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間鈴響馬幫來,雅安泥巴山茶馬古道,感慨前人生存的艱辛和苦累

茶馬古道是指存在於中國西南地區,以馬幫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間國際商貿通道,源於古代西南邊疆的茶馬互市,是西南民族經濟文化交流的走廊。

山間鈴響馬幫來,雅安泥巴山茶馬古道,感慨前人生存的艱辛和苦累

因康藏屬高寒地區,海拔都在三四千米以上,糌粑、奶類、酥油、牛羊肉是藏民的主食。在高寒地區,需要攝入含熱量高的脂肪,但沒有蔬菜,糌粑又燥熱,過多的脂肪在人體內不易分解,而茶葉既能夠分解脂肪,又防止燥熱,所以,藏人養成了喝酥油茶的高原生活習慣,但藏區不產茶。而在內地,民間役使和軍隊征戰都需要大量的騾馬,供不應求,藏區和川、滇邊地則產良馬。於是,具有互補性的茶和馬的交易即“茶馬互市”便應運而生。

山間鈴響馬幫來,雅安泥巴山茶馬古道,感慨前人生存的艱辛和苦累

藏區和川、滇邊地出產的騾馬、毛皮、藥材等和川滇及內地出產的茶葉、布匹、鹽和日用器皿等等,在橫斷山區的高山深谷間南來北往進行互市貿易,並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而日趨繁榮,形成一條延續千百年“茶馬古道”。今天帶你走進這條古道的漢源段,這段路從雅安經滎經鳳儀堡入漢源,翻泥巴山到清溪,文中介紹的就是翻越泥巴山古道。

山間鈴響馬幫來,雅安泥巴山茶馬古道,感慨前人生存的艱辛和苦累

石碑上刻著“茶馬古道羊圈門段”,在歷史上這條路不僅是商貿通道,而且也是國家的戰略要道。諸葛亮南征南詔國七擒孟獲;南詔兩次破黎州到成都大肆搶掠、皇帝下詔、兩次平定大小兩金川張獻忠部從雲南過西昌佔領清溪、吳三桂部從雲南進攻成都等千軍萬馬曾經從此通過。

山間鈴響馬幫來,雅安泥巴山茶馬古道,感慨前人生存的艱辛和苦累

古道保存了當年青瓦土牆老屋孤零零地佇立在荒山野嶺、歷經滄桑風燭殘年,可是對於當年背夫和馬幫來說這裡卻是溫暖的家。

山間鈴響馬幫來,雅安泥巴山茶馬古道,感慨前人生存的艱辛和苦累

規則的石板路坑窪不平,但也是經過修整才有這樣的路基,兩旁邊就地取材的石頭壘起的圍牆,大小不一,順著山坡各自為陣,不知道是不是繁榮時期的客棧。

山間鈴響馬幫來,雅安泥巴山茶馬古道,感慨前人生存的艱辛和苦累

山路彎彎、崎嶇綿延,古道地處荒山野嶺,依舊保持了原始粗獷的風貌。寒冬時節,陽光直射在山谷中,溫暖灼人。

山間鈴響馬幫來,雅安泥巴山茶馬古道,感慨前人生存的艱辛和苦累

泥巴山又稱做大相嶺,高大磅礴的山體將成都盆地和高原分開,山北多雨連綿,陰冷潮溼,山南卻是陽光明媚,溫暖如春;可謂是天地陰陽界。

山間鈴響馬幫來,雅安泥巴山茶馬古道,感慨前人生存的艱辛和苦累

漢源花椒甲天下,花椒中的貢品卻出自這裡,山谷中、坡地上漫山遍野都是長滿刺的枝條。只有等待來年,春暖花開時,光禿禿的枝椏上佈滿綠葉。

山間鈴響馬幫來,雅安泥巴山茶馬古道,感慨前人生存的艱辛和苦累

石條寫著“想要麻到別人,先要麻到自己”。形象生動表明了當地花椒的威名。


山間鈴響馬幫來,雅安泥巴山茶馬古道,感慨前人生存的艱辛和苦累

有舊中國,背茶几乎是雅安一帶貧苦農民惟一的謀生手段。一個背夫背上的茶包,少則百餘斤,多則兩三百斤,等於兩頭騾馬的負重量。從雅安到康定,背一趟茶需要半個月,每天行走20幾里路,常年超負荷的勞累,換來不過是兩鬥玉米麵,扣除沿途食宿開銷,微薄收入所剩無幾。有句民諺:“十個背哥九個窮,背架子彎彎像條龍”說明了背夫的窮困和艱辛。

山間鈴響馬幫來,雅安泥巴山茶馬古道,感慨前人生存的艱辛和苦累

路旁的雕塑是哺乳期婦女為了生存,逼迫和男人一樣爬行在崇山峻嶺中,胸前是年幼的嬰兒,背後是沉重的包裹,不是為了生活,那個願意這樣拚命,在那個貧窮的年代,除此之處也別無出路,看到這組雕塑,心裡非常壓抑難受,不知不覺間眼眶溼潤了、讓人感慨萬千......

山間鈴響馬幫來,雅安泥巴山茶馬古道,感慨前人生存的艱辛和苦累

從明代開始,翻越二郎山的崎嶇山道上就烙下了背茶人的腳印。從雅安天全經嵐安、馬鞍山到康定,背夫閃稱為小路。大路則是從滎經翻大相嶺經清溪、泥頭、化林、磨西抵達康定。就是我們現在所處的位置,沿途艱險勞累,不斷有人生病和死亡,只有把脆弱的生命寄託在神靈庇佑,一路都能見到這樣簡陋的佛龕。

山間鈴響馬幫來,雅安泥巴山茶馬古道,感慨前人生存的艱辛和苦累

幸好山谷中還有巖縫涓涓泉水,給這些勞苦背夫止渴解暑,今天我們無法想像他們一路的艱辛和勞累和無法承受之苦。有時想,做人也沒有什麼意思,從古到今都是一輩子忙碌和操勞,一生負重前行。

山間鈴響馬幫來,雅安泥巴山茶馬古道,感慨前人生存的艱辛和苦累

他們風餐露宿 、沐雨櫛風,路旁還殘存殘垣斷壁、雜樹叢生,一條路可以改寫一個地方命運,當初的繁榮逐漸演變為今天的落寞,寂靜山谷中再也聽不到山間鈴響馬幫來,慶幸這個苦難的時代已離開我們遠去。沒有前輩們艱辛付出,一代代人生生不息,就沒有今天的幸福美滿、我們都應該珍惜知足。

山間鈴響馬幫來,雅安泥巴山茶馬古道,感慨前人生存的艱辛和苦累

再往前走,就要翻越高聳入雲、為煙罕至的泥巴山,沒有充分的準備不敢繼續前行。今天,走在幾千年前古人開闢的茶馬古道上,成群結隊的馬幫身影遠去了,清脆悠揚的駝鈴聲消失了,然而,前人足跡和馬蹄烙印,以及對遠古千絲萬縷的情素,卻幻化成華夏子孫一種崇高的民族創業精神。這種生生不息、頑強拼搏的奮鬥精神將在中華民族的發展歷程上雕鑄就了一座座永恆的豐碑,讓後世永遠仰望銘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