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作品:新課標形式下的語法教學

新課標形式下的語法教學

摘要:本文針對在初中英語教學中語法教學存在的問題,和學生學習語法過程中的困難,並結合對英語新課程標準先進理論的學習和語法教學實踐,對語法教學模式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和研究,形成了自己的語法教學模式。

原創作品:新課標形式下的語法教學

關鍵詞:新課程標準 語法教學 知識鞏固

語法,就是語言的法則。它包括詞法和句法。語法不是人為規定的東西,它使人們在長期的語言實踐過程中總結出來的語言法則,它是經過語言實踐驗證過,被人們所認同的語言言論,反過來又用於指導語言實踐。

英語教學專家胡春洞指出:語言既是交際工具,又是思維工具;既具有交際屬性,又具有認知屬性;既是行為習慣又是結構模式;既是功能系統,又是規則和知識系統。實踐性強的語言知識,特別是語法知識可使學生越學越明白,越學越聰明,越學越越容易,越學越輕鬆,從而激發學生深層的和持久的學習興趣。語法教學在任何時候、任何階段、任何情況下都不能淡化。這段話說明了語法教學的重要性。

新課程倡導教師“用教材教,”而不是簡單的“教教材”,教材不等於教學內容,教學內容大於教材。舊的教材規定了所要學習的語法知識點,教師只要按著課本教就行了。初中英語(新目標)每冊課本上的語法項目看似不多,但是由於設置並不規則,無法清楚地知道所教所學的語法內容的全部,我們無法直接看到教授的過程和內容的先後順序,顯得比較零散,再加上大量的詞彙的用法分佈在個個角落,如果我們還是按照老的教學方式,僅僅依賴教材,無法成功地完成教學任務;僅靠課本上的語言材料,學生是無法能牢固地掌握這些知識的。因此,我們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要融入我們自己的科學精神和智慧,對教材中地語法知識進行教學重組和整合,選取更加生動地內容對教材深加工,使得教授的語法知識更加條理,更加明確,充分有效地將教材中地知識激活,形成有教師個性的教材知識。

原創作品:新課標形式下的語法教學

當學生抱怨記不住語法時,我常常反思自己,我的教學方法是否符合英語教學規律,語法教學過程是否合理,是否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的語言實踐的機會。過去我常認為,語法知識講過了,不是很複雜,學生應該能掌握的,但是他們依然掌握不了,老是出錯,他們太笨了。最終,我明白了這樣的道理:知道了,並不代表理解、掌握了這些語法知識,只有在不斷地理解實例的同時,才能把結論逐漸地記住了,理解和熟記結合得越好,知識就學得越自覺,學生才能把語法知識運用於實踐中。學生能否使用符合語法規則的地道英語,一般來說取決於學生怎樣或用什麼樣的辦法來記憶知識。如果學生的知識不是通過理解和分析事實和現象來熟記,他就不會運用知識。如果我們理解了這一點,我們就不會再老是抱怨學生笨了,因為我們的學生記不住語法規則,就是沒有去深入地理解。我們教師,應該在課堂上發揮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引導學生通過大量的語言材料的學習、觀察、理解、總結,通過聽說讀寫的實踐,在理解的過程中記憶這些知識。

語法教學的過程中,應指導學生主動去觀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重視學生思維的培養,指導學生在聽說讀寫的時注意觀察、分析、理解句子的結構,要把這種語法知識和句型結構、表達的意義、使用的具體情境有機地結合起來。這樣,含有這種語法知識的句子結構和它所能表達的情景在學生的頭腦中建立起了緊密的聯繫,當遇到類似的情景,學生就能夠自由地用英語描述面臨的情景和問題,形成了英語思維,實現自主運用的目的。

英語語法教學中,我在傳統的語法教學法的基礎上,結合新課程的基本理念,不斷的思考,不斷地實踐,逐漸形成了自己的語法教學模式。這個模式包括以下6步:導入和呈現;感知與體驗;觀察、分析和總結;強化訓練,培養英語思維;鞏固與運用;能力提升。

原創作品:新課標形式下的語法教學


n 語法知識的導入和呈現

學習是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學生不是簡單地接受信息,而是對外部信息進行主動地選擇、加工和處理,從而獲得知識的意義。在導入和呈現新的語法知識時,要注重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經驗,創設具體、生動的語言情境,讓學生在具有實際意義的情境中感受、理解含有的語法現象的句型所能表達的意義,讓新的知識和他們原有的知識體驗得到碰撞。例如我在講授現在進行時態的時候,先從學生所熟知的課堂現象入手,教師站立,學生坐著。利用學生學過的一般現在時態來進行描述,I often stand here. You often sit there. 然後,通過描述當前的課堂情況,導入、呈現現在進行時態的句子:now, I am standing here. You are sitting there.

n 感知與體驗

接著,我讓學生站立,說,you are standing now. 學生根據目前的情況,說,I am standing now.

