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欄”之後,逆襲就靠它----微習慣

這幾天居家隔離,每每看到朋友圈曬身材的、曬書法的、曬樂器的,腦子裡總會冒出一句話:要是當初我能堅持就好了......相信肯定有人也這樣,總是三分鐘熱度,還為此而頻頻後悔。

好在,我還有個好習慣,那就是沒事就拿出書來安慰自己一下,順便看兩眼,於是終於被我逮到了逆襲的寶典。這本書就是------《微習慣》。

這本書中,給我印象最深的點有這麼幾個:

1.據研究,習慣佔了我們日常生活的45%,甚至可能更多。

可見習慣對於我們真的太重要了!如果不能時刻保持覺知,那就只能培養一些好習慣,否則在無意識的時候,我們到底在做什麼,真的是無法控制的。

尤其是在有很大壓力的情況下,人的理智和意志力很容易被耗光。接下來的行動,只能依靠平時的習慣,如果沒有好習慣的加持,遇到難辦的事情時,後果甚至是無法設想的。

“出欄”之後,逆襲就靠它----微習慣

《三字經》裡說“性相近,習相遠”,千差萬別的習慣,造就了每個人不同的生活軌跡。

那習慣是如何發揮作用的呢?在特定信號的刺激下,大腦中控制習慣的神經通路會放電,從而激發人的習慣。而且,次數越多,對應的神經通路就會越粗壯,習慣也就越牢固。

2.大腦中與習慣相關的部位有兩個:基底神經節和大腦皮層。

基底神經節的作用是識別模式,並且不知疲倦的重複。

大腦皮層的作用是分析並做出決策,但是大腦皮層工作會耗費大量能量,容易累。

如果身體是我們生存的工具,那麼利用好身體的各個部分,對我們的生活來說就相當重要了。根據不同部位的特性,合理高效的利用它們,可以讓我們生活的更好更舒服。

“出欄”之後,逆襲就靠它----微習慣

怎麼利用大腦和基底神經節的特性呢?這個問題後面再說。

3.習慣的養成要依靠意志力而不是動力。

這個說法看起來有點反人性,好像要讓我們自殘、自虐一樣。但是,你品,你細品。動力太不穩定,簡單說就是不靠譜兒。他人、環境甚至天氣和心情都能導致動力不足。更何況每個人自身的情況在同一天的不同時段也是不確定的。既然習慣是要形成一種穩定性,那靠動力去培養,明顯結果有點危險。

而且,動力是會被消耗的,想想第一次去學吉他躍躍欲試的樣子,再想想一個月後動力銳減的你,再看看躲在角落吃灰的燒火棍,你就清楚地知道了一個事實-----動力是一種會慢慢遞減的東西。而意志力,卻是可以隨著鍛鍊不斷增強的。二者雖然都容易被消耗,但是卻有著本質的不同。

在培養習慣的時候,儘量不要選動力策略。而是要依靠現在也許不強,但是卻更加靠譜的意志力,哪怕只有一點點。

“出欄”之後,逆襲就靠它----微習慣

以上三點,是微習慣一定可以成功的基礎,下面該介紹重點啦:

如何實施微習慣呢?

將想養成的習慣,拆分成足夠微小的步驟,然後設定習慣觸發的條件,比如:只要有時間就執行。因為步驟已經足夠微小,導致微習慣的執行根本不可能失敗,而且只會消耗非常少的意志力。即使沒有動力,一點點意志力也會幫助我們完成。

再說微習慣是如何結合大腦特性的:因為步驟足夠微小,大腦根本找不到反駁和不做的理由,所以就繞過了分析和決策的環節,命令直接到達基底神經節,從而去執行我們的微習慣。

“出欄”之後,逆襲就靠它----微習慣

每一次只需要消耗一點點意志力,就一定可以完成。每一次的執行都強化了當前微習慣的神經通路。長久下來,好習慣自然就養成了。

理論和邏輯講完了,最後說一下心態的問題。

我們常說“複利”和“敬畏心”。

“複利是世界上第八大奇蹟,它的威力甚至超過了原子彈”,這句話據說是愛因斯坦老人家說的。試想,如果每天讀2頁書,一年可以讀740頁。每天寫200字,一年能寫73000字。如果堅持10年呢?

在習慣的作用下,相應的能力也會穩步提升。除了量的積累,還有這些好習慣背後能獲得的能力與心靈的成長。

關於積累,除了積累外在世界的有形財富,更重要並且會持續升值的,是積累自身的智慧與經驗。這些是會隨著積累不斷進化的,而且提升的速度比外在物質快太多。所以,還要懂得區分與選擇哪些更重要。

“出欄”之後,逆襲就靠它----微習慣

“敬畏心”,可以讓我們踏實下來,認真完成每次的微小步驟。不忽視不起眼的細節、不輕易自負自大,做到真正的謙虛,而謙虛的基礎就是相信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懂得敬畏。如此,才能鄭重的對待每個微習慣,真正認真執行,才能避免流於敷衍與逃避,收穫期待的結果。

即將要“出欄”了,想想一直想培養的習慣,開始你的微習慣之旅。

認真完成,相信“複利”,利用複利效應,為自己的人生大勢繼續添磚加瓦。

相信“積跬步至千里,積小流成江海”。這是歷久彌新的真理,任何時代都有效。

“出欄”之後,逆襲就靠它----微習慣


分享到:


相關文章: