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消毒雖好,用不對,“消毒”變“投毒”!警惕

我們真的用對了嗎?84消毒液該如何正確使用呢?

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

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為次氯酸鈉(NaClO),有效氯含量5.5~6.5%,是一種高效消毒劑,具有刺激性氣味,具有一定的腐蝕性和揮發性的。

所以一般不用於皮膚表面消毒,也不宜直接用皮膚接觸未經稀釋的84消毒液原液。若長時間直接用皮膚接觸84消毒液,會引起皮膚乾燥、蛻皮、瘙癢等問題。

“84”消毒雖好,用不對,“消毒”變“投毒”!警惕

84消毒液的正確使用方法

首先清洗時帶好手套和口罩,避免直接接觸。此外在清洗一般物體表面時,與水(冷水)的配比為1:100,消毒時間約為20分鐘,而且擦拭、噴灑、拖洗消毒後要用清水洗淨。

在用84清洗白色織物時,濃度要低,一般是1:160,配比好後將衣物放入水中,切不可將84消毒液直接倒在衣物上或用84消毒液清洗有色衣物,浸泡時間不宜過長,20分鐘即可,且在浸泡消毒後仍要用清水多次沖洗。

至於除臭消毒,清理下水管道、廚房水槽、溝渠、垃圾桶等,可直接倒入84消毒原液兩瓶蓋或者有原液噴灑在物品的表面,10分鐘後再用清水沖洗乾淨。許多人正是忽略了清水二次清理這一步而導致84中的刺激性氣味刺激了呼吸道,對人體造成了損傷。

在醫院清洗醫院汙染物品時配比為1:50,且消毒時間長至30分鐘。在浸泡、噴灑消毒後用清水再清洗1-2遍洗淨晾乾。84消毒液使用後會殘留在物體表面,揮發進入空氣中,其刺激性氣味會刺激人的呼吸道,其中的氯也會對水源造成汙染,增大了致癌、致畸的風險,對人體造成危害,因此醫院在用84消毒液稀釋液清掃完地面、扶手時,要再用清水擦拭2遍以防殘留物對人體造成損害。

在使用84消毒液後,還要注意開窗通風,使空氣流通儘快散盡殘留的刺激性氣味。在清理完器具用品後,最好在太陽下晾曬一會。

84消毒液使用不當的後果

若家庭中在使用84消毒液後未進行二次清洗和通風,那麼在吸入84消毒液揮發出來的氣體後,機體可能會出現咳嗽、胸悶、呼吸困難等症狀表現。此時應將患者迅速的轉往空氣新鮮處,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暢,再即刻聯繫就醫。

有一則新聞,家住北京的王女士在清潔馬桶時將潔廁靈和84消毒液一起倒入馬桶中,結果在清洗一段時間後暈倒,被送入醫院搶救。

只是清洗馬桶,為什麼會造成這麼嚴重的後果呢?因為潔廁靈的成分中含有鹽酸,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鈉,二者混合會發生化學反應,產生有毒的氯氣。氯氣通過呼吸道侵入人體並溶解在黏膜所含的水分裡,生成次氯酸和鹽酸,對上呼吸道黏膜造成損傷:次氯酸使組織受到強烈的氧化;鹽酸刺激黏膜發生炎性腫脹,使呼吸道黏膜浮腫,大量分泌黏液,造成呼吸困難。

“84”消毒雖好,用不對,“消毒”變“投毒”!警惕

用不對 “消毒”變“投毒”!

專家:武漢市疾控中心消毒與病媒防制所副所長 陳曉敏

為了確保安全和有效,在使用時切記要注意以下幾點:

NO.1 要稀釋,但不能用熱水稀釋!

84消毒液有一定的刺激性與腐蝕性,必須稀釋以後才能使用。

使用時應戴手套,避免接觸皮膚。

現用現配,一次性使用,勿用熱水稀釋。因為熱水會促進氯的揮發,影響消毒的效果,還會使空氣中氯氣含量增多,過多吸入身體中導致中毒的風險。

NO.2 嚴格按說明書配製相應濃度

消毒方式、消毒液濃度、作用時間是有效消毒的三要素,缺一不可。使用前必須認真閱讀使用說明書,依據實際用途按使用說明書配製相應濃度的消毒液。

消毒液並非濃度越高越好,過高濃度的消毒劑既不能達到有效的消毒效果,又造成環境汙染。

“84”消毒雖好,用不對,“消毒”變“投毒”!警惕

NO.3 消毒後一定要用清水沖洗乾淨

用84消毒液消毒後,需要做好後續處理工作,對消毒液的殘留要進行徹底清理。

尤其是衣物和餐具的消毒,一定要反覆多次用清水進行沖洗,避免殘留消毒成分對人體造成傷害,在房間進行消毒後,要開窗通風換氣。

NO.4 不能和其他清潔劑混合使用!!!

84消毒液不能跟潔廁劑或洗滌劑混合使用,會產生化學反應,加速次氯酸的分解,釋放氯氣,會引起氯氣中毒。

比如潔廁靈,84消毒液中的主要成分——次氯酸鈉(NaClO),會與潔廁靈的主要成分——鹽酸(HCl)發生化學反應生成氯氣。

氯氣是一種刺激並損壞呼吸道的氣體,大量吸入的話,會使人咳嗽、呼吸困難,甚至頭暈。當濃度達到3000毫克/立方米時,能致人死亡,兩整瓶這樣的東西混合,產生的氯氣足以危及生命。

NO.5 不可用於絲綢、尼龍、皮革等衣物

84消毒液可以用來洗衣物,不過有侷限性。

因為84消毒液本身具有漂白的功能,所以適用於純白色的棉、麻、滌材質的織物,不可用於彩色織物,不可用於絲綢、毛、尼龍、皮革等衣物,否則會損壞衣物纖維或使衣物變黃。

NO.6 安全放置!以免誤服!

使用完84消毒液後一定要把蓋子擰緊放置在陰涼、乾燥、通風的地方,最好放置的位置是小孩碰不到的地方,以免誤服,或接觸到皮膚、眼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