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读豆瓣8.7《千年女优》: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曾被尊称为“造梦者”、与宫崎骏、手冢治虫、大友克洋三人并列“日本动画四大家”的金敏说过“

我曾用一生去追逐一个影子”。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去行事的,动画电影《千年女优》便是对这段话最好的诠释。下面我们将从不同角度,剖析金敏这部现实主义影片《千年女优》的魅力以及现实意义所在。

《千年女优》由今敏执导,小山茉美、饭冢昭三、折笠富美子、庄司美代子等配音的动画电影,于2002年在日本上映,作品在2001年斩获加拿大奇幻电影节最佳动画大奖、2002年斩获第31届安妮奖最佳动画成就奖,《千年女优》也成为了台北电影节唯一获邀的动画作品。

深度解读豆瓣8.7《千年女优》: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作为金敏第二次指导的长动画电影,《千年女优》是第一部偏写实风格却又有些奇幻主义色彩的动画电影,为之后的现实主义风格的《东京教父》,以及带有科幻色彩的《红辣椒》做好了铺垫,所以我们可以在《东京教父》和《红辣椒》里的切镜手法里看到《千年女优》的影子。换句话说,在金敏留给世人的四部作品里,要挑一部电影来代表金敏作品的风格,那么一定是《千年女优》。

电影所讲述的故事,全部源于一枚小小的【钥匙】。 立花源也是一个媒体从业行业社长,他带着助手前去拜访隐居的千代子——一位已经退出了演艺行业三十年的女演员,终于同意了他们的采访请求。在采访正式开始之前,立花把这枚【钥匙】郑重地交到千代子手上。看到【钥匙】后千代子沉默了一会说道:“本来以为已经忘记了。”这枚【钥匙】背后所缠绕着的,是千代子对自己一生的回忆......

深度解读豆瓣8.7《千年女优》: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或许我们早已忘了自己要追寻的东西,可我们不能放弃奔跑。在影片的最初,当千代子遇到那位留给他钥匙的先生时,她便开始了自己的追寻。可一直到影片结束,千代子扮演了很多很多的角色,从日本战国、幕府、大正已经昭等四个不同时期的大时代,她一直在不断追寻着那位【钥匙先生】,直到自己白发苍苍,她看到的只有那位先生的背影,“我是那样的深爱这他,可我连他的样子都已经忘记了”。

深度解读豆瓣8.7《千年女优》: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千代子对于【钥匙先生】的记忆并不多,她会为了追逐一个背影而甘愿放弃自己的一生年华吗?直到电影的结尾,《千年女优》给了我们答案:“因为我喜欢追寻着那个人的自己”。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仿佛像《海上钢琴师》里的1900为什么至死都不肯下船、《月亮与六便士》里斯特里克兰德为什么要在安稳的中年抛家弃子追求艺术、并在在塔希提岛上默默无闻度过余生一样,有许多禅意。

那么金敏采用了何种方法去表达电影的主题?又是如何让我们走进《千年女友》里千代子的一生的呢?

一、叙述模式:充满金敏个人特色的单线叙事结构,在回忆中让现实与想象相结合

《千年女友》故事的开始并不是直接切入千代子的回忆,而是始于立花看的一场电影:在这部电影里千代子坐上了火箭,尽管再也回不来了,她仍选择去追寻。之后便是立花和助手去采访千代子,并将千代子丢失的【钥匙】作为礼物交还给她,当年迈的千代子碰到钥匙的那一刻,回忆正式拉开序幕。

时空交错,在一代名角千代子的回忆里,故事连接着故事,回忆嵌套着回忆。身为自己讲述回忆的千代子、身为演过许多场戏的演员千代子、又或是身为电影中虚幻角色的千代子,就这样被金敏按照【某种顺序】组合到了一起:从日本战国时代一直到昭和时代,千代子扮演的角色穿越了千年的时光,时间和地点都在不停的更替,而千代子仍在不断追寻着那个【钥匙先生】。

深度解读豆瓣8.7《千年女优》: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提到这种以单线叙事为主、虚幻与现实啮合在一起偏写实的叙述节奏,就不得不提到另一位“造梦者”—克里斯托弗·诺兰。金敏与诺兰真的太像了,一位是西方的“造梦者”,一位是东方的“造梦者";不但如此,他们都是一个"善于讲故事的人”。从《千年女优》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尽管电影的叙述结构很具有个人特色、时间的跨度非常大、地点的切换也毫无章法可言,可观众仍然会深陷故事当中不可自拔,并且能够了解故事。

电影主要按照千代子回忆的顺序进行叙事,符合观众对于事物认知的方式,从而能使我们更加轻易地理解故事的发展、基本掌握对故事的脉络以及前因后果,从而更容易接受故事带给我们的感受