隨後,讓其他的學生站立,並說出當時的具體情形。讓學生親身感知這種時態的句子結構,體驗它所表達的意義,和他們的生活經驗得到很好的結合。讓他們知道,原來我們每天的正在做的事情可以用這樣的句子來表達啊。

n 觀察、分析和總結

然後,我或讓學生做一些動作,開窗,擦黑板,讀書,寫字,用英語描述並把這些句子呈現在黑板上,讓學生分組討論,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學生觀察、分析這些句子的結構和實義動詞的變化規律,理解所表達的意義。


n 強化訓練,培養英語思維

把寫在黑板上的句子,讓學生最大聲、最快速、最清晰地朗讀,達到熟練的程度。在訓練的過程中,繼續提醒學生要觀察句型的結構,理解句子所表達的意義,能夠把句型和其使用的環境聯繫起來。建立起語法知識(一般現在時)、結構(be+現在分詞)、意義(描述正在發生的事情)之間的聯繫。

上文我們說過,學生掌握不住語法,往往是因為在學習的開始階段,沒有認真地觀察、思考這些內容,只是被動地、鸚鵡學舌式地讀說,沒有形成有效的英語思維。

n 鞏固與運用

採取圖片,做動作,看影片等形式,展現一些實景,讓學生通過聽、說、讀、寫的形式鞏固運用所學的語法知識,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新目標英語教材section A部分包括本單元的語言目標、主要的功能句和語法結構,設置目的,我個人理解是,通過看圖,聽力練習、口語訓練,小組活動,利用這部分內容往腦海裡輸入鞏固基本知識的部分,我們不是學習這部內容,而是利用它為我們的學習而服務的。

n 能力提升

在理解了語法現象表達的意義,掌握句子的結構,熟練掌握了各種句式之間的轉換後,就可以利用這種知識進行聽、說、讀、寫進行交際活動了。課本section B部分為學生提供了運用目標語法、句型進行聽、讀、寫的材料,來提高提高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也是知識輸出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在section A部分學習的知識得到進一步的理解和鞏固。

語法知識,只有在英語實踐過程中,才能得到不斷地鞏固,最終形成英語思維。課堂上我們在一單元中學習的詞的用法和其他的語法內容,大多是聽說的練習較多,僅靠幾張講義,幾次測試,遠遠達不到熟練運用這些知識的目的。我們的現實情況又決定了我們不能把所學的知識充分地運用到日常的生活交際中來。所以出現了學了很快又忘記的現象。我們必須要有一定的鞏固措施。我在教學過程,主要採取以下幾種措施。

原創作品:新課標形式下的語法教學


l 建立句子本

學習英語,就是不斷積累大量的實用的句子。學完每一單元,指導學生建立了句子本,整理每單元的目標句。同時收集學習資料上含有重要詞彙、句型的句子。利用李陽的瘋狂英語學習方法中的三最法和一口氣訓練法進行操練,最終達到脫口而出。在訓練的時候,一再要求學生理解句子所表達的情境,注意句子的結構和詞的用法。

l 講習稿的運用

我們手頭上的練習,大部分無法直接凸現每單元的重點,把重要的語法知識淹沒在大量的練習中了,讓學生無法把握重點。因此,我一直堅持自己出講義,做到重點突出,目標明確,有針對性地訓練所學的語法知識。

講習稿的內容包括學習目標和練習兩部分:學習目標讓學生明確每單元學習的話題、語法功能句、新的知識點等,讓學生能夠對每單元的學習內容一目瞭然;練習部分包括基礎知識的積累和能力提升兩部分。

基礎知識包括基本詞彙和目標句型的練習。詞彙的練習我們運用多練習方式,從機械到靈活的方式,多種方式根據具體情況採用。最主要的練習方式是放到句子中鞏固這些詞彙。動詞形式填空和句型轉換來鞏固重點動詞和重點句型。

能力提高包括翻譯練習,教材的創造利用和根據每單元的話題設計的書面表達。圍繞著每單元的重要知識點,我們設計翻譯練習,訓練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教材中的對話可以變成寫短文的形式,短文可以變成完形填空的形式或改寫的練習形式,如七年級英語課本下半冊unit10 section B部分的3a我們把它改編成了完形填空,訓練了動詞過去式。圍繞著每單元的話題和功能句設計書面表達的寫作練習,訓練學生寫的能力。

l 聽、說、讀、寫對語法知識的鞏固

聽力課上,我們利用和每單元的配套的聽力練習題,訓練聽的能力。晨讀課上,我們指導學生把所學的話題、語法、句型和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繫起來,來談論他們彼此的情況。如學習第四單元的詢問職業的話題時,我讓學生談論家人或者朋友家人的職業問題,做到了知識和生活的聯繫。在閱讀短文的訓練過程中,我們除了要求練習他們的閱讀能力外,還指導他們注意文章中所學到的詞、句型等語法知識,起到複習鞏固的作用。同時,加強寫的練習,指導學生用所學的知識來表達思想,做到了學以致用。

原創作品:新課標形式下的語法教學


通過聽、說、讀、寫的訓練,學生把所學的語法知識、句子結構、表達的意義還有語音建立起統一,形成了英語思維,最終達到使用地道、準確的英語進行聽說讀寫的交際活動。

總之,不論採取什麼樣的語法教學模式,最終的目標應當是能使學生更好的掌握語法規則,促進學生聽、說、讀、寫、譯等綜合能得的提升。

參考書目:

《英語課程標準(實驗)解讀》江蘇教育出版社,2004年

《中學英語教學建模》廣西教育出版社,2003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