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一名“村支書”的抗“疫”之路

出“功成”之力,而不求“功成”之譽,是中國共產黨人鮮明的品格。

中國是有13.93億人口的泱泱大國。而這其中,中國農民佔中國人口總數的70%,9.1億。中國農民的力量不容忽視!村民委員會作為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基層群眾單元,村幹部作為黨和國家政策的傳播者、執行者、捍衛者,其力量,亦不可忽視!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一名“村支書”的抗“疫”之路

習近平總書記說“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而基層工作,卻是“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刻,在廣大農村,所有的防控、排查、測量、宣傳、執行、截堵等等任務,都在村民委員會集結。就在此刻,有千千萬萬名村幹部依舊奮戰在抗“疫”一線。而我身邊,就有一位特殊的、充滿熱血與奮鬥激情的、新時代的村支書。我們甚至未曾謀面,但他的熱血、激情與理想,深深打動了我,感染了我。我願意用文字將他訴說,因為他具有中國共產黨人鮮明的品格。

他的名字很普通,但在高新區二檔村村民心中,“張良峰”三個字,情義千斤,擲地有聲。他就是安康市高新區二檔村村委會主任—張良峰同志。

大年三十,萬家團圓的時刻,如全國人民一樣,二檔村的家家戶戶都在切蔥搗蒜,準備年夜飯。天公不作美,中午時分,大雨傾盆,二檔村卻停水了。禍不單行,半小時後,停電了。我不知道別家是怎樣的窘迫,我家沒辦法,只好去村口買了一桶純淨水勉強先把飯煮著。估計當天村委會的電話被打爆了,56分鐘後,水來了,電也通了。後來,別人告訴我“得虧了張支書!他接到電話就往村裡趕,協調電管站的人員,經過40分鐘雨中奮戰,終於把村口的電閘修好了。大雨傾盆,張支書的身上都溼透了,但燈火通明的那一刻,他卻笑了……”。

大年初三,高新區要求對轄區內非法養殖的野生動物進行統一消殺。時間短、任務重、壓力大,但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張良峰衝鋒在前,挨家給養殖戶做思想工作。有的養殖戶不理解、不配合,他就“軟磨硬泡”,“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明之以法”,一遍又一遍,不厭其煩。終於,兩天內,二檔村內非法養殖的近2000只野生動物全部消殺完畢。保障了村民的生活安全,而那兩天,他只吃了兩頓飯,還都是“老壇酸菜泡麵”。

這些,只是他工作的“冰山一角”。高新區二檔村有16個村民小組,有4385名“老鄉”。自疫情發生以來,張良峰平均每天在村上工作11個小時,一日兩餐都是方便麵,步行巡查所有村民小組。每天與村醫上門監測體溫返鄉人員體溫,做到“日上報”;拿著大喇叭在村裡宣傳疫情防控信息及個人防護措施;懸掛宣傳橫幅、張貼防控知識宣傳;合理封閉全村路口,監查2個檢查口,排查進出村人員;想盡一切辦法買口罩、84消毒水,給各小組發放到位 ……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一名“村支書”的抗“疫”之路


忘了說,張支書,他很特殊。是的,這不是一位傳統意義上的村支書。他是高新區實行“幹部選派”新政策,經過合法選舉程序,高新區飛地辦的幹部來當二檔村的村支書。然而,戶籍僅僅只是一種登記,而“愛民情深”卻真真切切地拉近了張支書與所有村民的距離。到了飯點,“老鄉”都不讓他回單位,擀著兩摻面“款待”他;天氣忽冷或下雨,“老鄉”就將自己孩子的衣服拿給他穿;老人家思想故舊,不聽孩子的,但張支書的話準管用;徵地拆遷,在高新區政府和“老鄉”之間,張支書架起了一道暢通的橋樑……他,愛“老鄉”如己,而更勝於己!

張良峰和他領導的二檔村村委會班子用腳步丈量著二檔村的溝溝壑壑;用眼神向“老鄉”們傳遞著一心為民的深情;用行動踐行著村幹部的責任;用歲月刻畫著共產黨人的忠誠;用生命譜寫著新時代基層幹部的青春之歌!

習近平總書記說: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保持歷史耐心,發揚釘釘子精神,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幹。在防控疫情攻堅克難的時刻,從張良峰和二檔村村幹部的身上,我看到了千千萬萬名基層一線工作者的精神和擔當。疫情還在繼續,防控的責任與行動必將持續!他們,出“功成”之力,而不求“功成”之譽。“功成”不必在我,但卻有我的奮鬥、我的執著、我的心血和汗水……

以此文向所有奮戰在一線的基層工作者致敬!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一名“村支書”的抗“疫”之路


審核:姚啟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