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評分8.7的《歲月神偷》:苦難打不垮的香港人,向陽而生

看到電影名《歲月神偷》,我首先想起來的是金玟岐的同名歌曲《歲月神偷》。

“能夠握緊的就別放了,能夠擁抱的就別拉扯。時間著急的沖刷著,剩下了什麼……”動人的旋律,清澈的聲音,一下就把人帶入到關於時間的思考中。

這首歌曲發佈在2014年,在它之前2010年上映的電影《歲月神偷》,就有關於歲月流逝的思考。歲月是最大的神偷,在悄無聲息中我們成長著,可也失去著。失去青春年少,失去如糖初戀,甚至失去親人。

那我們又能留下了什麼?歲月偷不走什麼?這正是羅啟銳導演在電影《歲月神偷》裡想表達的。他通過細膩的手法,拍攝了20世紀60年代,任達華、吳君如飾演的鞋匠羅一家的故事,給我們答案。

豆瓣評分8.7的《歲月神偷》:苦難打不垮的香港人,向陽而生


01 一步難:生活的苦難,突如其來的血癌

鞋匠羅生活在香港的深水埗,這裡是60年代從大陸過來的人最主要的聚居地。街頭巷尾都是為了維持生活的小生意、小買賣。

鞋匠家裡有善於跟人打交道的羅媽媽,被鄰居稱為“俠盜羅太太”,有善於做鞋子,但不善於交際的爸爸,還有體育、學習樣樣好的哥哥羅進一,正在讀小學,活潑可愛的弟弟羅進二。一家人普普通通,在香港生活著。

當時的香港是在港英政府的統治下,鞋匠一家微薄的收入,要交警長和黑道兩邊的“保護費”,才能保證生意安穩的做下去。中秋節媽媽買來的月餅也都是為了打點關係,留給弟弟的只有一個。

後來哥哥得了血癌,在醫院裡他想喝杯水,護士都不理睬。原來,想要讓他們為自己服務,是需要付小費的。就連抽血的護士,也要小費才給哥哥抽血。哥哥的病情加重,需要不斷輸血,家裡早就沒了積蓄。爸爸當掉了戴了多年的婚戒,也要堅持給哥哥輸兩百塊新鮮的血,而不是一百二冷藏過的。

日子很苦,苦到讓人悲傷。

二戰後,香港的人口急劇上升,尤其是50年代末內地的自然災害,大量的內地居民湧入香港,香港的人口驟增至300萬。

港英政府統治下,香港的上層階級主要是英屬精英,底層主要是逃難、移民過去的百姓。這也就是為什麼警長白禮儀說,在香港講中文和講英文同樣重要,只有講英文才“有的撈”。受英國文化的影響,醫院護士收取小費也是正常現象,只不過對下層百姓就非常不友好了。

在1962年,颱風溫黛侵襲香港,導致130人死亡,72,000人無家可歸,是香港歷史上最恐怖的颱風。電影裡,狂風暴雨吹垮房屋,吹散家園的“兇手”,但是羅爸爸和羅媽媽還是用力保住了頂,保住了他們對生活的希望和信心。

豆瓣評分8.7的《歲月神偷》:苦難打不垮的香港人,向陽而生


02 一步佳:要相信,保住頂,才會看到彩虹

性格開朗樂觀的媽媽常說一句話,就是“做人,總要信”,可是信什麼呢?他們相信的是對生活的期盼,他們相信好日子終會到來。

哥哥患了血癌之後,他們四下打聽,從來沒有想過放棄。當有人說可以去北京試試,媽媽收拾後行李,就跟哥哥去了北京。雖然北京的醫生也醫治不了,回到香港,他們也都沒有放棄,一直在積極地配合治療。

哥哥的病,對於一個普通家庭來講就是捅破天的大事,是一場所有人都不願看到的災難。當在災難來了,一家人只能打起精神,去應對、去解決,並且一直相信,也許會有奇蹟發生。

正如,在臺風來了的時候,房屋吹垮了,鞋子都飛了,羅爸爸和羅媽媽還要盡力的保住房頂。羅爸爸常說的一句話是“做人最重要的就是保住頂”,這個“頂”是家庭的支柱,是精神的力量,是做人的原則。

羅爸爸很愛他的孩子,雖然他不善交際,不太會跟孩子交流,但他的愛是深切而厚重的。他知道文化的重要性,所以自己會省吃儉用,給哥哥很多錢上學。他知道做人要誠實,所以在知道弟弟偷東西的時候,會對弟弟狠狠的管教。他知道做生意要講究誠信,所以堅持七天才做好一雙鞋。

這是一個很大眾化的父親的肖像。歷經苦難而不退,面對悲傷仍能前行,依靠的就是母親的樂觀、父親的原則,以及他們對孩子的深沉的愛。

失去了勇氣和樂觀,遲早會被生活的苦打垮。微薄收入的製鞋工作,黑白兩道的“保護費”,突如其來的颱風災害,和誰也想不到的病患,稍有不慎,任何一個都會擊垮一家人。是羅媽媽的“相信”,是羅爸爸“保住的頂”,是一家人共克難關,才能看到雨後的彩虹。

豆瓣評分8.7的《歲月神偷》:苦難打不垮的香港人,向陽而生


03 “一步難,一步佳”,“雙影霓虹”總會出現

“一步難”和“一步佳”是羅媽媽給新鞋子取的名字。在燈牌“鞋”只亮了一半的時候,爸爸出來看著嘆氣,“鞋字半邊難(難的繁體難)”。媽媽出來說,“雖然鞋字半邊難,但鞋字也半邊佳啊”。

後來,經歷了颱風、哥哥患病後,羅爸爸特意給羅媽媽趕工,做出了一雙精良的鞋字,羅媽媽就給這雙鞋取名,一隻叫“一步難”,一隻叫“一步佳”。嘴裡說著“一步難,一步佳。難一步,佳一步……”,羅媽媽就去醫院看哥哥了。羅爸爸目送著羅媽媽的背影,臉上淡淡的笑容,是兩人相扶相攜共度難關的希望。

“一步難,一步佳”是一雙鞋,也是羅家人對生活的期盼。苦日子總會過去,好日子總會道來。走過苦難,終會迎來幸福和光明。正如,雨後總會有彩虹。

彩虹常有,“雙霓彩虹”不常見。在電影中,是哥哥和初戀女友芳菲約會的時候提到,會有兩道彩虹同時出現,但顏色排序相反。哥哥和芳菲沒有看到,也許這也意味著哥哥的初戀,並不會有美好的結局。

“雙影霓虹”的第二次提及和出現,是在片尾。媽媽和長大後的弟弟去墓地看望哥哥,爸爸親手栽下的樹已經長成,代替他給哥哥遮陰。

弟弟扔掉了偷來的所有的東西,包括那一面英國國旗,他希望把自己美好的東西都扔到海里,填滿苦海,跟哥哥再見一面。長大後的弟弟,考進了跟哥哥同樣的學校,成了跟哥哥一樣的人。

媽媽還是說“做人,總要信”。香港迴歸了,經歷過苦難的香港人,靠著自己的堅強和樂觀,走過了所有的磨難,看到了新生的太陽。

豆瓣評分8.7的《歲月神偷》:苦難打不垮的香港人,向陽而生


《歲月神偷》是一部充滿著香港情懷的回憶片,它以導演羅啟銳的故事改編,真實的再現了60年代香港人的生活和精神。

一步難,一步佳,再難的路,也能走出來。

做人,總要信,信苦難會過去,信幸福會到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