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研究」劉曉博:美國國會對中國海上軍事力量的最新評估有何新意?

劉曉博:美國國會對中國海上軍事力量的最新評估有何新意?

作者:劉曉博,中國南海研究院世界海軍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導讀

美國國會研究署(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向美國國會定期提交的《中國海軍的現代化:對美國海軍能力的影響》年度報告,是美國國會對中國海上軍力進行評估,以及制定相關國家政策和法律的基礎性材料。2019年該報告的公開版本進行了數次更新,顯示出美國國會對中國海上軍力發展的高度關注。

「中美研究」刘晓博:美国国会对中国海上军事力量的最新评估有何新意?

劉曉博

中國南海研究院 世界海軍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正文篇幅約3200字,轉載請註明原出處

「中美研究」刘晓博:美国国会对中国海上军事力量的最新评估有何新意?

2020年1月12日上午,海軍055型驅逐艦首艦南昌艦歸建入列儀式在青島某軍港碼頭舉行(圖自網絡)

美國國會研究署(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向美國國會定期提交的《中國海軍的現代化:對美國海軍能力的影響》年度報告,是美國國會對中國海上軍力進行評估,以及制定相關國家政策和法律的基礎性材料。2019年該報告的公開版本進行了數次更新,顯示出美國國會對中國海上軍力發展的高度關注。本文就該報告2019年12月的最新版本進行簡要分析。

一 美國國會評估中國海上

軍力發展的挑戰和威脅

當前美國對華關係的戰略定位確定為大國競爭,接觸與合作已不再是優先考慮選項,準備贏得與中國的競爭已經成為美國政府特別是國防部的工作核心。雖然戰爭並不是中美兩個核大國的理智選項,但是在臺灣、東海和南海等兩國存在利益衝突的區域,中美在海上發生衝突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因此中國海上力量的發展一直是美國著重關注的領域。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奧布賴恩認為,中國海軍的發展是美國在亞洲面臨的主要挑戰。中國海軍目前已經成為東亞地區最強大的海上軍事力量,加上能力延伸至海上的其它軍種,以及中國海警和海上民兵,中國的海上力量已經成為美國海軍在西太平洋實現戰時海洋控制的重大挑戰,威脅到美國軍隊在西太平洋長期的絕對優勢地位。

(一)中國海軍的核心力量發展

美國國會關注中國海軍發展的核心裝備包括:

1.反艦導彈。中國發展的反艦彈道導彈對美國海軍艦艇特別是航母構成嚴重威脅。這是美國海軍從來沒有遇到過的挑戰,美軍甚至稱其為改變遊戲規則的武器。這類武器包括DF-21D陸基機動式反艦彈道導彈,DF-26陸基機動式多用途中程彈道導彈,以及正在研發的高超音速滑翔飛行器。

2.潛艇。美國預測到2020年,中國海軍可能會擁有65到70艘新型潛艇,其配備的新型武器包括反艦巡航導彈、尾流自導魚雷和水雷。美國海軍正在開發的反魚雷魚雷性能並不理想,其水面艦艇很難防禦尾流自導魚雷。

3.航空母艦。美國預測中國在現有2艘航母的基礎上,最終可能會建造4到6艘航母。雖然相比較美國的11艘核動力航母,中國海軍的常規動力航母續航力有限,搭載的飛機數量少,滑躍起飛落後於美國的彈射起飛。但中國未來可能會發展J-20隱形戰鬥機的航母艦載型。美國認為中國發展航母的最終目的是用於遠程兵力投送作戰,特別是在美國軍隊未介入的情況下,打擊或威懾其它國家。美國認為航母在政治上對中國來說有特別重要的意義,擁有航母將是中國成為地區領導和世界重要大國地位的象徵。

「中美研究」刘晓博:美国国会对中国海上军事力量的最新评估有何新意?

我海軍首艘國產航母攜帶艦載機通過臺灣海峽(圖自CCTV)

4.水面作戰艦艇。美國國防情報局認為中國海軍的技術進步已經達到較高水平,建造的現代化多功能驅逐艦和護衛艦在某些領域甚至超越了其他現代化海軍。中國正在建造的055型大型驅逐艦,在某些領域超越了美國海軍“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和“阿利·伯克”級驅逐艦。

5.兩棲作戰艦艇。美國認為中國海軍建造的大型兩棲船塢登陸艦和兩棲攻擊艦正在逐漸趕上美國海軍的水平。這些大型兩棲作戰艦船在登陸臺灣時能發揮較大作用,也可以執行海上維權、人道主義援助和救災行動、海上安全行動和撤僑行動。大型兩棲艦船也可用於海軍外交,以及對它國實施威懾行動。

此外美國還關注中國海軍的其它發展,包括新型無人飛行器、無人潛航器、C4ISR(指揮、控制、通信、計算器、情報、監視和偵察)系統、裝備維護和後勤、軍事理論、人員素質、教育和培訓,以及軍事演習。相比較艦艇和飛機數量的增加,美國認為中國海軍的現代化更關注提升武器平臺的現代化和作戰能力。

(二)中國海軍的戰略調整

美國國會特別關注中國海軍現代化的戰略目標調整,包括提升在軍事上解決臺灣問題的能力;強化對中國近海,特別是南海的控制;推行中國的海洋安全政策,在200海里專屬經濟區內對外國軍事活動進行管轄;保護中國的海上商業航道,特別是連接中國與波斯灣的海上能源戰略通道;削弱並取代美國在西太平洋的影響力;宣示中國成為地區領導和世界大國的地位。美國認為中國為了達成以上戰略目標,中國海軍將繼續發展反介入/區域拒止戰略力量,目標是阻止美國干預中國解決臺灣問題,以及干涉其他在中國近海發生的衝突,或降低美軍的干預能力,以及遲滯美軍的抵達速度。

