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與科技的碰撞,能產生怎樣的藝術火花?

音樂與科技的碰撞,能產生怎樣的藝術火花?

音樂+科技=藝術

自古以來,音樂就是人類的創造性物種。人類發現音樂、模擬出各種各樣的聲音,直至今日還在創造著各類美妙的音樂。作為最古老的藝術形式之一,我們在音樂與任何行業或者專業事情結合,都能產生令人驚喜的效果。

另一種最流行的藝術形式——電影,就是在音樂加入之後大獲好評,並逐漸淘汰了「默片」這個種類。我們所熟知的白噪音,將純大自然的聲音完整記錄下來,也能成為一段獨特但優美的音樂。

音樂與科技的碰撞,能產生怎樣的藝術火花?

音樂與其他行業結合往往能產生不錯的效果 | 視覺中國

中國藝術拓展計劃(AEP-China)就向人們展示了音樂能與其他行業結合產生的魅力。在名為「音樂地圖課堂」的展示過程中,上海交響樂團用音樂 x 戲劇的形式描繪了古典主義時期音樂家的困境,以及「莫扎特死亡謎團」的一種流傳最廣的說法。同時,用音樂 x 顏色,啟發觀眾用色彩表達對聲音第一無二的感受。

中國藝術拓展計劃(AEP-China)是由大眾汽車集團(中國)攜手上海交響樂團聯合創辦的創新文化項目,於 2017 年初正式啟動,旨在為公眾創造更多參與文化和藝術項目的機會,使更多人接觸和感受文化藝術。

音樂與科技的碰撞,能產生怎樣的藝術火花?

上海交響樂團在「音樂地圖課堂」| 現場拍攝

在以「音樂 x 科技 燃趣無限未來」為主題的新一期「中國藝術拓展計劃」當中,幾項深入的跨界體驗也讓極客公園(ID:geekpark)看出,音樂 x 科技也許是未來又一次靈感火花的來源。

科技驅動藝術

通過技術,音樂在當下又能衍生無數花樣。我們所熟知的白噪音,即利用高科技將自然的聲音完整記錄下來,成為一段優美的音樂。利用技術,完全不懂樂理的人們也可以來創造具有魅力的音樂。

這次在音樂 x 科技跨界體驗之旅當中,極客公園就體驗到了人、車與音樂之間的互動。

在跨界體驗的現場,一輛白色的大眾高爾夫停在一塊巨大屏幕前。如果你靠近仔細查看的話,就會發現一些細節:車輛背後的 e-Golf 標誌顯示它並不是一輛燃油車,而是純電動的高爾夫;大屏幕上正在變幻的圖案和聽上去隨機響起的鋼琴聲,竟然是由車輛內司機來「操控」的。

音樂與科技的碰撞,能產生怎樣的藝術火花?

操控一輛車來創造音樂 | 現場拍攝

沒錯,看似常規的駕駛動作,卻能演繹出美妙音符。而在這背後,少不了科技的助力。

我們都知道,駕駛的體驗由操作機械、路上的風景、路況反饋以及周圍的聲音組成,而在汽車內部,也有許多人們不知道的反饋在進行。現場這臺 e-Golf 上搭載的大量傳感器,可以為汽車本身帶來許多寶貴的數據,數據又可以為駕駛和出行帶來更好的體驗。

音樂與科技的碰撞,能產生怎樣的藝術火花?

根據駕駛員的操控可以譜寫音樂 | 現場拍攝

燃趣駕馭環節,就是將汽車內部的反饋挖掘出來,體驗者的每一次轉動方向盤、每踩一腳油門、調動一次轉向燈和雨刷器,其數據都被定製的開發系統記錄下來,通過運算將數據同步轉化為美妙音符和炫彩畫面,給體驗者實時的視覺和聽覺反饋。

音樂與科技的碰撞,能產生怎樣的藝術火花?

