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願填報選擇中,如何把握地域(城市)優勢?


高考志願填報選擇中,如何把握地域(城市)優勢?

現在大家都越來越重視院校選擇的地域性,這也是北上廣深院校分數高漲的原因,尤其是一本,典型是比如上外貿、上理工、深圳大學等,那麼如何理解和把握地域優勢?這裡的地域優勢分幾個層面和角度,不同的層面和角度理解和把握也是不同的。


一、優勢地域低層次院校VS劣勢地域高層次院校

比如蘭州大學VS深圳大學,上理工VS鄭州大學等,山東大學VS上海大學等,前提是分數差不多。如果你把地域(城市)當做第一要素的,需要注意以下問題。


1、地域(城市)選擇


首先考慮的國家三大經濟中心(京津地區、長三角、珠三角)的城市,北京、天津、上海、杭州、南京、蘇州、廣州、深圳等。其次是幾個國家中心城市,武漢,成都,重慶、西安等,以及計劃單列市青島、大連、寧波等。但是大部分還是衝一線城市以及部分新一線去的。

2、學校優勢專業和該地域優勢行業的匹配度


因為畢竟是考慮本科就業的,就需要對學校有所篩選,學校的優勢專業要和當地的優勢行業一致,大城市最具優勢的就是互聯網、商業、傳媒、金融業等行業。比如杭州的互聯網發達,杭電、浙工大計算機就是不錯的選擇。上海商業發達,上外貿,上海立信金融等也是不錯的選擇。類似的學校還有首經貿、北京工商大學、北京信息科技大學、北京工業大學、天津財經大學、華政、上海理工大學、廣東工業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深圳大學等(以上有部分二本)。


另外非一線城市的西建大、西南政法、重郵、西郵、東財、寧波大學也符合這種理念,只是不太突出,但西建大、西南政法等學校的行業認可度還是相當強的。

3、選擇的專業和當地強勢的熱門行業匹配度


結合第二點這個就很好理解了,比如一線城市、大城市熱門的行業基本上是互聯網、電子信息、商業、金融業、傳媒業等,與之匹配的專業就是計算機類、電子信息類、金融類、經貿類、管理類(財務審計等)、廣告傳媒類。

4、考研意願不強,或者不確定

不然,這種選擇就是不理性的,吃虧的。首先是保研可能性大大下降,然後是出國認可度比較低,即便是考研,同樣的情況下,導師更喜歡985211的,考研調劑,也是優先985211。


高考志願填報選擇中,如何把握地域(城市)優勢?


二、差不多的地域(城市),本地院校的相對優勢

這裡指本省(以及周邊省份)對本地院校的認可度。除了清北,其它院校多多少少都有點地域優勢,比如經管領域,復交在上海比人大好,但在北京則相反,不過大家也基本上選擇本地就業。

這種特點,在一本二本院校的師範、醫學、經管、電力等行業性院校更明顯。每個省都會有師範、醫學、經管等行業性院校,這些院校的畢業生,基本上壟斷了本省對應行業,但出了省就幾乎沒人知道。甚至,外省普通的211也不一定比得過本省一本,外省一本也不一定比得過本省二本。

比如,湖南師範大學(省屬211)在福建不一定比得過福建師範大學。山東、西交、吉大等985的醫學院,在江蘇不一定比得過南京醫科大學。

但是切記,一定在分數和學校層次差距不大的情況下比較,你非拿華東師範大學比較福建師範大學,浙江大學醫學院比較南京醫科大學,那就是沒法聊天了。而且很多時候也是見仁見智的,沒辦法比較的,意思是,如果你明確將來在本省就業,很可能不考研,在選擇師範、醫學、經管等一本二本院校時,儘可能考慮本省。

高考志願填報選擇中,如何把握地域(城市)優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