(三)中國海軍發展的不足和弱項

雖然中國海軍的現代化建設已經大大提高了作戰能力,但美國國會評估目前中國海軍仍然在某些領域存在不足和弱點,包括:中國海軍欠缺與其它軍種的聯合行動能力、反潛戰力量不足、部分裝備仍然依賴進口、遠程打擊能力不足,以及整體缺乏現代海戰的經驗。雖然存在諸多不足,但中國海軍在現階段仍能夠滿足自身的任務需求。

(四)美國國會關注中國其它海上力量的發展

美國國會評估近年來中國海警部隊的規模大幅增加,已經成為東亞最大的海岸警衛隊。此外,中國還有一支規模龐大的海上力量——海上民兵,包括大量的漁船。美國認為中國主要依靠其海警和海上民兵在近海維護海洋權益主張,海軍則在後方承擔支援任務。美國當前關注的要點包括:1.中國海警劃歸中國中央軍事委員會指揮後,對中國海警作為海上執法力量的地位產生什麼影響;2.中國軍隊改革後的指揮結構對於使用中國海警執行東海和南海維權行動的影響;3.中國軍隊改革後的指揮結構對中國海警與美國海軍在海上的相遇行動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二 中美海上軍力對比的評估

美國國會對過去十年間中美兩國海軍艦艇的建造情況進行了統計(見下表),得出的結論似乎是美國已經被中國遠遠趕超。

「中美研究」刘晓博:美国国会对中国海上军事力量的最新评估有何新意?

評估海軍的作戰能力涉及諸多因素,包括艦艇和飛機的類型和性能、武器裝備和C4ISR系統的性能、網絡能力、裝備保養和後勤能力、軍事理論和戰術水平、人員的素質,以及軍事訓練和演習的真實性和複雜性。中美海軍艦艇數量對比只是單一要素,以此來評估兩國海軍能力對比會產生很大偏差。

針對海軍的戰略任務和使命評估,美國國會認為中國海軍的使命任務大都侷限在近海,範圍非常有限,兵力部署和基地建設也都位於沿海地區。如果中美兩國在第一島鏈內發生衝突,中國海軍將佔據地利優勢,而美國海軍將依賴較長的後勤供應線。此外中國海軍還能夠得到其它軍種的支援,這些都是影響中美在西太平洋地區力量對比的重要因素。

三 美國相應的戰略調整和應對策略

對於中國海上力量的發展,美國海軍著重關注未來的發展趨勢和可能面臨的威脅。近年來,美國海軍採取了一系列具體措施來對抗或者抵消中國海軍現代化能力的發展,這些措施包括:

1.在太平洋地區部署更多的艦艇、作戰能力更強的新型艦艇和飛機,以及最優秀的人員。目前已經實現將60%的海軍兵力部署到亞太地區的目標。

「中美研究」刘晓博:美国国会对中国海上军事力量的最新评估有何新意?

2020年1月17日,以尼米茲級航空母艦“羅斯福”號(CVN-71)為主的第9航母打擊大隊(CSG-9)即將啟程,奔赴亞太。(圖自美國海軍)

2.維持並增加一般的軍事存在行動、人員培訓和軍事演習。

3.維持並增加與太平洋地區盟國和其它國家海軍的聯繫與合作,包括加強與盟國和新興夥伴國家海軍的合作,支持印度洋-太平洋地區的總體安全和外交政策構建。

4.擴大美國海軍的未來發展規模,計劃在未來五年建造55艘新型艦艇,到2034年達到355艘艦艇的規模。

5.啟動、增加和加快新軍事技術的開發,購買新型艦船、飛機、無人船舶、無人飛機和新型武器系統。

6.開發新型作戰概念和軍事理論,對抗中國的海上反介入/區域拒止戰略。

7.美國海軍在未來幾年將轉向更加分散的艦隊結構,減少大型艦船的數量,增加小型艦船的數量,大量使用無人船舶和無人飛機。

美國國會研究署的報告最後認為,

在接下來的五到十五年裡,如果中美兩國軍隊保持目前的發展速度,美國在亞洲的主導地位將逐漸被弱化。假如中美之間在海上發生衝突,中國軍隊將在初始階段獲得暫時的局部海上和空中優勢,能夠實現有限的目標。但是美國將會在持久衝突中佔據上風。在政治層面,美國擔憂中國軍力的發展使中國在面對美國的干預時更加自信,促使中國在與周邊國家的爭端中更加傾向於使用武力,並進一步削弱美國在亞太地區的影響力。(完)

「中美研究」刘晓博:美国国会对中国海上军事力量的最新评估有何新意?

數字經濟智庫

「中美研究」刘晓博:美国国会对中国海上军事力量的最新评估有何新意?

政治學與國際關係論壇

為了更好的服務數字中國建設,服務“一帶一路”建設,加強數字經濟建設過程中的理論交流、實踐交流。來自中國數字經濟以及“一帶一路”建設領域的專家學者們成立了數字經濟智庫,為數字中國的建設添磚加瓦。商務部原副部長魏建國擔任名譽院長,知名青年學者黃日涵、儲殷等領銜。政治學與國際關係論壇是數字經濟智庫旗下的專門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