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 祁佔禮老漢的幸福生活

中國網訊(記者閆景臻)家住和政縣馬家堡鄉祁家山半山腰的祁佔禮一家近期喜事連連

。兒子祁佛源臨近春節買了一臺小汽車,女兒祁彩霞又給自己添了個外孫。想起這些年的苦盡甘來,讓這位窮了大半輩子的莊稼人笑的合不攏嘴。

“黨的政策好,我們老百姓得實惠,有這樣的政府我們高興”。這不是浮誇的恭維,而是窮了幾十年的祁老漢心中的肺腑之言。“十幾年前,我不敢想像能過上今天這樣的日子。我爸要是還活著該多好”。祁佔禮激動的說。

祁佔禮今年56歲,是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和政縣馬家堡鄉臺子村祁家山社的村民,共有四個弟兄。按照當地的風俗,娶了媳婦生了孩子就得自立門戶。但是長兄如父,父親因病去世,作為老大的祁佔禮挑起了14口人家庭的重擔,起早貪黑,沒日沒夜。雖然努力,但是靠天吃飯的莊稼人的生活仍然沒有指望。直到弟弟們一個個娶了媳婦,祁佔禮才開始為自己的生活謀劃。

2008年,祁佔禮自立了門戶,除了分家所得的三間破敗不堪的瓦房,吃飯都沒有像樣的碗筷,讀小學的兒子祁佛源雨天只能光著腳走路。靠著幾畝薄田,面朝黃土背朝天,種植小麥、玉米等傳統農作物,勉強維持了一家人的生活。

隨著黨中央“脫貧攻堅、精準扶貧”政策深入實施,作為“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之一,甘肅臨夏回族自治州和政縣各級黨委和政府行動起來,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政治任務,緊盯“兩不愁、三保障”目標,按照“六個精準”“五個一批”要求,脫貧攻堅穩步推進。

2016年,祁佔禮老漢收到了精準扶貧貸款五萬元,因為之前有過養牛經驗,祁佔禮用貸款買了三頭牛,還蓋了牛舍。養牛的過程不僅辛苦,也伴隨著困難和波折。祁佔禮每天早上六點鐘就要起來喂料、放牛。在飼養的過程中,還要仔細的觀察每一頭牛,一旦發現某頭牛有不對勁的地方,就要採取措施及時地治療。有一天,他發現牛出現很大的反應,不進食、還咳嗽。他雖然有養殖經驗,卻沒有專業的畜牧知識。於是他求助扶貧幹部,讓他們協調畜牧局的技術人員前來提供幫助。在技術人員的幫助下,確診牛是感染了“巴氏桿菌”,因為處理得及時,才避免了損失。

[新春走基層] 祁佔禮老漢的幸福生活

扶貧幹部與祁佔禮一家交流生產生活情況

為充分調動貧困群眾發展生產、脫貧致富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強貧困群眾自我發展能力,拓寬增收渠道,和政縣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聚焦貧困村和貧困戶,認真貫徹甘肅省委和省政府“一戶一策”精準脫貧計劃,結合縣情實際,因地制宜,因戶因人精準施策,探索出一條產業扶貧的新模式——“1+3+5”產業扶持工程。

“1+3+5”產業扶持工程即通過積極引導和持續扶持,到2020年,基本實現每個有勞動力的建檔立卡戶至少有1名穩定務工人員(年穩定連續務工時間至少半年以上)、年存欄牛3頭(或豬30口、羊30只、或雞300只)以上,種植中藥材(或啤特果、油菜、玉米等)5畝以上,實現持續穩定增收,讓貧困戶脫貧有產業、產業發展有出路、企業發展有基礎,使農、產、企走上特色化發展的良性循環之路。

[新春走基層] 祁佔禮老漢的幸福生活

祁佔禮抱著孫女享受天倫之樂

在和政縣“1+3+5”產業扶持工程的扶助下,祁佔禮的大兒子和兒媳市裡打工,年收入能達3萬元;2017年基礎農業生產扶持補助一萬元;2018年享受“1+3+5”政策3000元補助;除了自有的6畝地,還租了別家的5畝地,種植玉米,用於儲存飼料,還種植土豆、油菜等經濟作物用來增收;入股和政扶貧開發公司,一年分紅800元。

“危房改造,我家的房子更加寬敞安全;電網改造沒收一分錢;水泥路修到了家門口,大雨天我兒也能出門上班了;自來水入戶,我和我老伴再也不用到6公里外的泉裡抬水;19元一月的無線網,讓我們全家都能隨時隨地用手機瞭解外面的世界……”。“共產黨的恩情說不完”!祁佔禮老漢滿足的對記者說。

[新春走基層] 祁佔禮老漢的幸福生活

祁佔禮一家的全家福

駐村扶貧幹部到祁老漢家摸底,根據家庭實情,落實了2014年以來的所有惠民政策,符合條件的家庭成員全部參加養老和醫療保險,並給予一定的補助。

“我現在想吃啥吃啥,生活比上不足,比下有餘。雖然已經脫貧,但政策再好也會有懶漢,致富的路上不等、不要、不靠,關鍵還得自己幹”。祁佔禮老漢堅定的對記者說。

除了祁老漢一家自己的勤勞奮進,幫扶幹部也功不可沒。馬秀萍是和政縣司法局的幹部,現在她成了馬家堡鄉臺子村的駐村幫扶幹部兼第一書記,她帶著組織的信任,肩負使命與責任,毅然背起行囊告別家人,離開城市,走向農村。

她直接面對基層群眾,在一線幫扶結對、走訪記錄,工作壓力大,“五加二”“白加黑”是常態。吃住都在臺子村,無論是烈日炎炎,還是陰雨綿綿,都沒能阻擋她走訪貧困戶的步伐,臺子村410戶人家都留下馬秀萍的身影。8歲的兒子只好留給年邁的公婆照看。

提到兒子,馬秀萍眼中泛起了淚花,心中是無限的愧疚。馬秀萍說:“做為一個有十年黨齡的共產黨員,扶貧工作義不容辭,這沒啥可說的,從不後悔”。

記者瞭解到,通過馬秀萍以及其它幫扶幹部們深入領會國家脫貧攻堅任務的重要意義,理清了思路,認清了責任,實施精準扶貧,制定幫扶措施,通過加強黨組織和黨員的凝聚力和戰鬥力,堅定了貧困戶們脫貧的決心和信心,從“要我脫貧”到“我要脫貧”,思想意識逐步轉變。

2013年底,馬家堡鄉臺子村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38戶600人,貧困發生率為41.61%。2019年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38戶768人,截止2019年12月底,剩餘未脫貧戶2戶10人,貧困發生率下降至0.47%,臺子村為深度貧困村,2019年實現了整村脫貧。

馬秀萍等扶貧幹部們精準扶貧工作得到了村民好評,得到了政府高度褒獎。扶貧路上厚重的腳印、緊握的雙手、幸福的微笑,一幕幕暖心的畫面見證了她扶貧的心路歷程。馬家堡鄉紀委書記、包村幹部索有才說:“群眾滿意度的工作最難搞,群眾的認可是我們最大的成就”。

記者瞭解到,在各個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截止2019年底,和政縣全年脫貧1675戶7767人,貧困人口減少到444戶1949人,貧困發生率下降到了1.09%,貧困村全部實現整村退出,全縣貧困村退出比例達到100%,整縣摘帽各項指標全部達標,並已通過州級初審和省級行業部門單項指標驗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