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善化寺背后的故事:一位南宋使者的异国十五年

兜兜转转,终于来到晋北古建筑之行的最后一站:善化寺。

大同厉害的地方就在于,遗存丰富的辽金寺院就有两座,规模都还不小。坐落在大同城西南的善化寺,拥有一座辽构、三座金构,文物价值丝毫不逊于华严寺,它也是 1933 年中国营造学社大同古建筑考察的重点对象。然而比起熙熙攘攘的华严寺,善化寺在游客心目中的地位总是略低一筹,即便不要门票,寺内也冷清许多。不过我倒是独爱这一份清静,漫步其中,更能体味到岁月无声的沉淀。我也和一些喜欢古建筑的朋友聊过,不少同好都更偏爱善化寺。我想可能正因为它不够新、不够华丽、不够热闹,潜藏其中的古朴气质,才能吸引真正懂它的人前来。

大同善化寺背后的故事:一位南宋使者的异国十五年

在大同南城墙上远观善化寺

根据寺内碑文记载(主要是朱弁所撰的《大金西京大普恩寺重修大殿记》),善化寺始建于唐开元年间,当时就叫开元寺,是唐玄宗敕令在各地兴建「开元寺」中的一座。五代后晋时更名为大普恩寺,取「普化恩慈」之意。

辽末战火波及西京大同,普恩寺和华严寺一样惨遭破坏:「辽末以来,再罹锋烬,楼阁飞为埃坋,堂殿聚为瓦砾,前日栋宇所仅存者,十不三四。」后又沦为金军屯营之地,屡遭劫难:「骄兵悍卒指为列屯,而喧寂顿殊;掠臧俘获纷然错处,而垢净俄变;残僧去之而饮泣,遗黎过之而增欷。」直到金天会六年(公元 1128 年),六十岁的高僧圆满大师开始组织修整,最终用了十五年的时间,让寺院焕然一新。我们今天看到的几座金代木构,都是在这期间修建的,之前残留的大雄宝殿,也得到了一波修缮。

当时住在寺内的朱弁见证了整个过程,他于金皇统三年(公元 1143 年)记述了寺院历史与圆满大师重修的事迹。此文于金大定十六年(公元 1176 年)刻于碑上。如今这块碑就立于善化寺三圣殿内,也被称作朱弁碑。

大同善化寺背后的故事:一位南宋使者的异国十五年

朱弁碑

说到朱弁,这也是宋史中一个颇有名节人物。他是朱熹的叔祖父,乃 1128 年南宋派去金国的通问副使,表面上是去慰问徽、钦二帝,实则背负了与金廷和谈的任务。当时朝中急募使者,应者寥寥,朱弁本已远离朝政,于北宋灭亡后南归,便自告奋勇应朝廷招募。

朱弁到了金国后,和谈不成,反倒就被扣留在云中(大同)使馆,这一留就留了十五年。期间金廷多次想招安他,都被回绝。朱弁早已做好了舍生取义的准备:「吾官受之本朝,今日有死而已,誓不易以辱吾君也 。」不过金人也赏识他的才德,并没有对他怎么样。而大同的达官贵人们都欣赏他的学识才气,屡屡请他为师,为子弟传授汉地的儒学知识。朱弁由此名满大同,在异国为南北文化的交流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大同善化寺背后的故事:一位南宋使者的异国十五年

朱弁

朱弁对佛学多有倾心,长居普恩寺内,与圆满大师和僧众的关系都非常好:「因得与寺众往来 , 首尾凡十四年如一日也。」在碑文中他对圆满也不吝赞美之辞,将其以七十四岁高龄完成重修寺院的工程视为大功德:「圆满身更兵火,备历艰勤,视己财货,犹身外影,既捐所蓄,又裒檀信,经营终始,淹贯时序,皆予所目睹也。」

大同善化寺背后的故事:一位南宋使者的异国十五年

善化寺三圣殿,为圆满大师重建之作

朱弁信奉佛教中「应世」的一面,也就是说佛教徒应该要积极参与人间的善事,引导众生同归于善。对于修建佛寺,除信仰的缘由外,更有在世俗社会中传道、行善的一面,佛寺容纳信众,也时常涉及公益。他在碑文开头就提到:「崇饰塔庙,兴建寺宇,以示现佛菩萨境界,盖将诱接众生,同归于善。」朱弁和圆满大师在这一点上可谓是所见略同。

在当时的宋金两国,禅宗都比较流行,推崇「道由心悟、不在事相」,朱弁显然不太同意这一点。他年轻时曾入太学,是太学教授晁说之的学生,后来还娶了他的侄女,这两人可说是意气相投。而晁说之对佛教也颇有研究,尤其倾心天台宗,不喜禅宗,认为禅宗「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教法与大乘佛教精神不符。从朱弁这篇碑文来看,他很可能受到了晁说之的影响,从而更注重实际的功德。

大同善化寺背后的故事:一位南宋使者的异国十五年

善化寺山门,为圆满大师重建之作

无论如何,朱弁对普恩寺(善化寺)应该是很有感情的。他在一次酒局上对同被羁留的宋使友人说:「吾已得近郊某寺之地,一旦毕命报国,诸公幸我其处,且识其上曰:『有宋通问副使朱公之墓。』于我幸矣。」这里的「近郊某寺」很可能就是当时的普恩寺。朱弁日常留居寺内,也已经做好了死在这里的准备。

幸运又巧合的是,普恩寺重修完工的那一年,宋金和议也刚谈成,朱弁等留金宋使得到特赦,终得以重归故国。因了这异国他乡十多年的羁留,后世誉其为「南宋苏武」。

离开之前,朱弁应僧众请求写下了这篇碑文,在叙述往事、表达对圆满大师惺惺相惜之意的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善化寺最早的历史记录。这在文化史与建筑史上,都不失为一段佳话。

元明两代,寺院屡有增修。明正统十年(公元 1445 年),大用和尚奏请明英宗颁布藏经,并赐名「善化寺」,后沿用至今。从明清之际到民国,善化寺几经起伏,与不少寺庙一样,终究落得破败。寺内金构文殊阁也于民国初年被一场大火烧毁,殊为可惜。建国后,寺内古建筑陆续大修,2008 年复建文殊阁,算是恢复了善化寺的完整历史风貌。

作为古建筑珍宝的善化寺,想必大家都很想了解更多信息。我将在下一篇详细解析其中的古建筑,欢迎关注本头条号:「时差博物院」

同时强烈推荐大家用一用头条的搜索。如下图所示,直接在今日头条app上方的搜索框输入「善化寺」就能看到关于善化寺的各种信息:包括景点攻略、实拍图片、视频,足不出户便能游览古寺,而且还有其他优秀的历史文章,既方便又全面。赶紧试试吧!

大同善化寺背后的故事:一位南宋使者的异国十五年


《大同古建筑调查报告》 梁思成、刘敦桢

《中国古代建筑史(第三卷)》 郭黛姮

《大同善化寺与朱弁碑》 邢东风

《辽金西京善化寺“金碑”的文化研究》 王建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