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彈劾大戲公映 觀眾反應:差評

來源:新聞晨報 記者:顧文俊(首席)

特朗普彈劾大戲公映 觀眾反應:差評

很遺憾,大家最期待的刺激性畫面並沒有出現。

博爾頓和那個神秘的舉報人都沒有出庭作證,註定了這場彈劾案將以失敗而告終。

美國當地時間5日下午,由共和黨佔多數的美國參議院以52票“無罪”對48票“有罪”和53票“無罪”對47票“有罪”,先後否決了由民主黨佔多數的眾議院針對總統特朗普提交的兩項彈劾條款。

“投資方”重金打造,“宣傳方”傾情廣告,這出彈劾大戲卻以平淡無奇的劇情倒盡了觀眾的胃口,坊間一致認為:必須給差評!

特朗普有沒有濫用總統職權或者妨礙國會調查?答案從來就不重要。無論是全球看客,還是美國公眾,想必都不太有耐心剝絲抽繭地去分析民主黨給出的證據究竟有沒有說服力,那些零零碎碎的你一言、他一語其實都不是定性這起事件的關鍵。

特朗普彈劾大戲公映 觀眾反應:差評

特朗普的律師團隊有的是來來回回打太極的本事,所謂“另類事實”與“後真相時代”的把戲也已經在本屆政府的手裡被玩得駕輕就熟。

公眾無非就是在瞧一個熱鬧。如果博爾頓獲准出庭,至少,劇尾高潮會很有看頭;無奈白宮和參院(實則就是共和黨內部)咔嚓一刀,清除了他的戲份,最終公映的就只能是一部乏善可陳的純黨爭電影。

事實真的勝於雄辯?在黨爭面前,事實與雄辯均無立足之地。

特朗普彈劾大戲公映 觀眾反應:差評

諸君切莫說當年尼克松的倒臺就是在“深喉”的爆料、《華盛頓郵報》記者的追蹤和民意的憤怒之下,須知在“水門事件”被揭露與尼克松引咎辭職之間還隔著兩年時間,期間,尼克松依然贏得連任。

假如不是民主黨佔據優勢的國會發起反撲,對總統進行徹底調查,那麼,就算鐵證如山,恐怕也難以撼動總統對事實的漠視。

尼克松隱瞞事實妨礙調查的性質,未必比後來的克林頓和現在的特朗普更甚,化名“深喉”的關鍵信源也遲遲沒有現身,直到30年後才被掀開神秘面紗,真正將尼克松逼到窮途末路的是政黨(共和黨)在國會參眾兩院的絕對弱勢,其次才是媒體與司法的助攻。這就是美國政壇及所謂彈劾的現實。

然而,話又說回來,假設證據確鑿(譬如一段回放的電話錄音明明白白地顯示:特朗普威脅扣壓對烏軍事援助資金,迫使烏克蘭政府調查小拜登,以期在連任競選中獲取對手拜登的把柄),公眾的憤怒是否會像1970年代那般猛烈?

特朗普彈劾大戲公映 觀眾反應:差評

應當說,“通話門事件”與尼克松團隊在民主黨總部大樓安裝竊聽器殊途同歸,只不過,一個是從外部輾轉獲取對政敵不利的黑材料,一個則是直接打入對方內部來竊取,後者雖然從手段上更上不了檯面,但是,前者更明顯是在濫用公權,裡通外國,而且是總統本人擔綱主演。

但即便是這樣,民眾的感情是否還像過去那般較真和激憤,恐怕要打上一個問號。

畢竟,在逆潮湧動的大變局中,特朗普代言的藍領階層更看重到手的實際利益,對總統那些胡作非為的瑕疵可以忽略不計。

更何況,以行為出格聞名的特朗普從一開始就不是什麼正人君子,不像尼克松或美國曆史上任何一位建制派總統會因一樁醜聞令公眾產生強大心理落差,關於道德和形象,特朗普似乎已經獲得了天然的免疫。

只可惜,如此本色的天字第一號男主角在這出大戲中並沒有奉上驚心動魄的表演,觀眾多想看到他和博爾頓或者拜登對簿公堂,若有此一幕,不管結局如何,都不枉費粉絲巴巴地從2019等到2020。

這樁事情也許就這樣過去了,作為屈指可數的歷經彈劾全程的美國總統,特朗普一定會被載入史冊,但是,作為天生的演員,特朗普和他的《通話門》既無緣影帝,也將錯失年度最佳影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