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稅降費助涉農企業研發更“起勁”農村居民財富獲得感提升

本報記者 包興安

近年來,國家為支持“三農”發展,出臺了一系列稅收政策。尤其2019年出臺的增值稅降稅率等力度空前的減稅降費政策,進一步減輕了涉農企業負擔。近日,2020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落實涉企減稅降費等支持政策。專家認為,繼續對農業類公司減稅降費,有利於發揮農業企業的龍頭帶動作用和輻射作用,促進農民持續增收。

中國財政預算績效專委會副主任委員張依群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我國多次下調增值稅稅率,並實施留抵稅款返還、生活類服務用品和技術研發等納稅加計抵扣、金融機構小微企業貸款利息收入免徵增值稅政策等大規模減稅降費政策,直接利好農業企業,極大地緩解了農業企業的稅費壓力。

上海瀛久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又名森鮮館集市),就享受到了國家釋放的政策紅利。公司創始人顧慧華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公司創始於2006年,從承包20畝大棚蔬菜地開始,逐年擴大生產規模,創立了“森鮮館”品牌,加入了上海市首批標準化菜場之列,多年升級轉型發展成為一家享譽上海的名牌農業科技公司。

“企業的發展離不開國家的減免稅政策。2019年全年,公司減免增值稅270多萬元、企業所得稅50多萬元,優惠下來的稅款可以用於公司農業技術的創新與研發,以及構建高端綠色農業增值服務平臺。”顧慧華說。

過去,農產品銷售形勢單一,加上道路交通的限制,因農產品銷售不及時導致損失加重的情況多有發生。如今,在“互聯網+農業”以及減稅降費政策的帶動下,電商行業發展迅速,成為農產品銷售的新途徑,農產品銷售之路更暢通了。

“今年,公司看準網絡直播平臺發展的前景,利用平臺直銷農產品,如今銷售量逐月攀升,原本通過線下一盆一盆出售的水仙花,現在通過互聯網遠銷全國各地,而助力公司開拓市場的還是國家的稅收政策。之前因為對稅收政策不瞭解,對於發展電商市場比較困惑,後來經過稅務機關輔導,公司瞭解到只要屬於自產自銷免稅條件的,無論通過什麼平臺銷售,均可享受免稅,這讓公司放心邁開大步,大膽發展公司業務。”顧慧華表示,“另外,減稅降費政策實施以來,稅務部門推出了一系列便民舉措,公司無需至大廳備案,只需申報即可享受免稅,為企業又可以節省很多辦稅成本。”

張依群表示,作為基礎性產業,農業企業在稅費上歷來享受優惠,特別是實行農業稅費改革和農業綜合改革以來,減稅降費政策在農業全面免除政府稅費的基礎上,為農業企業進一步提供了稅費優惠的政策保障。

如今,得益於政策利好發展起來的企業更加註重履行社會責任,積極回饋社會,利用減稅降費的利好帶動農村農戶就業。上海瀛久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在享受稅收紅利後,積極致力於承擔社會責任,通過擴大合作社社員,增加周邊農民就業,幫助農民脫貧致富。

顧慧華介紹,2018年公司積極響應政府號召,助力對口西雙版納,將西雙版納的農產品放置公司集市出售,2019年實現銷售收入3000多萬元,幫助8600多戶農戶脫貧。

“我們從國家這邊享受到的稅收紅包,也要給那些還沒富起來的農民傳遞溫暖,這是我們應盡的社會責任。”顧慧華說。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於抓好“三農”領域重點工作確保如期實現全面小康的意見》,其中提出保障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和促進農民持續增收。穩定農民工就業,落實涉企減稅降費等支持政策,加大援企穩崗工作力度,放寬失業保險穩崗返還申領條件,提高農民工技能提升補貼標準。

“落實涉企減稅降費要和三次產業結構調整優化相結合。”張依群認為,我國經過40年的經濟快速發展,三次產業結構和城鄉結構都發生了明顯變化,為構建完善稅制提供了先決條件,減稅降費要服務於大的產業結構調整,實行不同產業區別性的減稅降費政策措施,按照“一產要穩、二產要強、三產要活”的思路,實現農業免徵稅費、工業區別稅費、服務業輕稅費,不斷增強企業對減稅降費的真實獲得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