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书锋:“抗疫先锋”有颗滚烫的“事业心”

踏着寒霜出门,披着夜色归来,来不及卸去一身的疲惫,顾不上享受暖身的热汤......

一场小雪过后,唐河县东王集乡人大主席杜书锋依然重复着这样的疫情防控工作节奏。

东王集乡地处南阳盆地东大岗腹地,唐河县、桐柏县、泌阳县三县交界处,历来外出务工人员群体较大,疫情防控形势紧、任务重、压力大。直面压力、阻击疫情成为群众期待、干部担当的不二选择,而杜书锋就是众多“抗疫先锋”中的一员——

疫情不息,战斗不止

“我不回去了,你把我的衣服包好我让同事帮忙捎过来……”在李庄村卡口,看到有车过来,杜书锋匆匆挂掉了家里的电话。

自疫情发生以来,杜书锋一直昼夜坚守在岗位上,白净的脸也被烙上了“口罩”的印记。妻子王娜心疼地说:“才几天没见呀,咋白娃都变成黑娃了……”

多日奔赴在抗疫一线的杜书锋脸上被烙上了深深的印记

眼下,随着企业复工的需要,外出务工的人员逐渐增多;但面对日益严峻的疫情发展态势,他一刻也不敢放松,往往是白天守卡点值班、和东王集乡招商引资企业沟通推迟开工事宜,下午五点回机关汇报工作情况,晚饭后又返回卡点,多少次由于工作忙错过了吃饭饭点,回到卡点后只能随便吃碗泡面或者馒头来充饥……

“在疫情面前,我们不仅需要冲锋一线的勇气,更需要积极应对的阳光心态和必胜的信心……”杜书锋一边吃着泡面一边给大家讲,“疫情一天不消灭,咱抗疫这根弦一刻也不能松劲儿”。

卡点值守以来,他和乡村干部、公安、医疗等值守人员共排查车辆辆,劝返人员人,隔离人,有无疑似或相关病例,扎紧了疫情防控的篱笆。

基层一线,大有可为

“农村是一片广阔的天地,年轻人一定大有可为!”

1996年8月,杜书锋怀着满腔的热血来到郭滩镇政府。这一干就是10年,十年间他兢兢业业,凭着自己的耐心、信心和责任心,从一个什么都不知道的年轻同志做到了办公室主任,这期间所经历的酸甜苦辣只有他自己清楚。

杜书锋回忆,刚开始在党政综合办工作时,工作比较繁杂,他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在领导和同志们的帮助下快速成长,勇挑重担;后来同时担任着招商引资、经济发展和人大主席团三个办公室的主任,而且还包了两个软弱涣散村。

“那时工作强度非常大,但是一点也不觉得苦和累,只觉得日子过得很充实,特别有成就感!”杜书锋说着脸上还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积攒实力,担当作为

勇气来自实践,实力源于历练。持续多年的多岗历练让他拥有了“超能力”。

2006年,县遴选优秀干部,杜书锋以全县前三名的优异成绩考入了县委政法委,到了政法委以后,他兢兢业业、积极进取,工作上得肯定,作风上受赞誉。经过五年的学习和历练,他学会了通盘思考和统筹安排,提高了驾驭大局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上天不会辜负一直努力的人,你吃过的苦终将照亮你前行的路——这在杜书锋身上得到了验证和诠释!

由于工作能力突出,2012年杜书锋被调到东王集乡政府任纪委书记。这一干又是8年,8年间,他从纪委书记到党委副书记再到人大主席,在每一个岗位上都尽职尽责,时刻以最饱满的热情和责任担当对待每一项工作;他所分管的多项工作在全县考核中名列前茅。

“何为担当?我认为担当就是做好自己、提升自己;多解群众之忧、多行为民之事,多谋为民之利……”杜书锋说。

在工作方法上有一套,在工作效果上创一流。他经过多年的基层历练总结出了干好工作的24字口决:站位要高、头脑要清、标杆要明、措施要实、要求要严、落实要细。他把这24个字作为座右铭刻在了心底,真正做到了担当作为、务实为民、清廉自守。(通讯员: 王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