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們逝去的那些中二青春

過了這麼久,今天我想再和你們說說這部電影……

關於我們逝去的那些中二青春

你還記得那個夢嗎

2013年那個夏天,我15歲,暑假的日子是沉悶且無聊的,我在同學家裡的空調屋裡避暑,一起看電視節目。突然看到了他爸放的beyond演唱會,大概真的是命運的指引,那個下午過後,我纏著我媽給我買一把吉他——為什麼沒有纏著我爸,因為他會揍我。

磨了一個星期,終於我拿到了我人生的第一把木琴,那時候網絡還不算是特別特別發達,好在家裡有一臺電腦。於是我的日常就變成了練吉他,搜歌,聽歌。那一年我知道了黑豹,唐朝,魔巖三傑,槍花涅槃,知道了新褲子花兒,metallica和許巍鄭均。後來也就理所應當的玩了一個樂隊,真的就是一個樂隊,可是後來畢業的畢業,出事的出事,第一個樂隊夢也就此夭折了…

一直到17年,因為叛逆和家庭原因,我沒有去高考,早早的就出門工作,在機械廠裡日復一日的做著我不喜歡的工作。除了每年的3天迷笛音樂節,我覺得剩下的362天都沒有任何意義。

關於我們逝去的那些中二青春

搖滾精神?

十月前的一天,縫紉機樂隊上映了。那天我記得很清楚,騎著我的小電驢開了30分鐘去最近的電影院看這部電影。一直在忍耐,終於新褲子的歌響起的時候,眼淚再也忍不住的流了下來,直到結束騎著車回家,還是在床上哭的撕心裂肺。

有人說,縫紉機樂隊就是一步邏輯清奇的電影,不論出現了什麼事,只要有了所謂的 搖滾精神 ,好像任何問題都迎刃而解了。

好可笑,現實中的問題不會因為你有 搖滾精神 就會被解決,甚至到了今天, 搖滾精神 就像是10年前的非主流,人人避之不及。可就像是劇中的胡亮做的白日夢那樣,所謂的夢想,不就是因為沒有實現才更寶貴麼?

電影寫了一個夢,而搖滾精神又何嘗不是一個夢呢?lmagine裡面寫道,

沒有國家,沒有宗教,沒有國家。

是啊,可是你有沒有想過,這樣的世界真的會出現麼?

關於這部電影,還有一個小插曲,片中最後大合奏的場面中,有很多是來自迷笛音樂學校的學生,他們沒有報酬,做了23個小時的火車帶著樂器去現場做群演。

在縫紉機樂隊裡,這種被世人唾棄的荒謬的搖滾精神,是臨陣倒戈的建國爸爸,是一拍大腿打車回吉安的大鵬,是不顧一切也要保住大吉他的胡亮,是那些帶著樂器做了23小時的迷笛學生。

關於我們逝去的那些中二青春


好電影?壞電影?

那麼,縫紉機到底算不算一步好電影?

實事求是的說,縫紉機樂隊比起煎餅俠,進步的不是一點點,但是說是好片,也算不上。只是作為一部情懷片,他是成功的。

而作為一部喜劇電影,他是更成功的。也許我就是個低俗的人,我始終覺得大火之前的郭德綱,王自健才是真的好玩,很低俗很搞笑。我更覺得這樣的東西解悶。

當然,這部電影並沒有黃段子橫飛,高雅不到哪裡,也絕不是十分低俗low

最後,對於一個搖滾樂迷來說,再去重溫一次吧…每次都有新發現哦…比如最近我才發現裡面竟然還有 科本整形醫院,加州旅館 和摩托車上的 再見理想。而這些彩蛋,都是我們搖滾樂迷的秘密。

關於我們逝去的那些中二青春


最後,祝你們順利度過這段災禍時期,我也相信,在暴雨過後,終會天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