操控車輛系統就能給予實時反饋 | 現場拍攝

就像上面所說的,如果一位沒有任何音樂基礎的人坐在車上,他同樣可以體驗創造一份獨一無二的,具有衝擊力的可視化藝術作品,枯燥的數據通過科技也可以呈現多彩美妙的音樂世界。更不用說,純電動汽車的每一次出行,都是環保的。

「捕捉」音樂欣賞屬性

站在一片有獨特圖案的瓷磚上,戴好智能頭環,有金屬的一小面貼在額頭,另一側掛在耳後,連接在尾端的小夾子夾住耳垂,被稱作「思維捕捉器」的腦電波監測設備就準備好了。接下來,工作人員會播放四段不同類型的音樂,而體驗者心中所思所想,都會被實時投射到面前的屏幕上。

別急,這裡說的投射並不是真的把你在想的事情放上去,而是將你的情緒波動表達出來。比如播放平靜的音樂時,大多數人的波動圖案都趨於平緩;當音樂變得激昂澎湃,波動幅度也會隨之變大,可見與你的心情直接掛鉤。

音樂與科技的碰撞,能產生怎樣的藝術火花?

腦電波實時投射在大屏幕上 | 現場拍攝

不同的人對於音樂欣賞的感覺不同,而腦電波轉化成為數據,經由數據藝術家編寫的函數,最終會生成可視化影像和結論。如果情緒與音樂的變化一樣大開大合,那麼機器最後給出的結論會是「我最搖擺」;波動一直平穩的話,可能會給出的性格為「波瀾不驚」:成熟穩重的代言人,享受敏感而又深度的交流。

科技發展讓我們有機會能探知大腦內的秘密。根據額頭上佩戴的設備,以及頭頂上方的監測儀器,腦電波就可以通過可視化形式展現在人們面前。人類在正常情況下的腦電波大多在 9Hz-40Hz,如果處於放鬆但是精神集中的狀態,那麼你應該在慢速 β 波,即周波數為 12.5—16Hz/秒的腦波,「波瀾不驚」的標語,大概就是為這個頻率腦電波準備的。

音樂與科技的碰撞,能產生怎樣的藝術火花?

每人的音樂性格均不相同 | 現場拍攝

除了探知性格屬性,腦電波在其他領域還有更實用的應用。在醫療健康領域,針對睡眠有問題的人群,腦電波信號可以讓醫生更加了解自己的睡眠狀況,從而針對性提出改善睡眠的建議;殘疾人可以利用腦電波控制義肢,實現自主生活。在教育方面,腦電波裝置可以幫助訓練提升注意力,也是技術改進行業的一項例子。

音樂與科技的碰撞,能產生怎樣的藝術火花?

燃趣大腦環節 | 現場拍攝

大體說來,腦電波可分為監測與控制兩個方向,如果用在出行方面,利用腦電波監測司機是否注意力集中在開車上,倒是與駕駛員疲勞監測系統有異曲同工之妙。而更遠的將來,如果有意念控制車輛行駛的功能出現,我也不會絲毫感到意外,畢竟這也算是另外一個類型的「無人駕駛」。

眾所周知,音樂只需要幾個簡單的音符構成,但是在各種樂器和各類聲音的協同作用下,它可以變得極其複雜龐大,變成一門專業的學科,甚至變成幾百年來都不曾消逝的產業。而技術又在其之上注入了新的色彩,使其能有全新的玩法。如同出行一般,我們所說到的技術,在當下以及未來的出行場景上,或許都可以看到。

音樂與科技的碰撞,能產生怎樣的藝術火花?

大眾眼中的未來智慧城市 | 現場拍攝

在音樂 x 科技跨界體驗之旅當中,我們還通過 AR、3D 打印等一系列高科技,將音樂與人工智能等科技融入到互動裡,將智慧出行生活方式帶到公眾面前。不同於科技館以及專業實驗室的是,體驗者來到這裡能夠在各種場景中沉浸式體驗音樂與科技的碰撞,感受人工智能的魅力。

音樂與科技的碰撞,能產生怎樣的藝術火花?

AR 演示 ID.3 行駛 | 現場拍攝

同時,以科技之名,通過音樂 x 科技跨界體驗之旅來刷新體驗者的認知,讓每一位到訪的人都能找到融入的場景,在交互中探索聲音更多的可能性,親身感受來自科技的無窮魅力。這不僅是音樂的延展,也是對於未來出行的展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