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命:天才洛桑嗜酒如命,口技絕代,終逃不過命運的安排

天妒英才,洛桑的去世無疑是相聲界的巨大損失。

馬季先生都惋惜道,“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可見這是對洛桑多麼高的評價。

這就是命:天才洛桑嗜酒如命,口技絕代,終逃不過命運的安排

如果當年洛桑沒有意外車禍,想必現在也是能和趙本山平分秋色的人物吧!

提起成就洛桑的平臺——《曲藝雜談》,在當年可謂是非常火的,也是當年大家閒暇之餘最期待看的一個節目。

這就是命:天才洛桑嗜酒如命,口技絕代,終逃不過命運的安排

1993年,洛桑跟恩師尹博林在央視《曲苑雜壇》表演了膾炙人口的系列節目《洛桑學藝》,成為了當時最紅的組合,一夜之間紅遍大江南北。

01

洛桑,出生於四川省康定市。他天資聰慧,善於模仿和口技,13歲便考入中央民族學院音樂舞蹈系,畢業後直接就考進了中華全國總工會文工團歌舞團,對於他來說,前途真可謂是一片光明!

這就是命:天才洛桑嗜酒如命,口技絕代,終逃不過命運的安排

但命運總愛跟他開玩笑,隨著年齡逐漸增長,洛桑的體重也在不斷增加,到最後他發現自己這個體型已經不太適合跳舞了,無奈,團裡也只能讓他負責管理道具。

當時的洛桑,事業上的不順利,顯得十分落魄,這個時期陪伴他的只有酒水。

洛桑生性嗜酒,經常是一發工資就出去買酒消愁,沒多久便囊中羞澀,捉襟見肘,跟別人借錢是家常便飯。

因為洛桑囊中羞澀,時常有酒沒菜,自己便發明了一種新喝法,涼水就酒。喝一口酒,再喝一口自來水,把涼水當作菜餚。

醉翁之意不在酒,洛桑其實不只是簡單的喝酒而已,更重要的原因是要藉此來麻醉自己,逃避當時不堪的現實罷了。

很少有人知道,郭德綱其實跟洛桑早就認識,在郭德綱的自傳中,郭德綱回憶道:

“我倆當時的關係很不錯,還經常一起騎車上街,他還跟我在天津待過一段時間,臨走時我還借給他二百塊錢送他回家。”

洛桑比郭德綱年長五歲,當洛桑在文工團管理道具的時候,15歲的郭德綱第一次進京,報考全國總工會文工團下邊的一個說唱團,因為都是懷才不遇,都是人生不如意,二人是很好的朋友。

這就是命:天才洛桑嗜酒如命,口技絕代,終逃不過命運的安排

郭德綱很敬佩洛桑,說他極其聰明,模仿力也是遠超常人。但就是酒量很大,後來洛桑因酒駕出事,郭德綱說到,“是酒要了他的命,我失去了一個朋友。”,

而直到現在,郭德綱還保留著當初洛桑和他借錢時的8塊錢借條,這也是他們二人最後的羈絆了!

02

無可厚非,洛桑經歷那段不得志的日子,內心是空虛迷茫的。而迷茫的人在此時最需要一個引導者,來幫助自己逃離低谷!

在全總文工團度過了一段落寞的時光後,洛桑結識了自己的恩師尹博林。

這就是命:天才洛桑嗜酒如命,口技絕代,終逃不過命運的安排

當時,他們師徒二人都不是專業的相聲演員出身,直到師徒相見以前,他們都沒有從事相聲工作。

尹博林出生在一個文藝世家,他的爺爺、父親、母親、姑姑,甚至是弟弟都是文藝圈的演員。最初尹博林也是從事音樂工作的,與相聲並不相關。

但是,博林發現洛桑有很強的曲藝能力,說學逗唱全都擅長。於是收下洛桑為徒弟,並且創作了符合他們師徒身份的系列相聲《洛桑學藝》。

這就是命:天才洛桑嗜酒如命,口技絕代,終逃不過命運的安排

由於洛桑的悟性高,加上又刻苦學藝,二人成為了1994年左右最紅的相聲演員,那個時候的火爆程度甚至超過如今的郭德綱和于謙。

這就是命:天才洛桑嗜酒如命,口技絕代,終逃不過命運的安排

作為觀眾的我們,可能或多或少產生這樣一個疑問,洛桑本事那麼大,還用跟師傅學藝嗎?到底是誰教誰啊?

其實這是《洛桑學藝》相聲本身,特意營造的幽默反差表演,也毫無保留地凸顯了洛桑的才華橫溢,技術超群。

03

可惜,天妒英才。1995年10月2日,洛桑醉酒駕車路過北京紫竹橋下,遇到一輛拋錨的卡車,因為車速太快,卡車周邊也沒有擺任何警示標識,也沒有打雙閃燈。洛桑來不及反應直接撞了上去,不幸罹難。

這就是命:天才洛桑嗜酒如命,口技絕代,終逃不過命運的安排

那一天的晚上,洛桑帶家人到師父博林家聚餐,酒飽飯足之後又去了KTV,但聚會完之後,洛桑並不高興。

這就是命:天才洛桑嗜酒如命,口技絕代,終逃不過命運的安排

據尹博林回憶說,當時在聚會時還有一個外國人,大家就給他介紹洛桑,但沒想到這個外國人還有點盛氣凌人,直言道:“那我不認識他。”

因為說的中文,洛桑聽後很不高興,沒多久就說要走,並把大哥大留給了父母,自己留下了BP機。

當時洛桑的BP機響個沒完,很多人呼他,但問題是他一時不能回覆,所以恩師尹博林如此總結道:“洛桑不僅是喝酒後走的,而且還是帶著情緒和著急去回應酬電話走的!”

這就是命:天才洛桑嗜酒如命,口技絕代,終逃不過命運的安排

洛桑出車禍之後,其師傅博林更是傷心欲絕,在這個過程中,他也收過幾個徒弟,但是沒有人能夠跟洛桑相比,博林也逐漸淡出了公眾的視線。

斯人已逝,留給我們的只有看不夠的經典作品和對人才的可惜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