗珍望向出租屋時留下的眼淚,其實是對兩人之間愛情的最後祭奠。

③ 牆壁

影片中貼滿廣告的斑駁牆壁,一方面暗示了當時的社會背景,另一方面也揭示了時間流逝的無情。略顯模糊的牆壁上始終投射出或深或淺的光影,在慢鏡頭的襯托下,冰冷的石頭也瀰漫出不一樣的落寞色彩來。而不論時光如何變換,牆壁仍舊保持原有的模樣。

就某種程度而言,牆壁象徵著外界之於男女主人公的束縛,正是這種束縛造成了他們的愛情悲歌。

歲月穿梭《花樣年華》,此情可待成追憶

四、恰到好處的情節渲染:採用獨特節拍的音樂,在慢鏡頭的配合下,通過音樂本身的重複性與華麗性,讓影片充滿濃厚的懷舊感。

獨特節拍的音樂對抒發人物情感、表現環境氣氛,具有不同尋常的表現力。王家衛在《花樣年華》中就採用了日本音樂、西班牙爵士樂、中國電影插曲等風格多樣的音樂來表達人物情緒,刻畫人物心理,從而恰到好處地渲染了故事的氣氛,進而把觀眾帶入到了哀婉、懷舊而又感傷的氛圍中。

① 日本作曲家梅林茂創作的《Yumeji's Theme》

作為主題音樂,它在影片中一共出現了七次。前兩次出現在男女主人公去麵攤的時候,兩人屢次擦肩而過於狹窄陰暗的樓梯,導演通過鏡頭慢放與舒緩的音樂將兩人孤獨的心境及意外相逢刻畫出了濃濃的詩意。後幾次出現在兩人逃避感情之時,壓抑凝滯的音樂,將兩人對愛情渴望,懼怕而又無奈的心緒展現得淋漓盡致。

② 富有爵士風格的拉丁歌曲《Quizas Quizas,Quizas》

這首歌曲在影片中一共出現了五次,歌曲中美妙的旋律、沙啞磁性的男中音搭配著憂傷的歌詞,營造出了一種淡淡的浪漫、憂鬱的氛圍,同時也刻畫出男女主人公為情所困、為情所傷的哀婉、迷離以及矛盾的心態。

歲月穿梭《花樣年華》,此情可待成追憶

③ 周旋演唱的《花樣的年華》

這首歌是周麗珍丈夫作為生日禮物通過電臺點播給她聽的,它對於表達周麗珍當時的情緒及刻畫其心理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無論是當中的歌詞“花樣的年華,月樣的精神,冰雪樣的聰明.......暮地裡這孤島籠罩著慘霧愁雲”,還是歌曲表達出來那種分離兩地的痛苦之情,都與周麗珍當時的感情經歷和心境極度地吻合。

依我看,隨著音樂的不斷重複與出現,電影中的故事也隨著發生了變化,極大地渲染了情節,進而推動整部影片的向前發展。如歌名一樣,周麗珍在收聽音樂的同時不由懷念起自己的花樣年華以及這花樣年華里的愛情。此時,電影似乎走到了一個轉折點,周麗珍也似乎面臨著進退兩難的境地。

總結一下:

作為王家衛導演的經典代表作品之一,《花樣年華》不可避免地打下了王家衛風格的烙印。正是通過淡化情節的敘事手法、不落俗套的人物處理、獨具特色的物品隱喻以及恰到好處的情節渲染,他將一段屬於上個世紀60年代的世俗故事演繹得唯美而富有情趣。

周慕雲和蘇麗珍的愛情結局,讓我們感受到了時代背景下的人生和道德深處的糾結,給我們帶來一種淺淺的憂傷與令人心碎的雋永。正如片尾那個字幕:”那些消失了的歲月,彷彿隔著一塊積著灰塵的玻璃,看得到、抓不著。他一直在懷念著過去的一切”,花樣年華似水流年,此情可待成追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