平行蒙太奇和交叉蒙太奇的灵活切换、交错运用,立花与助手仿佛作为故事的经历着出现在千代子的回忆中,跟着助手手中的摄像机,仿佛我们也置身于故事里。

深度解读豆瓣8.7《千年女优》: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二、镜头语言:通过不同的镜头距离刻画不同的时光、以快速切镜的拍摄手法,让观众犹如置身于故事之中,分不清真实与现象。

《千年女优》的主要故事全都在千代子的回忆中,可毕竟是对自己一生的回忆,自己讲述出来不可避免会有明显的主观臆想。而故事的篇幅完全取决于千代子的印象:比如在她回忆自己与【钥匙先生】的邂逅时,电影用了将近十五分钟的篇幅去描述这两天的时间;而千代子步入演艺圈后,她仍在不断寻找着【钥匙先生】,可电影用十三分钟篇幅的蒙太奇去展现了千代子从事演艺生涯二十多余年的时光。

深度解读豆瓣8.7《千年女优》: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因为在千代子的印象里,那两天时光对于她的印象实在太深刻了,以至于后面二十年里寻找【钥匙先生】的时光都可以草草带过。这样偏意识流的镜头剪辑方式,正好符合了人对于自己过往回忆的情况:我们通常对于印象深刻的事情往往记得更清楚、细节也更多。

而在十三分钟的蒙太奇里,金敏运用了大量的匹配转场、地点和时间都在通过自己的镜头不断切换。千代子演过的戏、千代子自己的想象,这些千代子所讲述出来的东西就像一颗颗珍珠,而将这些【珍珠】串起来的【线】是千代子对于【钥匙先生】的追寻历程。

深度解读豆瓣8.7《千年女优》: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被誉为是“中国第一电影教头”的周传基曾说过:“<strong>电影的本质在于其运动之美”,而金敏《千年女优》里对于千代子演艺生涯进行展开的这个段落,正是对这句话最好的诠释。

三、场面调度:用色彩对人物形象进行补充,用人物的姿势过渡情绪,从而令观众的情绪始终跟着故事节奏

千代子对于【钥匙先生】的印象除了那一串不离身的钥匙外,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物品—【红围巾】,在千代子初识【钥匙先生】时,她用自己的红围巾给他的伤口进行包扎。

深度解读豆瓣8.7《千年女优》: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在这张图里,只有千代子的帽子、【钥匙先生】的血迹,以及千代子的【红围巾】的颜色是红色的。影片之后的所有场景里,只要是看到【红围巾】,千代子就认为此人就是【钥匙先生】。色彩不但用于丰富角色的内心,也成为了故事的线索。

为了减少观众与电影的距离,金敏也用了一个很巧妙的影片过渡方式:情绪过渡

比如电影的末尾处,年迈的千代子生命即将逝去,这时却过度到了千代子坐在火箭里的那场戏。因为她内心深处明白,自己已经要“一去不复返”了,可是这一趟旅程或许真的就能见到自己心目中的【钥匙先生】呢?

深度解读豆瓣8.7《千年女优》: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情绪一


深度解读豆瓣8.7《千年女优》: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情绪二


千代子就这样用自己的一生去追逐一个“影子”。而观众的情绪也自然而然的从对死亡的悲悯过度到对追求的敬佩,就这样自然而然地升华了情绪。

结语与延伸

在《千年女优》里,与其说是千代子是被动地等待,不如说她是执地去追寻,上穷碧落下黄泉,她超越了时空与历史的藩篱,跨越了电影与现实的界限,用世间女子最为坚韧的勇气,永不停息地奔跑:二战时期,她在车站奔追逐着;战国时代,身为城中幸存的公主,她骑着马追逐着;幕府时代,她穿着木屐追逐着;大正时代,她穿樱花和服骑着自行车追逐着;昭和时代,她穿过漆黑树林追逐着;哪怕是在荒无人烟的月球上,她身穿笨重的宇航服,艰难地追逐着。

深度解读豆瓣8.7《千年女优》: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strong>“我恨你,恨之入骨;且爱你,如痴如醉”

《千年女优》看上去是讲述一个爱情的故事,可让千代子扪心自问,她真的有如此爱着那个“影子”吗?千代子临终前道出了自己的心声“因为我喜欢追寻着那个人的自己”。

金敏表达的并不是一个女子对于爱的痴情,而是对于不懈追求的向往。正如前面提到,《海上钢琴师》里1900不肯下船,那是因为他追求纯真的音乐;《月亮与六便士》里斯特里克兰德要在安稳的中年抛家弃子,那是因为他追求自由的艺术。而《千年女友》里千代子一生追逐【钥匙先生】的背影,那是因为她追求爱情。

深度解读豆瓣8.7《千年女优》: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正如金敏本人将《千年女优》的片尾曲选作他葬礼上播放的曲子一般,金敏也去追逐着自己要追寻的东西了。尽管我们可能不理解他们追寻的目的是什么,但他们仍在奔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